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肠梗阻患者112 例,入院后急诊手术治疗 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56 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治愈 48 例,治愈率 85.7%,有效 6例,有效率 10.7%,无效 2 例,总有效率96.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疗效显著。(
关键词:肠梗阻;中医结合疗法;疗效
肠梗阻是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引起的原因很多,特别是由于腹部手术后造成的肠梗阻,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难题。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基础疗法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急性肠梗阻虽经治疗,仍有一定的病死率,近年来有所下降。绞窄性梗阻在发病36小时内进行手术,其病死率为8%左右,若在发病36小时以后进行手术,病死率为25%。所以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减少病死率的关键。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 1 月 ~ 2012 年 2 月收治肠梗阻患者 112 例,男 62 例,女 50 例;年龄 5个月 ~ 69 岁,平均 44. 1 岁;病程 2 ~ 6 天,平均 3. 2 天。入院后急诊手术治疗 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56例。
1.2 方法
56 例患者均进行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持续吸出胃内容物、积气、积液。23 例采用宽肠理气汤灌胃治疗,宽肠理气汤处方为:蒲公英 30g,莱菔子 30g,败酱草 30g,延胡索12g,黄芪 12g,川贝 12g,松壳 12g,广香12g,茯苓 12g,桃仁 12g,厚朴 12g,赤芍12g,白芍 12g,白术 12g,太子参 12g,青皮12g,陈皮 9g,甘草 6g大黄 6g(后下),芒硝 6g(冲),年老体弱及儿童用量酌减,日1 剂,加水 500ml,煎成 300ml 备用,经充分胃肠减压,腹胀感减轻、从胃管注入药汁 150ml,注 入 后 闭 管 1 小 时,再 注 入150ml 药汁,重复上法应用。用石蜡油和生菜油灌胃治疗 20 例,方法:石蜡油和生菜油 50ml 交替注入,注入后闭管 1 小时;用番泻叶泡水治疗 23 例,番泻叶泡水100ml 胃管内注入,注入后闭管 1 小时。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腹部透视。
2.结果
56 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治愈 48 例,治愈率 85.7%,有效 6例,有效率 10.7%,无效 2 例,总有效率96. 4%。
3.讨论
3.1 肠梗阻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病因
3.2.1机械性肠梗阻
(1)肠外原因
1)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较多见于小儿;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
2)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3)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4)压迫肠外肿瘤或肿块压迫。
(2)肠管本身的原因
1)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
2)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肠肿瘤(尤其是结肠瘤)肠吻合等。
3)肠套叠在成人较少见,多因息肉或其他肠管病变引起。
(3)肠腔内原因由于成团蛔虫异物或粪块等引起肠梗阻已不常见。巨大胆石通过胆囊或胆总管-指肠瘘管进入肠腔,产生胆石性肠梗阻的病例时有报道。
3.2.2动力性肠梗阻
(1)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某些药物肺炎、脓胸脓毒血症、低钾血症、或其他全身性代谢紊乱均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
(2)痉挛性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均可引起肠管暂时性痉挛
3.2.3血管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病因。
3.3 治疗方法
祖国医学称肠梗阻为“关格”,病理机制主要是肠腔积液较多,又因多数病人年老体弱,病程较长,多有正气亏虚,正虚邪实;加之部分患者手术创伤产生瘀血阻于经络脏腑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脾气虚弱,胃肠功能失和,进而气血不足,气血不畅,产生梗阻表现,不通即痛,呕吐、便闭。西医认为肠梗阻病理变化为肠腔内膨胀、积气积液,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同时肠壁充血水肿,静脉血流受阻,产生血运障碍。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此次研究发现,用石蜡油和生菜油胃管注入、或番泻叶泡水胃管注入的疗效相对较差,而胃管内注入宽肠理气汤组的疗效要高得多。宽肠理气汤方中党参、甘草、黄芪补中益气,茯苓、白术补中健脾、和中化饮,厚朴可宽中理气,延胡索、白芍、桃仁、赤芍活血行瘀,促进吸收,润肠通便;青皮、陈皮行气破滞,公英、败酱草清热 解 毒,大 黄、芒 硝、莱 菔 子 攻 积 导滞。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大黄含大黄素及大黄鞣酸,大黄素能改善肠收缩,使分泌增加,致肠内容物易于排出;芒硝含硫酸钠,不易吸收,形成高渗盐溶液使肠道水分增加,刺激肠蠕动、排便;广香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有促进肠蠕动功效。诸药伍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调补气血,补益脾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兼通腑气;诸药合用能促进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并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降低胃肠道微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促使坏死组织排出,抑制肠道细菌易位和肠道中内毒素的吸收,清除氧自由基,拮抗系统炎症反应,有利于胃肠道炎症减轻,消退,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肠梗阻的治疗。
综上所述,本组 56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治愈 48 例,治愈率 85.7%,有效 6例,有效率 10.7%,无效 2 例,总有效率96.4%,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勋,齐金刚,张婷,等. 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辅助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8):45-46.
[2]张全鸿.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8例临床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03):185-187.
[3]姜淑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观察护理体会[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04):33+35.
[4]段晓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肠梗阻临床体会[J]. 中国医学工程,2011,(03):81+83.
论文作者:李杰,张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肠梗阻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患者论文; 有效率论文; 腹部论文; 方法论文; 炎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