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刘学军

高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刘学军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当前,少数高校基层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党性意识弱化,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观念淡化,开展工作标准不高、安于现状。本文对高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员;建设;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石,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基础坚实稳固,才能发挥坚强战斗堡垒的作用。当前各高校基层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思想基础比较牢固,工作勤勤恳恳,较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一、当前高校基层党员队伍面临现状

一是带着目的入党,缺乏党性意识,身入心没入。在“为什么入党、入党干什么”问题上,少数师生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只谈个人理想,不谈共同理想,只讲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有的把党员身份作为一种标签,一种身份的象征,认为当党员光荣,出于虚荣心或从众心理,追赶时髦入党;有的把入党作为捞取政治资本的“敲门砖”、追名逐利的“垫脚石”,追逐名利,带着目标入党。有的师生身入心没入,对党的历史地位、性质宗旨和执政必然缺乏深刻认识,对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选择性忽略,对党没有真正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缺乏替党分忧、为党尽责的理想信念,离为群众当先锋、做表率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二是组织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不能依法从严治党,党员管理不严。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现实工作中,有的基层党组织不善于依靠党章党规管理党员,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上量上达到了要求,但质却没有保证;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讲人情、讲义气的情况,还缺少讲原则、讲党性的较真碰硬;有的对“两学一做”落实不严,在“做”上打折扣;有的缺乏从严意识,对党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苗头性问题不重视,没有及时提醒进行纠正;有的对一般性的违纪违规问题不较真,不严肃处理,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批评代替处理,有的甚至甩手不管,或者问题上交,该红红脸的不红脸,该出出汗的不出汗,一定程度影响了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是受社会负面信息冲击,党员思想容易因热点问题产生波动,对保持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带来挑战。如今社会信息化、开放度空前提高,师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保持党员纯洁性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负面思想观点渗透加剧。特别是学生党员,年纪轻、阅历少,他们对党和国家历史和优良传统知之不深,政治“免疫力”相对较弱,思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多元价值观念冲击加剧。社会上普遍通行的等价交换、自由选择、博弈竞争、利益最大化等观念,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党员的价值观、利益观、奉献观,导致有的师生崇尚物质利益至上的原则,很多党员认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对自己没有吸引力。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党员的现实表现,体现了党员形象,是党员身份的直接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最前面冲锋的是党员,撤退走在最后的也是党员;在和平年代,抢险救灾的紧急危难关头,冲锋在前的是“党员突击队”,力挽狂澜的也是党员。但在和平安逸时期,日常生活工作中,党员的党性意识面临退化的危险,一些党员离“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能豁得出去”的标准正渐行渐远。

一是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是党的事业中坚和骨干,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必须认真落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在加强党性修养上严于律己。一是注重学习改造。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对于党员来说,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组织要求,是责任需要。个别党员,不思学习进取,思维层次偏低,认识问题肤浅,工作打不开局面,遇到问题就抓瞎,究其根本还是缺乏学习思考。作为党员,在学习上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推脱。如果不能坚持学习,不能学以致用,工作就会因思想贫瘠而难有起色,个人也会因为能力不足而惨遭淘汰。二是强化党性原则。党员队伍是单位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工作生活中,党员难免会遇到党性原则与个人感情的两难选择,能不能正确对待,事关一名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思想修养。要不断强化原则性战斗性,经常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解剖,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要坚持对不讲原则的人和事说“不”,并与之做坚决的斗争,培养较真碰硬的胆气;要始终把党性原则摆在第一位,不怕得罪人,塑造敢顶庸俗关系的正气。三是严肃组织生活。就是要严格落实党员汇报、民主评议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敢于较真碰硬,对照自身实际,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解决与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使党员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和先进性意识。

二是要带头落实法规制度。古人讲:“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现在基层有些党员纪律观念淡薄,如打插边球不参加集体活动、值班执勤不在位、上课违反手机入袋规定私自使用手机等等,总认为自己能把握住自己,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没必要斤斤计较,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现在违“小规小纪”不重视,以后就可能违“大规大纪”了。一个理智的人,只有在“有度”和“有禁”中生活,才能时时、事事把握自己,将自己的行为约束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否则,终将因“无度”、“无禁”而误入歧途,最后受到处理。当前,国内外形势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考验更加严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铁的纪律和高度的统一,这就要求每名党员立身行事讲纪律、重法度,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一切在法规内行事,做好工作。一要认真学法。要经常利用时间组织学习党的各项纪律规定,把过党的组织生活看成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像睡觉休息一样必须,切实通过学习,弄清什么事项不可违,明白哪些底线不能碰。二要带头守法。要摒弃侥幸心理,严格遵守各类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尤其注重严下先严上、严人也严己,坚决不违规违纪,切实做到能力上强于人、标准上高于人、形象上好于人。

三是要始终坚持工作标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好与差体现在干事创业的标准高低上,标准高,任务就完成得好,相反,即使任务完成了也不能叫出色。一是坚决执行上级指示命令。坚决执行指示命令体现的不仅是工作落实,也是一种政治态度,一种原则立场,对党员来说就是本分。学院有早操制度,但有个别党员作为老师,不参加早操,事后找理由为自己开解。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党员形象,作为基层党员,我们要对待通知指示更要毫不含糊,坚定不移地执行,不折不扣地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政治上的可靠,才能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二是争做本职业务上的“领跑者”。对学院党员来说,业务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现在,党员、干部业务能力不强甚至退化的问题不容忽视。没有能力,哪来形象?没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怎么完成好工作?作为学生党员,必须带头遵规守纪,确保个人表现始终走在群众前列;作为干部党员,就是要精研业务,善于开展分内工作,把分内工作处理井井有条,确保单位模范遵守学院规定、工作业绩突出、学生发展进步、单位建设稳步的发展。三是始终彰显顽强的工作作风。作风上非常顽强是共产党员最直观的表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有时需要牺牲休息时间来完成任务,有的还会面对各种困难和矛盾,这就需要基层党员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遇到问题,不回避、不闪躲,牢记责任、迎难以上、攻坚克难,努力给群众做好榜样。

四是要崇尚健康生活方式。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党员干部蜕化变质,正是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爱好开始的,寻求精神的刺激、感观上的愉悦,一步步走向享乐主义的泥潭,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陶冶情操、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充实生活的道理。具体做到:一要情趣高雅。要积极培养健康高雅的兴趣爱好,经常参加基层文体活动,自觉抵制庸俗低俗的不良嗜好,做到业余时间有“政治”,休闲之中有“形象”,生活之中有“文明”。二要慎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基层党员,始终要做到慎独、慎始、慎微,管好自己的私生活,特别是“交往圈”“朋友圈”,要自觉和三观不正之人撇清关系、划清界限,展示出风清气正的好形象。

论文作者:刘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高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刘学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