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矫正”:助力课堂效益论文_韩宗亮 王瑞娟

“反馈·矫正”:助力课堂效益论文_韩宗亮 王瑞娟

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山小学 262100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基于“本土化”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结构的改革和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既关注教师的教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由注重学生“学了什么”到更加注重学生“发展了什么”的高效教学的新路子。

一、给予根源的课改背景

课改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因此,课改以来,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有效的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在改变着以往告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但是在不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仍是形式化,部分教师满堂讲、重复讲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悖于高效课堂的根本要求。究其根源,发现问题就在于忽视了“学情的掌握”,因而不能践行“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于是,经过多方面论证,我们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让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即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找准学习痛点。如何找到、找准问题?只有学生的学情在课堂上能够及时反馈出来,教师才能从中寻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点。因此,2014年我们开始着手构建“顺应学情,以学定教”的“反馈·矫正”自主高效课堂模式。

二、简约不简单的课堂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可以说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质量和效益的高低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课程改革越深化,课堂越重要,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攻坚战。 怎样才能“掌握学情,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合理地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只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目标达成为落脚点,通过不断反馈和及时有效的矫正,层层推进,主动建构。经过反复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三反馈两矫正一达成”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为“反馈·矫正”课堂。“反馈·矫正”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该模式充分体现了“顺应学情, 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首先通过“学前认知反馈”,即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反馈中把握学情;根据“自主合作反馈”,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合作交流中把握问题和学习痛点;围绕主要问题学生 “展示解疑反馈”,教师把握学生已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根据三次反馈把握的情况,教师抓住重、难点和学习痛点进行“精讲矫正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能力目标在“应用中矫正达成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下,最大限度地还学生以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经历发现知识、思考问题、寻找规律等一系列知识建构的过程;在学前认知、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和应用训练的反馈中,寻找、调整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通过倾听、分享、互助与矫正,实现“能动”的发展和提升。“反馈·矫正”课堂,能充分解放学生的表达力,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动手、动口的课堂,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即在这里,教师创设自由表达的时空,确保学生说、解放学生的说,让学生说出收获、说出困惑、说出不同的见解……知识的建构在询证、辩护、比较中得以实现,问题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反馈、矫正中得以解决。学生呈现出的更是无拘无束、充满自信、语言流畅、个性灿烂。这种课堂有利于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学生主体生命全面的、个性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扎实有效地整体推进

1.专业引领,强化教师全员培训。理论引领:倡议人人读教育理论和专业丛书,进行教学理论、教改经验、教学案例、优秀教学心得等的培训和学习。专家引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老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接受培训。团队引领:成立两支专业团队,一支是由业务干部和学科部分精英组成的课改攻坚团队,一支是由有教学思想、有教学潜质的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课改研究提高团队。两支团队首先深入课堂,验证思考解决模式推进中的重要问题。

2.主题引领,提高教育教研实效。

(1)以备课研讨为载体的教材教法教研,推行备课五环节:自主备课——重点研究——同伴完善——课堂实施——总结反思。(2)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日常教学问题教研,组织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从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方式。通常采用下列两种形式:①“记录式”评课:参加人员是本教研组学科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走进同伴课堂,观察日常问题解决的策略,并进行及时记录。②“修正式”评课:参加人员是全体学科教师,重点是授课教师从教学过程的策划和课堂教学的感受找出备课和上课中存在的问题,其他成员从对本课的理解找出教师执教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学校专家团队从课型结构、问题解决的模式上帮助老师具体修正执教的过程与方法。(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专题教研。每位教师都带着研究的意识从事教育教学,以学生适性发展为理念指引,以“反馈·矫正”课堂模式为引领,深入推进课堂改革,用研究的目光审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乃至整个过程。学校以“理论学习交流、问题研讨、案例分析、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为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课题实验专题系列定向问题研究,扎实搞好课题研究活动。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推进,如今课堂上呈现出的是“学生个性探究学习,实现自我反馈;课中演绎自主价值,展示反馈疑难;有的放矢精讲点拨,层层递进矫正提升;训练技能求得方法,矫正达成”的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有效推进的课堂文化。

论文作者:韩宗亮 王瑞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反馈·矫正”:助力课堂效益论文_韩宗亮 王瑞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