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则直接决定着建筑的稳固性,所以务必要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测措施,将混凝土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以此将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提升到新高度。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检测
1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1混凝土原料控制
(1)水泥:选择什么样的水泥这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基础,确保所选择的水泥要活性好,同时标准稠度的用水量也是最低,水泥和各种外加剂的适应性也是最佳的,水泥的原材料色泽要保持均匀一致。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是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与此同时,要确保各种技术指标符合国家建筑材料的标准,比如要有水泥的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的复试报告检验单,尤其是水泥的技术性能指标。
(2)粗骨料:在对粗骨料进行选择时,需要选择质地较为坚硬且级配良好的碎石,同时对其压碎值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同时,还需要严格规范碎石的粒径、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
(3)细骨料:细骨料一般选择河沙,且要求河沙的质地坚硬、级配良好,需要注意对河沙的细度模数进行隔离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控制在2.6~3.0的范围之内较为适宜;同时,还要求砂石的含泥量不得超过2%,泥块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除此之外,在选择细骨料时,还需要对有机物质含量运用比色法进行一定程度的试验,要求不得深于标准色。
(4)掺合料:掺合料选择粉煤灰,要求粉煤灰符合相关标准中的规定,对所选择粉煤灰的细度、烧失量与需水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5)外加剂:外加剂通常指的是减水剂、防冻剂或者膨胀剂。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可以使得新搅拌的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改善,同时对凝结时间进行调节,将对硬化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改变,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在建筑工程混凝土中运用外加剂,要按照建筑工程材料和施工条件以及实验结果来确定,以外加剂的重量和胶凝材料重量的百分比来衡量。
(6)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饮用水较为适宜。
1.2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指的是在相关模具中浇筑混凝土,浇筑到混凝土产生塑化为止。从混凝土本身来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混凝土在注入模具时候的温度将有直接性的联系。所以,将混凝土入筑模具的温度控制好,这是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举措,将有效地杜绝各类裂缝问题的出现。同时,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确保将浇筑环节控制在相应的建筑范围内,对于浇筑混凝土的最高范围不能超越。同时,在正式组织建筑工作之前,要对相关的浇筑器件进行检查,比如说浇筑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等,使得施工器件要符合国家标准,这样才能够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得到保障,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将每次浇筑的混凝土厚度控制在400mm以内,同时要保证首次浇筑与二次浇筑的间隔时间在2h以内,此外,对于新老混凝土的交界部分,还要妥善做好钢筋留设工作,以保证新老混凝土面的钢筋相互搭接。
2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
2.1钻芯法检测
钻芯法混凝土质量检测通常可以运用在如下几种情况:①混凝土受到了火灾、冻害、侵蚀等外力因素的破坏。②因为施工材料品质不过关,施工技术不规范或者是养护工作不合理而引发混凝产生质量隐患。③对投入运行了一段时间的建筑物的质量情况予以评估检测。④对试块抗压的强度予以检测。施工主体在运用钻芯法混凝土质量检测手段的过程时,相关的检测人员要谨慎地择选钻芯部位,其部位通常涵括:便于钻芯机摆放或运作的部位,具备典型性的部位,建设或结构承载压力较小的部位;与主筋、管线、预埋件间隔较大的部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着,在运用钻芯法与非破损法对混凝土品质予以系统化检测时,务必要与非破损法保持同一个部位。在运用钻芯法混凝土质量检测措施时,相关的检测工作者需要从芯样的描述以及强度这两个层面对混凝土质量予以精准、直观化地预判。
2.2射钉法检测
用射钉法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予以检测通常具备操作较为便捷,速度较快的优势。同时,在运用射钉法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也需要留意如下几点:①射钉会造成混凝土的表层遭到损伤;②当混凝土某个位置的质量和混凝土表面的质量出现明显的不同,此时,该位置就不适合运用射钉法予以检测;③相关的检测人员需要留意钢筋及表层的较大的砂石,其极易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2.3无损检测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属于关键组成,混凝土质量对建筑工程整体安全性和质量有严重影响,因此,建筑工程中必须要对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有足够重视。当前在混凝土建筑工程检测方面主要使用超声波技术和红外检测技术等,能够及时发现构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使建筑安全和建筑质量得到保证。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在混凝土强度检测方面,利用无损检测技术针对混凝土质量安全隐患展开检测,在满足建筑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时,可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准确检测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在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方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在其内部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隐患,如果这些缺陷无法得到解决,将会对整个建筑结构的抗压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要准确判断出建筑物混凝土缺陷位置、尺寸以及严重性等。在建筑施工中存在漏缝等问题时,容易造成构件粘结不牢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对缺陷位置和尺寸等情况的准确判断。
3混凝土检测的有效措施
3.1确定混凝土检测项目,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颗粒级配,密度,泥浆含量,泥浆含量,针状颗粒含量等是对混凝土粗骨料进行的检验项目。一旦超过混凝土破碎指数,就会采用相关的稳健性试验。应进行松散的聚集体,并测试活性聚集体的活性。同时,请注意抽样应具有代表性。一方面,有必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有必要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测试,一旦进行了相对大规模的维修或被迫搬迁到新的场地,就必须进行测试。另一方面,抽样应该是随机的。当搅拌混凝土运输到指定的浇筑位置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偏析和渗漏,混凝土的均匀性将被破坏。因此,为了保持混合物的均匀性,在选择试样后,混凝土混合物应与铁铲连续混合。
3.2进一步完善检测标准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水平,应该进一步完善混凝土检测标准。这就需要检测部门根据检测的实际需要以及自身的状况来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标准以及规章制度,严格的规范混凝土结构检测行为,确保检测的效果。在完善混凝土检测标准时,要进一步细化工作的流程以及章程,并且能够针对各个环节制定出检测的办法,最重要的是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不仅要对常规项目进行检测,还要针对不同的结构来确定特定的项目的检测,要做好对细微技术的处理。
3.3全面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混凝土检测质量,因此必须要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可以采取专业培训的方式,确保检测人员能够具备检测技术以及端正的工作态度,减少人为的失误。在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时,要让其熟练的掌握混凝土的各种信息,并且掌握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要点,从而合理应对检测中出现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监测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全面把握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要点,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检测质量的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江.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8):36-37.
[2]邓芬芬.建筑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7):59-60.
论文作者:李芳莹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骨料论文; 建筑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强度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