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种育苗及多次剥皮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杜仲为名贵中药,树皮供药用,能降血压,补肝肾,强筋骨。其叶、皮及果实含有硬性橡胶,是我国第二橡胶资源,也是绿化的优良树种。
一、杜仲播种育苗
采下的杜仲种子如不经处理,发芽比较困难。杜仲种子属于深休眠类型,种胚后熟需经一定的低温(8℃~10℃)才能打破休眠,但对低温的时间要求不长,一般处理50天~70天发芽率可达92.7%。南方地区天气比较暖和,适宜冬播,常于10月~11月随采随播,在地里通过自然低温,春季即可出苗。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又常遇干旱,故常在春季播种,播种前要进行砂藏处理,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处理种子,砂藏1个半月,4月中下旬播种。砂藏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先将种子于温水中(约50℃)浸泡1天,取出与湿砂按1∶10混合,在室外挖坑贮藏,上盖草,经常浇水保持湿润,但不宜浇水过多而引起种子霉烂,待大多数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经这样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如不经冷藏处理,将种子果翅剥除(或剪去果翅两端)在16℃~20℃条件下也可发芽,但发芽率极低,幼苗生长极为缓慢,成为矮化苗。此外,杜仲种子寿命较短,一年后的种子发芽力很低,甚至不能发芽,故应选用当年新采的果实饱满、果皮淡褐色、有光泽、无病虫为害的种子。
在准备好的苗床上开沟条播,行距20厘米~25厘米,沟深约3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厘米~3厘米,每亩播种量6千克~8千克。播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常松土除草,当苗高约5厘米时进行间苗、补苗,保持株距6厘米~10厘米,一年后即可出圃移栽。
二、杜仲无性繁殖育苗
1.枝插繁殖杜仲的枝条扦插繁殖生根比较困难,成活率较低,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扦插期、取条树龄和激素处理,其成活率就可大大提高。扦插期一般在5月~7月,太早,枝条太嫩,插后容易腐烂;太晚,枝条已木质化,生根时间较长,往往因后期气温降低而不宜生根。插条的成活率与母树年龄关系很大,一般1年~2年生母树的插条成活率较高,可达50%以上,4年生以上的插条成活率较低,成年树的枝条宜用生长素浸泡处理,才能提高成活率。
扦插方法:选取优良母树上1年生嫩枝,剪成10厘米~15厘米含有3个~4个节的插穗,上剪口平剪,下剪口斜剪,把下面1节~2节上的叶剪掉,上面2叶剪去1/2,捆成小把,下端整齐,浸泡于50ppm的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溶液中约3厘米,约2小时后取出按行株距10厘米×6厘米斜插入床内1/2~2/3深(插床可用砂与蛭石比为1∶1),插好后浇透水,并覆盖塑料薄膜,以后要经常浇水保湿,但浇水量不宜过大,以防插条腐烂,约一个月即可生根,第二年春季即可移栽于田间苗圃。北方冬季严寒,可用塑料薄膜加盖稻草保护越冬。
2.根插繁殖在苗木出圃修剪苗根时,把剪下的粗0.5厘米~2厘米的根收集在一起,剪成10厘米~15厘米的根段,按行株距15厘米×10厘米斜插于苗床内,粗的一端微露,插后浇水,再盖塑料薄膜保湿,其成活率可达80%~95%。
3.根萌苗繁殖苗木出圃时挖断的残留在土中的根有很强的萌芽能力,将残根上部周围的土去掉少量,使残根露出1厘米~2厘米,以利萌芽长苗,直径在0.5厘米以上的根多能发芽,待苗长大后即可移栽。该方法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投资少,产苗量多。
三、大面积环状剥皮和保护新皮再生
杜仲以树皮入药,惯用伐树取皮,每株只能剥皮一次。近年来经有关科技人员研究,实现了大面积环状剥皮,并使剥皮再生成功。
剥皮的技术要求较高,操作人员技术要熟练。剥皮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刀要锋利,手和工具都要用酒精消毒。剥皮时间应选在6月~7月进行,因此时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新皮再生,特别在雨后一周左右剥皮,树皮容易剥下,也容易再生新皮,如果天气较干旱,最好在剥皮前一周左右浇一次水。还要选多云或阴天剥皮,不宜在雨天和炎热的晴天及有风的天气剥皮。虽然温度高、湿度大的天气容易再生新皮,但这种条件也适合杂菌生长,树容易感染病菌,故剥皮后一个月内避免高温高湿天气。
具体操作方法:用芽接刀在树干分枝处的下方,绕树干环切一刀,在树干基部离地面10厘米处同样环切一刀,在这两个环切口之间,从上向下垂直纵切一刀。在环切和纵切时要注意,不可用力过大或切得太深,以只切断韧皮部,不伤木质部为宜。然后,自上而下小心撬开树皮,向树干一侧或两侧往下撕开,随撕开随切断残连的韧皮部,尽量不伤木质部和形成层,至树皮完全剥离时取下树皮即可。在剥皮过程中,不要用手或刀等工具触及裸露的木质部,以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树皮剥下后,要用干净的透明塑料薄膜将剥皮部位包裹,薄膜应比剥皮部分的树干长,比树干的周长宽,在树干上、下部的留皮处用细麻绳绑紧,中间薄膜交口处用透明胶布粘紧。
若遇高温天气,包裹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现有病斑应及时刮去,避免扩大感染。在阴天、无风天气,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能维持2周~3周不必包裹。为防止害虫爬进剥皮区为害,可在树干的上下两端,用50%西维因50倍液加约0.5%的牛胶混合涂刷,以形成两个保护圈,农药勿喷撒在木质部,以免影响新皮的形成。
环剥皮3天~4天后木质部表面呈现黄绿色,说明已开始形成愈伤组织,20余天新皮雏形基本形成,以后逐渐加厚,一般再经3年新树皮即能长到正常厚度,可再环剥。若剥皮后木质部表面呈黑色,说明形成层已坏死,不能形成愈伤组织,严重者全株死亡。实践中因方法不当而失败的也不少,所以一定要严格按上述的操作规程进行,才能确保新皮再生,实现一株多次剥皮的愿望。
联系电话:0311-7056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