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融入金融全球化趋势_外汇论文

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融入金融全球化趋势_外汇论文

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融入金融全球化大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潮论文,制度改革论文,人民币汇率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国经济问题的焦点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面对东南亚货币贬值和日本以邻为壑的日元汇率政策,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形成了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的第一次讨论热潮。而今,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大背景下,国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鼓噪甚嚣尘上,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关注又一次形成高潮。

两次高潮都是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以人民币贬值或升值为焦点,从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进而引起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关注。

本文的目的并非应对当前国际上一片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喧嚣,因为在这方面,一是政府立场非常坚定,一再表明要稳定人民币币值,正如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时许多货币在一片贬值浪潮中坚如磐石一样,中国的汇率政策自有主张。二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十分雄辩:中国的顺差主要来自外资直接投资,而非出口。如果人民币升值,外资直接投资将大幅下降,经济增长会下降2~3个百分点,其影响会超过SARS(蒙代尔);即使人民币一次升值10%~15%,对美国赤字、日本萧条和欧洲经济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因为中国出口汇率弹性为0.2,以贸易加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降1%,中国的出口额只增长0.2%(胡祖六);中国出口增长的同时,进口增长更快,每出口1美元,进口0.94美元,顺差逐渐减少。今年1~5月,外贸总额3093.4亿美元,同比增长39.6%,出口1558.6亿美元,同比增长34.3%,进口153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5%,顺差23.8亿美元,同比下降77.1%(国内统计)。

本文旨在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变迁、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人民币现行的单一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在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并轨的基础上形成的。“单一”,是取缔了人民币汇率此前多次实行的官方汇率与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并存、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存的复汇率制而实行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市场供求为基础”,是取消外汇留成,将官方汇率提高50%,同1993年12月31日外汇调剂市场汇价1美元兑8.7元人民币左右并轨,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由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港币的中间价,并参照国际外汇市场变化,同时制定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然后各外汇指定银行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自行挂牌买卖。“有管理”,是对中国境内机构实行强制结汇和有条件售汇;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外汇实行比例限额;对外汇指定银行之间及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批发零售汇率实行限制;人民银行直接向外汇市场抛售或吸纳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并通过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外汇市场。“浮动”,是外汇市场银行间买卖价在央行公布的基准价上下0.3%范围内浮动,外汇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买卖价在上下0.25%的范围内浮动。

事实上,这种“单一的、有管理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的提法名不符实,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一种实际上实行高度管理的、离市场化甚远的钉住美元制。这是因为:第一,虽然将汇率改革并轨前全国18个外汇调剂中心的汇率统一于上海外汇交易中心汇率并将统一的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合而为一,外汇黑市的存在和非法资本外逃却始终都是一个问题。资本外逃每年达200亿美元之多。第二,汇率生成与很多客观经济变量紧密相关,特别是经济发展、价格、利率对汇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外汇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相互隔离,汇率、价格、利率不能灵敏传导的条件下,汇率的合理性缺乏市场基础。在商品市场上,由于收入水平低,关税高,大量价格补贴的存在以及贸易管制,价格严重扭曲,不能合理反映人民币的购买力。在货币市场上,由于利率受到严格控制,融资渠道局限,资本流动严格管制,投资主体产权模糊等原因,利率不能真正反映货币供求关系。在外汇市场上,进出口规模很小,1994年进出口总额只有236亿美元。外汇交易规模小,从1994年4月4日外汇交易中心开始营运到1995年4月4日,一年累计成交额仅为568亿美元。国际储备十分有限,1994年只有516.2亿美元。交易币种仅限于美元、日元和港币。交易工具只有单向买卖的现汇交易。并轨价格是以调剂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而此前的调剂市场价格是一个与国际汇市脱节的、封闭的国内汇市的价格,存在着地区分割和较大的价差以及政府对供求的干预,汇率严重失真。将官方汇价与调剂市场汇价并轨,缺乏理论依据。人民银行是外汇市场的最大买方,中国银行是最大的外汇卖方,外汇市场高度垄断,缺乏竞争性。中国人民银行对贸易企业实行强制结售汇和规定外汇指定银行持有结算外汇的比例限额,不能真正反映市场供求,企业既非自愿的供给方,也非不受限制的需求方,市场只反映在管制范围内被在允许进入的交易主体的被动交易行为,而不能反映这些主体的自主供求行为,更不能反映不被准入的经济主体的供求行为和资本帐户开放条件下的供求行为。第三,在外贸体制、企业体制、银行体制、外汇管理体制未实现突破性的改革,产权不明晰的条件下,汇率制度的市场化必然受到制约。外汇产权国家拥有,作为交易主体的银行和企业都是代表国家,交易者不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能反映真正的交易意愿。因此,缺乏积极创汇、搏取收益、防范风险的激励。

综上所述,目前实行的钉住美元汇率由于历史原因和仍然实行的较严管制,是被扭曲的,可能是被高估了,而不是低估了。然而,人民币汇率自并轨以来至2002年9月,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和日元升值却分别高达17.0%、41.8%和65%,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加权平均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1.5%(IMF)。一个完全有可能被高估了的货币却不断升值,而且竟然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闹剧越演越烈,国内也时有升值的预期,这是极不合理的,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运行基础的变迁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其运行基础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是中国经济规模今非昔比。GDP已超过10万亿人民币,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连续保持8%左右的高速度。二是国际储备大幅增加。截至2003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465亿美元,仅2002年就增加900亿美元,2003年头两个月,人行平均每个交易日购进7.2亿美元。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供给超过需求。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02年吸引直接投资524.75亿美元,仅2003年5月,实际使用外资就达54.49亿美元。三是资本帐户的开放有了重大突破。QFII获准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开立人民币特殊帐户,并将有QDII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四是中国进出口规模日益扩大。2002年达6207.9亿美元,2003年前5个月达3093.4亿美元。五是中国已经加入WTO,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开放进程加快,资本流量增加流速加快。2002年外汇市场累计成交977亿美元,日成交额3.9亿美元。金融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外汇交易产品和工具不断增加和创新。对外开放的深度发展,国内外各种经济因素将进一步相互影响,各种经济政策和金融法规都将受到WTO规则的制约,贸易会更趋自由,关税大幅下降。六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较大进展。1996年6月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1998年3月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利率,1999年9月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按市场招标发行,2000年,实现境内外币贷款利率市场化,2002年对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试点。七是人民币在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结算中已经成为结算货币,香港已被批准开办人民币离岸业务。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已有相当可观的规模,显示了强势货币和逐渐走向可兑换的国际货币的势头。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在中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将越来越深地介入,特别是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和外资银行开始涉足中国一些银行的股权投资,对中国企业和银行业的产权改革将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影响。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运行数年来,对中国与外国的经贸往来和国际投资、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自1994年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后,特别是1996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推动国际结算更加自由、促进国内外价格、市场接轨进程加快、扩大招商引资、对外金融交流和提高金融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变迁,人民币汇率制度也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人民币的定值问题。贬值还是升值,争论不断。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的争论都是以国际收支为依据展开的。其实,一国货币的定值是否合理,国际收支只是一个因素,还有其它许多复杂的变量。正如前述,由于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外汇市场不完善,经常账户顺差是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和较多管理下取得的,供求受到严重扭曲,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现行的人民币汇率不是真正的市场化汇率。因此有必要随着条件的变化,参考各种可行的理论和国际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找到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可以随时微调的手段。否则会经常迫于应付贸易战和汇率战,十分被动。

其次,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将转变职能,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银行和企业将进行产权改革,按市场规律办事。外资银行境外借款将不再纳入外债管理,外资企业境外举债不再实行计划管理。随着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进出口贸易方式正向以投资和工程承包带动贸易的趋势演进。随着贸易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将更大更快,出于自身利益,改制后的企业和银行对资本流动自由化的呼声会更高。随着银行、证券、保险市场外资不断进入,外资银行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不断渗透,对资本帐户的开放会形成更大压力。国内经济在全球经济影响下要进行重大结构调整。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构成强大冲击。

再次,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利于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于钉住美元,人民银行大量购进美元,储备增长太快,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础货币。如果不作对冲操作,短期可以缓解通缩,长期必然造成通胀压力,仅2002年增加储备900亿美元,就相当于增加投入8000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如果作对冲操作,一是可供操作的工具有限,国债规模只有2万亿人民币,相当部分还不能流通,人民银行手中的国债很少。二是即便有能力对冲操作,在国内利率很低的情况下,相当于举内债而增加国外资产,但是在美元汇率日益走低的情况下,国际储备资产的管理压力很大。

四、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事涉复杂而敏感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给宏观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不能不慎之又慎。但也正因为问题的重大性而不能犹豫不定和无所作为,否则也会给经济造成巨大风险。当前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以目前外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高于其他国家为契机,稍微放松结售汇管制,允许经常项目赤字,少出口或不出口低附加值的资源型产品,大量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抓紧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国内投资和刺激国内需求,以结构调整消化经常项目赤字而产生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和国际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风险。第二,组织课题攻关,对国际储备的适量度、贸易产品和非贸易产品的影响及与1994年相比的变化情况、关税、收入等因素的变化对物价的影响,利率改革和QFII等因素对资本账户的影响,非法外汇黑市与资本外逃的影响以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情况等指标进行量化。然后以科学量化的指标为依据,将指标折算成一定的权重,改钉住美元为较有弹性的一定目标区内爬行移动,并按各种权重指标随时微调。这样做有利于释放风险,适应开放接轨需要,符合国家利益。第三,随着国有企业和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外汇管理也要进一步市场化运作。要顺应市场规律,承认外汇交易主体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逐渐淡出行政干预,引入更多市场交易主体,放宽个人和企业用汇条件,拓展国内外外汇投资渠道,试行国际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国内机构在国内发行外币债券。拓宽交易币种,试办外汇远期、掉期、期货、期权等创新交易,使外汇市场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真正发挥转移货币购买力、融通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以及回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第四,开办外币离岸业务,弥补国内金融市场的不足,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步伐。

总之,只要有既慎重又进取的精神,就能使人民币不断朝着可自由兑换和国际化的目标前进。

标签:;  ;  ;  ;  ;  ;  ;  ;  ;  ;  ;  

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融入金融全球化趋势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