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评教应该缓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大学校园起步的学生评教,正在逐渐为一些中小学校领导看中,纷纷效仿。但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学生因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缺陷,评教的结果往往与我们良好的期望背道而驰。而且现在学生评教的手段、形式单一,也制约了评教的效果,因此,这一项举措应该缓行。
请看我们常用的学生评教形式,不外乎这样两种状况: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会。问卷采用打勾的方式居多,这样可以用比较少的时间来完成对一位教师的评价,午间的15分钟甚至抽个课间活动的时间就能搞定,短平快,效率高,对校方来说,统计数据也非常便当。学生往往只要在调查表关于师德师风、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课后辅导、工作方法等栏目中选择“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中的一项即可。殊不知,效率是高了,数字的准确率是有了,看似也面面俱到了,但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打几个勾做一下判断或进行四选一的选择题就能涵括了的,这样的“科学”背后是对教师创造性、人文性工作的漠视。请问优秀、一般、较差与差之间的界定如何完成,这些孩子又怎样把握?
那座谈会是平等的对话式的交流,不该有类似的问题了吧?不然。学生评教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还在于,中小学生有能力客观、全面、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价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位老师说得好:小学生评教太幼稚,初中生评教太主观,高中生评教太意气。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认识水平决定了他们的评教不会达到我们理想中的状态,偏颇甚至谬误几乎是不可避免。有位立志于改变当下语文课堂重知识轻能力、重读书轻听说、重复制轻创新的新教师,在她的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选择和重组,并更多地引进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优美时文,还常把学生带到田野间亲近自然,走进生活。作文教学中,她大幅地减少了所谓的“大作文”的篇数,但对学生日记、随笔写作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自己也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对她的评价就大相径庭,如果也来一张问卷的话,最起码在作业布置是否认真、能否按照教材认真上课等几方面难得高分了。不少学生评教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认为评价结果最后总会回到老师那儿,如果我说老师的不好,那说不定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因此特别对班主任老师手下留情。再回到座谈会上来,据我了解,座谈会的效果也许还远远比不上问卷的效果,因为好多位学生都坐在一块,我对老师如果有什么批评意见的话,将来难免被这些同学传出去,因此座谈会更多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团圆结局。其实不要说孩子,想想自己,我们在对学校领导进行评议的时候,在调查表上一路打满分的少吗?在座谈会上只是歌功颂德的少吗?是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学生同样如此,但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是很多人都变相地放弃了吗?
不知大家思考过学生评教的终极目标没有,如果说有一个终极目标的话,不少的领导大概是想从孩子的评议中找到教师身上存在的不足,好在与教师交流的时候做一个证据,以待“进一步提高”吧。我原先就见过,学生评议中反映了一些问题的教师,领导们一一找着谈话,没有什么问题的,就闷声大发财了,只有批评、建议、意见的评价,却缺乏激励、表扬、鼓劲的评价,不要也罢。
当然,教师和学生之间无疑是要建立起一条交流沟通互动评议的桥梁的,这有助于师生间距离的拉近,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其实,现在网络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学生的生活,网络评教的方式就很可取,因为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交流双方天然的一种平等,而这种平等恰恰是现在所常见的学生评教中最缺乏的,学生通过网络来评价教师,他的心理也是最放松的,不会存在什么负担,甚至有游戏的性质。我就曾在网络上收到过学生的批评和建议,学生的批评和建议也确实对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在特殊学生的关系处理及课堂气氛的调节上有很大的启发和触动,我也亲身感受到了在学生的批评中进步的喜悦和甜蜜。(见2003年7月2日《中国教师报》之《我·网络·学生》)
我们需要学生参与到对教师甚至学校各项工作的评价中来,但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当的途径。而现在我们习见的中小学生评议教师还是缓行为好!
标签:教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