摘要:混凝土工程质量对于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而言是关键突破口,加强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需要在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落实技术要点。本文在对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进行研究时,以其施工质量控制为主题,结合工程实例具体探讨了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于嘉定区黄渡淞阳路、春归路相交处,建筑工程占地总面积37697m2,建筑面积共112796.23m2,其中有21560.73m2的地下建筑面积和88842.35m2的地上建筑面积。工程楼层最高为25层。本工程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为C30~C40,结构抗渗等级为P6,主要抗渗结构为地下室外墙及地下室底板和顶板。工程规定的最低的砼强度等级为C30,砼强度的等级会灵活的变化,变化依据是层数及不同的构件受力。
二、高层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蜂窝、露筋
在高层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部分柱、剪力墙的关注,主要应关注其底部的混凝土,对混凝土的松动情况进行判断。若出现较多的砂浆碎石,就会形成孔隙,并最终导致出现混凝土结构蜂窝和漏筋。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对出现蜂窝和漏筋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混凝土的拌合质量对其的影响最为直接。其次是材料的计量出现失误,导致使用的碎石和水泥材料不合理等。再者是混凝土的浇筑和下料情况,在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和下料的配合出现问题会导致振捣不密实。最后,没有封堵好模板孔隙,也会导致出现模板位移,进而产生漏浆现象。
2、麻面、孔洞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模板拼接,拼接不到位会出现板缝,进而出现漏浆现象。对混凝土表面处理不到位,如没有按照要求涂抹隔离剂等,也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发生变化,从而出现麻面和孔洞等问题。混凝土的振捣和浇筑也会影响混凝土性能,浇筑时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分层浇筑的要求进行,则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离析现象出现,并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麻面。
3、裂缝
混凝土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问题,而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在对混凝土裂缝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时,应具备更加全面和精细化的视角,要能够具备预控意识,在混凝土实质裂缝还未形成前就对其加以控制。对当前的混凝土裂缝工程实践进行分析可知,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成因在于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结构变形以及负载过重等。对于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和结构变形而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联,若混凝土材料自身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则混凝土结构后期就越容易出现沉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硬化现象,在硬化过程中,混凝土会蒸发大量的水分,与混凝土初始配备的模型相比,其可能会因水分的大量蒸发而出现干缩裂缝,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
在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时,还应该结合混凝土材料的自身特点去分析。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沙细度以及水泥用量和矿石成分等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产生影响。若配制混凝土时使用的水沙的颗粒度过小,会缩短水化时间,进而会使混凝土材料的干缩情况加剧。若水泥掺入量过多量,则会限制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不利于结构性能的正常彰显。此外,水泥成分对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也较大,不同型号的水泥对混凝土结构的干缩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凝结效应。且水泥材料具备水化热特征,将其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时,会产生较为集中的水化热,且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效益较低,会导致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此时,若内外温差较大,则会导致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最后,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若没有做好后期养护,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和湿度参数不达标,且混凝土结构承受较多的荷载等,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1、混凝土泵送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泵送需要做好事先的输送管内壁的处理,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对其进行润滑。还需要安排专业人员看守泵车进料口,并严格控制出料速度,避免空气进入吸入口影响输送的畅通性。整个泵送过程都要时刻关注输送管道内的堵塞情况,并关注泵送的间歇时间,以45分钟为节点,同时关注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有时泵送压力会加大,从而导致泵送困难,此时要及时的停止泵送操作,并检查管路。也可以根据需要调缓泵送速度,还可以反转泵机,这样可有效的疏通管路。在对混凝土进行泵送时,整个过程不能加水,并要监视混凝土的一次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泵送过程安全。
2、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部分工程在施工中会应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对现浇混凝土进行施工,需要关注蜂巢施工,其中蜂巢芯的支设质量应用重点把控。蜂巢芯在制作过程中允许存在负公差,因此对于蜂巢新支设工程而言,在其铺设完成后会存在工程缝隙,此时要对缝隙进行填补,一般使用水泥砂浆填补缝隙。下图1 即蜂巢芯的具体支设情况。
图1:蜂巢芯支设
在蜂巢芯支设完成后,要采用吊篮吊装蜂巢芯,要选择尺寸合理的矩形支架,辅助塔吊进行吊装,每次可吊装固定个数的蜂巢芯,吊装后要由人工进行辅助,以完成最后的安装,具体见下图2。在蜂巢芯安装到位后,便可进行混凝土的后续浇筑和施工。
图2:吊装用支架
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其进分层浇筑,浇筑时需要处理好水泥砂浆的接浆工作,接浆应使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一般以5-10cm的厚度进行接浆,混凝土的浇筑和接浆要基本保持一致。在进行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时,要控制好分层厚度,一般要小于50cm,此外,还要严格控制分层浇筑的时间间隔,还需要对混凝土墙的底部进行填充处理,确保填充的水泥砂浆成分和混凝土材料相同。在对墙体、梁、板节点处进行浇筑时,要控制好节点核心区的浇筑质量,确保强度达标且浇筑密实。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要关注混凝土的应力释放,避免应力过大而出现混凝土裂缝。此时,需要施工人员适当的对浇筑时间进行延迟,特别是浇筑顶板时,适当延迟浇筑时间有利于应力的释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计划人员可以通过工序的合理安排来实现对部分外墙顶板的浇筑延迟施工,一般延迟天数为7天。
3、混凝土振捣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要关注混凝土的振捣质量,按照振捣顺序进行,不要漏振等。振捣时要避开关键部位的钢筋、预埋件等材料,避免出现钢筋位移等应工程质量的情况。混凝土一般要保持15-30秒的振捣时间。混凝土的振捣过程涉及到混凝土的泵送,由于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需要关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厚度和坡度,振动机在振捣时要与混凝土的流淌方向保持一致。当涉及到浇灌边缘斜坡处的混凝土振捣操作时,应安排技能水平较高的操作人员进行振捣,确保振捣坡度合理,从而得到更加密实的混凝土结构。
4、混凝土裂缝控制及养护
对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控制时,应合理的采用裂缝控制方法,常用的包括改善骨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以及控制浇筑温度等。经过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实践可知,其中综合效益较为显著的裂缝控制措施为“二次抹压”法。该施工方法具体是指在振捣密实混凝土后,对其进行一次抹平处理。在完成一次抹平处理后,要进行二次抹平,二次抹平要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平时,还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处理,又可称为“二次抹压”。通过二次抹压可以显著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具体体现在能够将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和早期塑性裂缝进行有效的消除。此外,还能够使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且在表层密实度提高的基础上,能够对混凝土内水分迁移的蒸发速度进行控制,从而显著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在混凝土的裂缝防治施工中,必须要确保使用二次抹压工艺。在进行二次抹压施工时,根据当前的施工方法来看,应改变传统的抹刀手工抹压工艺,将其替换为圆盘式抹光机抹压施工。在这一抹压工艺下,能够更好的消除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缺陷,同时能够提高其表层的密实程度。
在完成二次抹压后,要及时的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应注重加湿养护,避免出现混凝土结构的失水现象。其次,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温养护,要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大的内外温差。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应在确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并且要控制养护的起始时间,一般要在浇筑完成的12小时内间进行养护。应重点做好地下室外墙侧模拆除后的养护,在拆除后,要及时的进行浇水,并且要做好表面覆盖,使其与墙面紧贴,达到保持外墙长期湿润的目的,以避免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
四、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会使用到相关的混凝土浇筑、振捣等施工技术,要想实现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就需要从关键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入手加以把控。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施工细节为突破口,提高质量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生蓉.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研究[J].居舍,2018(33)
[2]赵刘杰.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施工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8)
论文作者:陈元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蜂巢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密实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