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水平都取得了较好发展,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度越来越大。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建筑企业必须注重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本文就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石。现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就应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切实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技术并完善现场施工管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1施工现场管理与施工技术重要作用
1.1增强建筑单位市场竟争力
现阶段建筑行业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只有在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与施工技术高效性基础上,才能满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建筑单位在市场竞争内激流勇进,离不开对企业自身建造工程展开目标制定,实现在预期时间内完成施工操作,并且合理的减少工程建设造价。因此,制定工程项目管理是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和施工技术主要措施。
1.2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控制和施工现场管理,使建筑施工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满足相关企业对建筑的要求,符合国家建筑施工行业的相关政策和质量标准。同时也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所以对建筑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科学和规范的管理,研究出一些符合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对于企业本身和消费者以及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行之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方法,可以保证工程正常的施工进度,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使预期的工程在时限内完成施工任务,同时提高了内部各环节运作的效率。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控制和施工现场管理,对一些施工操作规程和工艺标准的执行上,更加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2.1地基工程施工技术
大大小小的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基础的地基工程,这足以体现地基工程的重要性。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质结构复杂,造成每个地区的地质条件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软土地基。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是重要内容,对软土地基要求技术人员首先要分析当地的地质结构,准确分析出软土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因地制宜的选择恰当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强夯、换填垫层和挤密砂桩等一系列的技术处理,使软土在一定程度上变坚实,不易变形,为建筑工程的实施提供安全性保障。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其在建筑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我国在混凝土的生产技术、工艺方法和自身性能等多个方面,都加入了大量的投资,这也有效提升了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经历了早期片面追求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到后来注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再到现如今的混凝土原材料方面和混凝土的添加剂等多个方面都获得了技术上飞跃式的进步,这些都有效提升了我国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另外目前我国在混凝土施工工艺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大量施工工程实践的积累,开发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支护技术,包括水平及竖向模板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等都在内,这些工艺方法都各有各的特点,在强度、耐久度和刚度上都各有各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梁板柱施工方面
在梁板柱的施工过程中,应当特别把好构件模板的质量关,确保其达到一定标准,在实际使用前,要展开有效地检查,若存在模板的形状发生变化或者受到损伤等,一定要停止投入使用;此外,对拼装的混凝下其构件模板也应当作出仔细地检查,若是有封闭不够严格,或者支架没有搭牢的现象,务必要对其调整与处理,在混凝土浇注以前,应当全面清理模板,浇注结束以后,对梁板柱的定位标高与轴线也要仔细检查,并依据规定进行拆模,其中尽可能确保混凝土的成型构件趋于完整。
2.4电气接零施工技术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广大民众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为人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具体施工环节中,需考虑建筑物本身的实效性和稳固性,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安全性与实用性。目前我国建筑的发展方向为多层建筑,防雷接地措施是电气安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可有效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中电气通路的每一个细节结构都采用接地施工,这样可有效引导电流避开建筑外层金属流向地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3完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措施
3.1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
建筑施工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专业素养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想要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需要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建筑企业可以定期安排培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可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行调整,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同时建筑企业应确保所有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进行岗前培训,不断向员工灌输质量安全意识,使施工人员在工作时牢记施工质量问题,培养其更高的技能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3.2完善各环节管理规程
制度能够使工作有章可循,能够对人员进行约束,能够提升工作效能,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施工环节涉及数不胜数的管理细节,因此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必须制定好相应的政策及一系列制度等,并着力推行实施,从而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的规范化和顺畅化。在相关管理规程制定方面:①要考虑其合理性,在制定规程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找出以往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办法,否则容易成纸上空文:②要注重实用性,本着规程是为工作而服务的原则,从而发挥好规程的约束及指导作用:③要考虑完备性,尽可能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明确,以免出现制度盲区:④要有赏罚,规程本身就是对执行者的一种约束,既然是约束就必须要有奖惩。
3.3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施工人员作为实施工程建设的主体,其专业技术水平与道德素质也将决定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与现场管理的作用。在人员管理当中我们发现,由于大多数的员工都来自于周边乡镇地区,存在文化素质水平不高以及专业技术不稳定的情况。其中一些高危项目施工中还存在资质不全甚至没有持证上岗的情况,不但严重影响我国的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对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结合目前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现状来看,为了提升管理效果:①应该做好入职培训工作,确保每一个入职人员都具有相应的培训资质与技能;②在日常培训活动中也需要加强引导与监管,重点做好安全意识培训以及安全技能培训工作,防患于未然的同时也为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③通过选聘一些具有现场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管理工作,确保管理效果。
结束语
城市化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也开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筑施工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来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善松,魏海林.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J].中国高新区,2018(10):204+206.
[2]郭成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7):179.
论文作者:王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现场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