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 人格 公德与道德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德论文,道德建设论文,人格论文,官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兴衰。历史证明,一个稳定的社会,必须保持一定水准的道德风尚,一个文明的社会需要不懈地培育和维持较高的社会道德水准。
官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中国古代便有“以吏为师”之说。古代社会,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很大程度系于大小官员的学问、人品、操实,做官的道德修养水平是政治权威不可缺的重要部分。
中国今日社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管理者,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对社会生活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因此,领导干部队伍政治素质、道德水准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古今中外的腐败几乎都是与权力紧紧扣在一起,滥用权力就会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最后失去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增强公仆意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上、行为上、作风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立党为公、勤政为民,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人格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素
人格即是人的尊严、品质、道德的集合。生为人者是要讲一点精神的,堂堂正正的人讲尊严、惜荣誉、知廉耻,珍爱自己的独立人格。
江泽民同志在《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的报告中说到:“领导干部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这些话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对公民的道德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提示。
对人格的修练,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中有很多积极的内容,做人讲知耻开始。欧阳修讲过:“廉耻,是立人之大节”。康有为说:“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我们现在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公民的道德建设施教上,吸取传统道德的优秀成份,培养和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也是十分有益的。
公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社会公德的水准高低,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公德是国家公民在社会生活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纲要》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方针,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提炼了我党在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在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只要我们从严治党,坚持共产党员尤其领导干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提高官德修养,勤政为民,做好道德表率;只要我们的政府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让社会成员树立“公民”意识,接受“公德”规范,不断提高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水平,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离我们就不会太远。
作者:宋哲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