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白蛾又叫秋暮蛾,对农作物、果树和观赏树木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分布广、适应性强和食性杂等特点。其原本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地区,在上世纪40年代传入欧亚并且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广泛分布,需要采取防治措施。本文对美国白蛾特征概述,讨论当前防治美国白蛾的策略和存在问题,并分析如何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希望通过防治可以减轻对农业的破坏。
关键词:美国白蛾;防治特点;策略;分析
美国白蛾是国际性检疫害虫,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分布着美国白蛾,是一种繁殖率高、传播快、防治难、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蛹会在树干老皮和、枯枝落叶、地表层处越冬,成虫会在夜间活动,幼虫4龄前会吐丝结网,有聚集群居特点,4龄以后会破网分散啃食,并且逐渐食量大增。美国白蛾对我国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对虫害的防治。
一、美国白蛾特征
美国白蛾依次有卵、蛹、幼虫和成虫四个成长阶段,首先卵为圆球状,直径为0.5mm,初产卵多为浅黄绿色和浅绿色,而后发展为灰绿色、灰褐色,具有光泽,卵体有白色鳞毛。其次会发展到蛹,该阶段体长8-15mm,为暗红褐色,在腹部有凹陷刻点,臀刺数量在8-17根。幼虫体长在28-35mm之间,发黑头黑,具具光泽,颜色多为黄绿色、灰黑色,背部毛瘤为黑色,体侧毛瘤为橙黄色。腹足椭圆形,为黑色。幼虫可包括黑头型和红头型,通过体色、色斑、毛瘤即可区别。成虫为最后生长阶段,体长大约13-15mm,复眼为黑褐色,胸部背面多白色密布、无斑点。雄成虫触角发黑,翅展23-34mm;雌成虫触角为褐色,翅展33-44mm,翅膀纯白色[1]。
二、当前防治美国白蛾的策略和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科学治理”的原则预防美国白蛾,在实际的工作中本着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和联防联治的策略,对第1代重点普防,对第2代严密查防,对第3代全面监控。我国自美国白蛾出现以来,每年会利用大量资金用于防治工作,比如2016年阜阳市投入2532.46万元,虽然对美国白蛾的蔓延势头起到遏制作用,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区疫情并不严重,但是依然使用大量资金,同时在防治中大范围飞机防治还造成了环境污染[2]。同时,对于监测工作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美国白蛾除了主要是由于交通运输这种人为因素而导致扩散的,但是基层检疫能力有限使得传播发生,并且对重要地段监测力度欠缺,没有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错过了防治最佳时机,让后期的防治成本越来越高。其次,缺乏针对性的阻隔策略。对于美国白蛾多地都主张采取预防的手段,可以起到减缓扩散的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这种有害生物种群在发生和传播分阶段进行,需要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防治策略,这样才会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否则依然不会限制美国白蛾强大的破坏能力[3]。
三、如何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
(一)剪除网幕
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采取剪除网幕的方法十分有效,防疫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向广大农民要做好宣传工作,然后动员群众,深入到田间和林间,群防群治。具体方法为,在幼虫期的防治采取防治方法,用高枝剪把受危害的枝条及时剪除,这样就可以在幼虫的时期起到消灭虫源的效果。剪除网幕需要把握好时间,一般在幼虫一、二龄是最佳的清除时机,但是该阶段的网幕较小,人眼不易发现;当幼虫进入三、四龄,虽然网幕已经破坏,但是部分幼虫还是容易被遗漏;到四龄以后,大部分幼虫逃离幕网,在这个时期已经没有剪除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在剪除网幕后必须及时焚烧或者深埋,避免幼虫再次造成破坏。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重剪幕,轻处理”的现象,在枝条落地后,也会让虫体迅速散落,之后会随着杂草栖息,因此工作人员很难把散落幼虫全部杀死,导致幼虫在枝条乱爬,所以剪除网幕必须要彻底[4]。
(二)灯光诱杀
该方法为物理防治方法,是在成虫期借助频振式光控杀虫灯对成虫诱杀。具体的操作方法为:把灯置于受害林的空旷地带,在100-150m 就可以设置一盏灯,同时建议高度在离地2.0m 以上,这样成虫就会利用趋光性被捕杀。据统计,一盏频振式光控杀虫灯可以在一晚能诱杀第一代白蛾10只左右,对第二、三代一晚能诱杀超过100只成虫,这样就降低美国白蛾的密度,不过该方法由于杀虫灯需要电源,制约了大面积成片林防治,选用太阳能式杀虫灯可以更加密集分布,但是防治成本高、同时管理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灯光诱杀防治美国白蛾需要在虫口密度较大,并且电源方便林间使用,虽然效果较为显著,但不是主要防治方法[5]。
(三)背负式烟雾机
这种设备是燃烧汽油去带动燃烧不充分的柴油和农药原液,进而散发出燃烧烟雾,可以在片林弥漫,这样的方法可以大面积查杀美国白蛾,所以这种植保器械可以起到良好的达到防治效果。机械重量适中同时构造简单,只需要加装药液以及柴油就可以通过操作消灭美国白蛾,不过在操作中需要注意观察风向,同时还要考虑到风力、气压、药物配比,一般背负式烟雾机可以防治 13.33hm²。在烟雾笼罩后的10-30分钟幼虫即死亡,最佳时间为幼虫破幕前,即使破幕后幼虫分散,也可以凭借合理的药物搭配起到防治效果。不过目前的烟雾机械技术还不成熟,比如机器使用中会出现故障,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修理。部分地区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背负式烟雾机使用时间不长,或者有烟无药、有药无烟情况,都会影响到防治效果。此外,对于操作人员来说,也会受到药物伤害,进而影响健康。科学的药剂为高效氯氰菊酯(4.5%)配合使用苯氧威(3%),药物和柴油比为1:3,进而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6]。
(四)飞机喷药防治
飞机喷药防治已经成为先进的防控方法,其优势在于节约人力,覆盖面积更广,可以减少灾害损失,节约防治成本。同时,该方法在消灭美国白蛾的同时,还可以兼治其它害虫,就有一举多得的效果。该方法主要用于集中的大面积林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国白蛾对我国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危害巨大,需要采取剪除网幕、灯光诱杀、背负式烟雾机和飞机喷药防治等途径捕杀,同时还要采取联防联治,统防统治的策略,进而减轻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周微.美国白蛾防治特点及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18,597(19):55.
[2]王振元,程相称,贾玉迪,etal.美国白蛾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江苏林业科技,2018,v.45;No.216(02):56-58.
[3]黄秀花,王永忠.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
[4]张兴印[1].萧县美国白蛾的发生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80-82.
[5]林晓,邱立新,曲涛,etal.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及治理策略探讨[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5):41-42.
[6]罗立平,王小艺,杨忠岐,etal.美国白蛾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18,v.40(04):4-18.
[7]魏仲杰.鲁西农村地区美国白蛾防控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园艺,2016(19):126-128.
论文作者:仇桂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美国论文; 幼虫论文; 成虫论文; 杀虫论文; 方法论文; 策略论文; 烟雾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