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学习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出发,一再强调全党必须认真学习、善于学习。他要求通过加强学习,造成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宏大部队,特别是造就一批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骨干。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学习的思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问题的重要论点。这些论点,散见于他的文章、讲话中,既各有特定的涵义和指向,又互相依存和贯通,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始终贯一的思想体系。他的学习观,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全面把握邓小平的学习观,对于我们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讲”的内涵,特别是“讲学习”的内涵,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邓小平的学习观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以战略眼光揭示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作为我们党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始终与党的事业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个胜利紧密联系在一起。熟知我党这一宝贵历史经验的邓小平,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阐述了全党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
(一)只有努力学习,才能“防止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我们党一向认为,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考。邓小平一贯重视学习对于端正和坚定人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的重要作用。早在50年代,他就指出:“学习可以使我们向前看,可以澄清各种混乱的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纠正“左”的错误,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时候,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想,不仅“左”的思想还有很大影响,同时出现了右的思潮。针对这种政治思想上的混乱状况,邓小平强调要实事求是地开展反对错误思想乃至错误倾向的斗争,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并反复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他认为,有些人发议论,往往只看现象,就是因为理论和实践都没有根底,只有打下根底,才能真正纠正错误,包括“左”的和右的错误。他强调,新老干部特别是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防止“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对学习理论与坚定政治方向的内在关系作了多次深刻的阐述,指出:“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有了理论上的坚定,政治上才能坚定,才能过得硬。”这是对邓小平上述思想的重要发挥。
(二)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每当革命和建设发展到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全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时,我们党特别强调加强学习。建国前夕,为使全党适应主要任务由武装斗争到和平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努力学习过去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邓小平曾回顾说:“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进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进行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伟大革命,是一场更为深刻、更为艰巨的革命,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我们的干部队伍,无论是思想观念、领导经验,还是知识水平,都还不适应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需要。邓小平在总结过去忽视学习的教训时指出:“这些年来,应当承认学得不好。主要的精力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建设没有上去,政治也发生了严重的曲折。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就更加不懂了。”针对这种情况,当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序幕刚刚拉开,他就谆谆告诫我们:“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在他的倡导下,我们党不仅加强了理论学习,还抓紧了对干部的经济管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培训。尤其是从1986年开始的大规模的、系统的干部正规化教育,使广大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三)为促进人们主观世界的改造,必须加强学习。毛泽东曾强调:世界观的转变是个根本转变。邓小平和毛泽东一样,高度重视人们世界观的改造。他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人都要改造”,“都应该学习,都应该不断改造”。邓小平认为,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与共产主义纯洁性,首要条件就是加强自己的学习。早在1956年,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他针对“不少党员组织上虽然入了党,在思想上却还没有入党”的问题,就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切实地组织和指导他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对于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对于党的历史和党的政策的学习,并且加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觉悟程度,使他们的思想上也具备着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为此,邓小平更加强调学习对于人们自觉改造世界观,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极端重要性。他说:“这几年的教训是,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体会不够。我们许多错误是从这里来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思想,进一步揭示了加强学习与改造世界观的内在联系,指出:“只有勤于学习、努力实践、真正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能确立起科学的世界观。”
(四)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总是要学”。建国后,毛泽东曾指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不断学习。即使是对马克思主义了解得比较多的人,也还要再学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同时,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局势的发展既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重的挑战。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他讲的三个“总是要学”,在空间上体现了学习对象的广泛性,在时间上体现了学习过程的无限性。他还指出:“谁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存。”这就更把能否不断学习与生存危机联系了起来,真是振聋发聩,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催人抓住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二、以现实需要确定学习的内容
对于学什么的问题,毛泽东在建国后曾有过较全面的论述。他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学什么东西呢?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是技术科学,一个是自然科学。还有文学,主要是文艺理论,领导干部必须懂得一点。还有什么新闻学、教育学,这些学问也要懂得一点。”对此,邓小平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他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学习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方方面面,最为突出的是下面三个方面:
(一)“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精神支柱和制胜法宝,“是管总的东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干部,是保持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回顾党的历史,尽管出现过几次大的失误,但党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困难而不溃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党的骨干力量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提高我们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更需要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因此,邓小平在强调加强学习时,特别强调:“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针对一些人认为现在搞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而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实际意义的认识,他指出“这是一种误解”。他认为,“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问题上,他倡导全党特别要重视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永远坚持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他很赞成陈云的建议,强调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特别是重视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的学习,从中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加强经济、科技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做经济、业务工作的内行。毛泽东在建国后也曾强调过要学习经济,指出:“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但遗憾的是,他的这一思想和要求,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没有坚持和落实好。在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总结了我们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刻地认识到,搞现代化建设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我们过去搞经济建设之所以走了弯路,就是吃了没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亏。他重提并发挥了毛泽东提出的又红又专思想,认为专不等于红,红一定要求专,不专、不懂行、搞瞎指挥,就谈不上红。他分析了当时干部队伍的状况,认为“现在不懂行的人太多,‘万金油’干部太多”,缺少“专业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各种专业人员”。为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抓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抓紧经济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主要是经济学、科学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的学习”,并且要“钻进去,逐渐成为内行”,建立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宏大干部队伍,而对“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邓小平还十分重视通过加强干部的学习带动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邓小平关于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又要学习其他知识的观点,体现了学习内容选择上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三)“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使每一个民族的发展同其他民族的发展具有更为密切的依存关系。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能否吸取人类的先进成果成为所有民族或国家生命攸关的问题。为此,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基于对我国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为使中华民族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强调我们应借鉴、学习西方好的东西,“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强调“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邓小平关于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观点,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学习观的重要方面。
向外国学习,有一个态度和方法问题。邓小平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他认为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并不具有制度属性,并不姓“资”,它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是“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其次,他认为“一些外国在技术上管理上先进,并不是一切都先进”,强调要有选择地学习,不能不加分析地兼收并蓄,“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再次,他认为我们向外国学习,不能生搬硬套,囫囵吞枣。他总结我们过去曾照搬苏联经验的教训,告诫我们在学习外国有益的东西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加以运用。
毛泽东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曾说过:“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持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并指出:“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的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无疑是很精当的,只可惜在后来的实践中,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偏离了正确方向,只讲批判、不讲学习,只重抵制、不重吸收,以致长期陷入闭关自守的泥潭不能自拔。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恢复并在实践中发展了毛泽东的上述思想,排除了闭关自守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为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东西指明了方向。
三、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还是对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及别人经验、长处的学习,都有一个学风问题。毛泽东曾把学风问题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风问题看作是思想方法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党性强不强甚至有没有党性的问题。邓小平把学风问题与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密切联系起来,把它上升到关系我们党和国家有无生机和活力乃至“生死存亡”的高度。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提出和倡导了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规定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的第一项。”毛泽东在阐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时,批判和反对了只注重实践经验、否定理论指导作用的经验主义(他认为其哲学依据为“经验论”),更多的是批判和反对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他认为其哲学依据为“唯理论”)。邓小平认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他在50年代曾指出:“教条主义,就是只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不从具体情况出发来运用,它使我国的革命遭受过失败和挫折。经验主义,就是只看到一国一地一时的经验,没有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两者我们都反对。”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针对林彪、“四人帮”制造的现代迷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针对一些人的思想僵化以及一些人喜欢搞形式主义的问题,特别是鉴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层出不穷,他十分重视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强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为此,他主张“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认为,邓小平坚持和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有以下一些基本的要点:
第一,学习要少而精。少而精不是不要读书,邓小平认为,现在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无论是学马列还是学习其他知识,都得读些书,但在学习上的量和质相比,质是第一位的。学习上重质就表现为要求精。马克思主义的书很多,它之所以正确,并不在于大本子多,而在于它是从实践中来又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的科学真理。我们要掌握它,也不完全在于读好多大本子,而在于有精深的理解,在于把握它的精髓和实质,把握贯串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要善于总结、升华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我们不仅应向书本学习,更应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群众的实践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只能依靠群众摸着石头过河,“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总是满腔热情地鼓励、支持群众大胆试验、大胆实践、大胆创造,并善于调查研究,捕捉群众实践中反映事物本质与带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总结、提炼、升华和推广,作为全国工作的指导。他反复说,“改革开放中许多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他只是作了总结和倡导的工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升华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也是邓小平为我们指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正确途径和方法。
第三,要结合具体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它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但它不是教条,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有生命力。邓小平讲的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包括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两个方面。从宏观上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继毛泽东之后,我们党以邓小平为代表,又一次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结合,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当然,这一结合也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微观上讲,邓小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当作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也不能当上级决议的“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中央和上级的指示,而一定要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把带普遍性的东西与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适合自己实际的意见和办法,创造性地做好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只有这样,才算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才能既把我们的事业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
近几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学习观。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在刻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需的一切知识,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要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我们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的学习观,学习和实践江泽民同志关于学习问题一系列新的指示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就一定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历史知识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毛泽东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