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瑛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中医医院 云南 昭通 657300)
【摘要】 目的:分析并研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产生原因与对应方法。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我院开具的2240张处方做回顾性研究,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共248张,占总处方数11.1%;不合理处方29张,占抗菌类总处方11.7%,造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原因有重复用药和不合理联用、超出说明书规定用药、用药时间错误、抗菌药物无指征。结论: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并以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对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不良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153-02
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患者疾病同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随着时间推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其不合理使用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医疗机构急需解决问题之一。抗菌药物不合理运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并对患者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为此,特选取我院开具的2240张处方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相应解决措施,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我院开具的2240张处方做回顾性研究,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与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抗菌药物处方基本信息(统计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服用时间、服用疗程、服用剂量)进行统计与分析。
1.2 方法
以我国《新编药物学》与《处方管理办法》相关标准为基础,系统评价抗菌药物处方,评价内容具体包含以下几点:①药品名称与药品规格;②药物剂量与药物剂型;③药物用法与药物用量;④处方开具日期与具体诊断情况。并将不合理处方统一归类,进行统计。
1.3 评价标准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即为不合理处方:①无签名、无印章,且书写不够规范清晰;②开具药物范围过大,缺乏针对性;③5种以上药物同时开在一张处方单上;④药物品名书写不规范;⑤处方开具用药量超过3d急诊用药量;⑥诊断栏书写结果不明确,存在咨询、待查等敷衍性语言;⑦重复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⑧未注明需做皮试的药物;⑨滥用抗菌药物;⑩麻醉药品书写潦草,不够清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回顾研究并发现抗菌药物处方共248张,占总处方数11.1%。抗菌药物主要分为青霉素、大环内脂与头孢菌素三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包含注射处方106张(42.7%),口服处方110张(44.4%),外用处方32张(12.9%);单一用药处方168张(67.7%),二联处方77张(31.0%),三联处方3张(1.2%)。抗菌药物大部分用于小儿麻痹、小儿麻疹、小儿百日咳以及病毒性肠胃炎、病毒性肝炎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治疗。
2.2 抗菌药物处方情况
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29张,占抗菌类总处方11.7%,包含青霉素不合理处方5张,大环内脂类不合理处方13张,头孢菌素类不合理处方11张。抗菌药物出现不合理应用主要原因有:重复用药和不合理联用、超出说明书规定用药、用药时间错误、抗菌药物无指征;不良药物反应集中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中枢神经系统和细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及软组织系统。
3.讨论
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都称之为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主要分为抗生素、喹诺酮、咪唑类等化学合成药物[1]。所谓化学合成药物即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培养而成,或进行相同类似物质的化学制造[2]。当抗菌药物达到一定浓度,便能够杀灭或抑制病原体[3]。抗菌药物使用合理与否,与患者用药安全息息相关。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能够治疗患者疾病,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不良反应,提高细菌耐药性,降低临床疗效。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经本次研究可知,我院共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29张,占抗菌药物总数11.7%。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中以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不合理使用情况最为多见。与梁培研究结果相符。本文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的探讨,结合相关资料文献,特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3.1 加强检查力度
加强处方开具医师与处方审核药师之间沟通,在抗菌药物配置过程中如果发现处方不合理,应主动与开具处方的医师联系,纠正错误后再行药物调配,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概率。
3.2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药品质量与患者用药安全息息相关,药品质量管理相关责任人应做好抗菌药物保存与验收等基本工作。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存储环境,关注近效期抗菌药质量变化,避免抗菌药受到环境影响产生性状改变。
3.3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十分重要。医疗机构内部应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并将抗菌药物登记与医师处方权限相结合。主治医师只有开具一级、二级抗菌药物的权限,而主任医师才有资格开具更高级抗菌药物。对于特殊情况,不够权限的医师应在开具高级抗菌药物后,以书面报告形式说明原因。
3.4 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水平
医务人员缺乏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与不合理开具抗菌性药物有着一定关联。医疗机构应针对抗菌药物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相挂钩。提升医务人员对抗菌性药物熟悉程度,并使其熟练掌握抗菌性药物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并以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对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班华永.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成因及干预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5):476-479.
[2]梅昕,谈君,刘婧等.某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整治成效与同期感染情况相关性调查[J].武警医学,2014,25(5):443-444.
[3]邹美南.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处方点评[J].中国药业,2014,23(8):55-57.
论文作者:蒲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2
标签:药物论文; 处方论文; 不合理论文; 情况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