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开启新金融时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值论文,金融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资本市场已进入了新金融时代。未来10年,中国的经济会是个激情燃烧的资本实体,上市公司必然高度重视市值管理
作为“金砖四国”中最活跃的经济体,中国的发展日益得到全球的关注,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资本蜂拥而至,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投资机会不断涌现,整个资本市场在中国方兴未艾,欣欣向荣。
在欧美发达国家,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经营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思科通过收购成为全球最大企业之一、巴菲特投资股票成为全球第二大富翁、索罗斯凭一己之力摧毁东南亚金融体系、通用的产业资本多元化、蒙牛借国际资本发迹、黄光裕与施正荣海外融资一夜成为中国首富……
资本市场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中国企业实现了“富强梦”。事实上,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也越来越游刃有余。但资本运营绝非是一句简单的空话。
2005年,由三一重工领衔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中国资本市场大股东、中小投资者、管理层的利益目标日渐趋于一致。在此种形势下,市值管理已成为上市公司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须面临的管理命题。
为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最早研究国外上市公司价值管理学者的朱武祥提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已进入了新金融时代。未来10年,中国的经济会是一个激情燃烧的资本实体,上市公司必然高度重视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具有革命性
《企业家天地》:2005年,随着以三一重工的“股改”宣告成功为界点,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也呼之欲出。对此,您觉得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显著变化?
朱武祥:就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而言,没有市值管理就没有证券市场。比如,以国有上市公司为例,国有上市公司以市值为参考标准,激励管理者是国有资产体制的一个变革,这个变革会进一步驱动国有资产中非上市公司的上市步伐。
因为,自中国“股改”完成后,市场本身有了控制权交易的概念,这些因素使得上市公司变成了商品。
事实上,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企业制度本质的差别就是公司是不是商品。而对于商品化的企业而言,这种商品就是市值。企业从经营企业变成了经营商品,这是企业制度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商品化,从而导致市场估值标准的改变。
然而,商品的价格不单纯由企业卖方决定,更主要的是由买方决定。在中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股改”之后,控制权交易进入了市场,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这大大强化了买方的话语权。于是,企业就被动地从原来服从于上级领导,变成了服从于市场,也就是服从于投资人的价值取向。
更重要的变革在于,普通商品在一次交易完成之后就退出了市场,而上市公司是一个连续性的交易,不会因为一次交易而退出市场,反而是一次交易之后,永久地在市场上存在,直至其退出市场。当“商品”在市场上时,上市公司就要不断地维护商品信誉和内在价值,进而管理市值的波动与内在价值间的差别。
《企业家天地》:您是国内最早研究市值管理的专家,基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行进趋势和企业上市势头,您是怎样理解市值管理的?
朱武祥:我认为,市值对企业而言是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概念。市值管理,就是衡量一个企业到底能给投资者创造多少价值的评价指标。上市公司的整个投资价值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未来预期盈利能力的评价。因此,可以说企业的上市,仅完成了一个预期概念,而企业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一个长期概念。所以,评价上市公司的重点,应当要放在其可持续能力上。
市值本身是个中性、基于一个相互信任的概念。因此,市值管理关键不是市值本身,而是在于企业能够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风格的投资者。
一些已在国外上市的企业为何不能在国内上市?主要原因不在于国内的发行审核问题,而是国内投资者的评价水平不行,因此我国要不断提高投资者的评价能力。
必须重视市值管理
《企业家天地》:一个现实的趋势是,市值管理自从被管理层强调以来,其理念已开始在上市公司中传播。您认为上市公司应如何建立与自身相符的市值管理模式?
朱武祥:首先,上市公司要明确自己的投资哲学和经营理念,要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投资者,让投资者知道企业的风格,要亮明自己的观点,从而让投资者选择你。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实施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年度发展战略和年度发展计划展示,来吸引投资者。这是活性的。
另外,企业也可以自己去找一些投资者。比如,美国有专门的机构帮助上市公司寻找投资者,会帮助上市公司分析投资者结构。按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可以劝进或者劝退一些投资者,优化和调整投资者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不是要建立某种市值管理模式,而是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商品市场的规范来规范上市公司自身行为。尽管投资人并不直接参与管理,但投资人的选择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要有严格的公司治理架构,要有严格、完整的信息披露体系。
《企业家天地》: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不是市值越大越好?
朱武祥:我觉得,如果投资者投资行为评价合理,当然是市值越大越好,市值越大表示公司的投资价值就越大。但如果投资者是带有投机心理的市值,企业市值越大就不见得越好了。
那么,我们怎样来把握这个度(市值规模)?关键看其是迎合投资者还是迎合投机者。对于投机性的高市值,美国、欧美市场就会利用市值,高了就增发、配股、分拆,或者换股收购。
股票市场对公司的市值会有两种结果,即会高估或低估市值。当市值畸高时,上市公司应明确亮明自己的观点,或者直接告诉投资者自己的市值被高估了,以此提醒投资者,进而调控企业市值。事实上,上市公司如何面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恰恰考验了其是否明确自己的企业是持续经营还是短期的投机。
总体而言,市场永远没有一个好与坏的问题,什么样的投资者都会有。没有人能控制得住这个度,一个公司值多少钱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如果投资人能够控制商品价格,那么市场就不存在。生产商品的人如果能够永远控制商品的价格,他也就永远不需要市场。市值的商品价格永远是在双方的博弈当中进行的。
市值高低是博弈形成的
《企业家天地》:前面您提到市值价格是在博弈中进行的,那么,上市公司可以有哪些具体方式来控制市值规模?另外,对上市公司中的反并购、防止恶意并购,应如何运用市值管理这一杠杆?
朱武祥:这个问题提得好。上市公司不是一个被动的商品,市值的高低是博弈而形成的。所以,当上市公司不愿意把自己卖给一个特定的对象,特别是由于这种交易会带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或者不利于企业管理能力实现的时候,上市公司可以拒绝这种交易。常用的方法就是并购当中的毒丸计划、反收购计划。
上市公司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始终保持对自身内在价值的理解。当市场非理性地出现某种不利于自己的价格时,企业要能够利用某种方式抗拒对自身价值的低估。
当某种交易必须导致一个公司未来价值丧失的时候,上市公司要能够采取某种方式阻碍或者抵抗这样的破坏性行为。
这种抗拒方式有很多,比如,毒丸计划(是指敌意收购的目标公司通过发行证券以降低公司在收购方眼中的价值的措施)、黄金降落伞(是公司给予高管的一种特殊补偿。“金色”意味着补偿是丰厚的,“降落伞”则意味着高管可以在并购的变动中平稳过渡。目标公司对高管作出金降安排,并在敌意收购时触发它,其目的还是要增加收购公司成本,增加收购的难度,以对付反收购)、白马骑士(是目标公司更加愿意接受的买家。目标公司在面临收购的威胁时寻求友好公司的帮助,友好公司即白衣骑士)等。
《企业家天地》:对于市值已经跌破净资产的上市公司而言,此时的市值管理怎样操作才有可行性?
朱武祥:这要看企业的情况。如果这家企业确实没有前景,在走下坡路,企业已经承担不了投资者的厚望了,那么这样的企业就只能退市了。如果确实是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则可以选择回购。如果既不想回购,又不想退市,可以在法规允许范围内,多披露正面信息,或者动用一些公关手段。未来这种问题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市值已经跌破净资产的上市公司,实质上就是净资产实与不实的问题。如果净资产不实,说明市场是不理性的,如果净资产是实的,说明市场是理性的。
在两种情况下,只要在这个市场上卖,就必须服从于市场上理性的或者非理性的投资者,当企业不能接受市场上的非理性决策和非理性估值时,就必须选择退出。如果不选择退出就管理不到市值,因此只能选择退出,或者进行限制性的交易。
限制性交易就是自己出钱回购股票,让真正流通的股票只占一小部分,或者通过和机构协商,让机构能够接受某个价格。这都是经营商品的特点,或者退出,或者找好的买家,让好的买家承认你的价值。
坦率地讲,市值管理和净值管理的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商品化企业,一个是非商品化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非商品化的企业是传统化的特征。这是两个不同制度上的变化。
把握与投资者的利益
《企业家天地》: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做大,投资者的力量也越来越不容小视,您能否谈谈这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朱武祥:企业家永远希望自己的企业可持续经营下去,但光凭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企业需要上市,需要融资。在这种背景下,市场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也就会越来越多。
如果企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双方就容易和谐,不容易产生争议,双方都基于长期就更容易沟通。如果是想长期增值的公司找到个短期的投资者,那么就容易在公司战略、投资策略上受到牵扯,这样双方就容易产生分歧和冲突。
如果企业是不分红的公司,投资者需要分红,则要告诉投资者我的公司不适合你。在我国,本土投资者的影响力还不够,因此其投资行为也较多表现为短视。要想达成和谐就必须增加选择面,让投资者类型多一点。类型太少了,如果投资者一联手,就容易让上市公司陷入尴尬。
解决这一问题要进一步拓展投资者的风格和类型,类型越多,才有更多的空间可供上市公司选择。
《企业家天地》:针对您所指出的这些问题,那么上市公司有没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市值管理部门来管理与这些投资者的关系?
朱武祥:我认为,完全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市值管理部门。就像董事会设立了董秘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出季报,及其他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些都是制度设计。
不管是成立单独的部门,还是多个部门共同实现这一功能,要求能够有一个部门或者好多部门同时实现这一功能。
现在,市场已经变成了投资者的天下。投资者参与市场必然带来了三个东西,一是要求商品更充分的商品化。商品化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持续的、规范的、严格的、透明的信息披露,要不断地保持持续性的透露信息。第二是要行使投资者作为购买者、股东应当具有的权力。这个权力会导致商品本身在结构和制度上更加支持其作为商品的交易。第三,投资者进来了就必然要求商品本身有流动性和可交易性,不单纯是股票的流动性,而且还包括着控制权的流动性。
在维护投资者的时候,就像任何的商品生产者面临自己的大客户,要尽心尽力。但如果投资者不能够行使自己的职责也会被淘汰,投资者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规范化,防止被其他竞争者淘汰。
总之,在新金融时代,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市值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市值的实现效率。这更有助于企业调整发展模式、优化业务结构、资产结构和商业模式,提高投资价值的实现效率。
链接
市值管理的误区
目前,市值管理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对市值管理的认识多种多样,其中不乏许多认识误区。因此,避开这些误区,让所有上市公司树立正确的市值管理观念意义重大。
1.市值是上市公司股本乘以股价之积(市值=股本×股价);2.市值差别=股价差别(如股本不变);3.市值管理=股价管理(甚至股价操纵);4.市值管理=迎合市场(市场主力);5.市值管理=追求股价的最高化;6.市值管理=中国特色;7.股票价格可操纵=市值标准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