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分析论文_万猛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分析论文_万猛

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但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过去传统的城市设计理念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可持续、绿色发展需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大,对解决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起着重大影响和作用。现今阶段我国大部分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增加了大面积不透水面,导致暴雨侵袭时易造成洪涝灾害,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使未经处理的积水携带大量污染物直接排入自然水系,造成径流污染。同时,水资源的短缺是长期困扰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净化、利用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实现城市对雨水储存、渗透、净化一体化功能,保证交通顺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其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融入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为新一代城市雨水处理思路,就如名字一样,旨在将城市设计成如海绵一样,在雨水季节能够实现吸水、渗水、净水、蓄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旱季可将储蓄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且其在应对汛期时的洪涝灾害方面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其原则是遵循自然生态优先,该理念属于“低影响开发模型”,通过人工设施和自然条件相结合的方式,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中的河流、湖泊、湿地、林地、草地等天然的“海绵体”,使城市经开发后能维持原来的天然水文循环;修复以往在建设遭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严格评估工程开发影响范围,降低不透水面积,尽量减少其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循环的破坏。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城市景观化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生态循环,遵循自然水循环,保护原生态系统的城市建设新思路,是我国城市建设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2海绵城市建设概念的提出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2.1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很多道路中间绿化带,是高于地面的硬质路面,仅树根周围露出一小圈土。种植在这种绿化带中的树,靠自然的雨水往往不够,需要人工浇灌。如今很多小区为了快速排水,设置凸起式绿地,每当降雨来袭,雨水直接流入市政管网。

2.2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

当前,很多城市都面临缺水的窘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硬化地面太多,占用了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以及凸起式绿地留不住雨水,雨水只能外排,必然造成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增加内涝风险。此外,对于一些沿海城市受季风影响,夏季强降水甚至台风、风暴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当地经济乃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2.3维护生态平衡

海绵城市建设正是通过建设水系湿地、绿地广场、城市道路、地块内部消化等方式来发挥其作用,而这些措施便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

3.1设计中总体概念

在进行市政道路规划时应该对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察,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为自然环境的保护作考量,注意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对于城市周边的河流、湖泊、公园、树木等自然设施尽可能减少更改。在进行设计的前期,对于城市的地理地形进行明确,了解自然条件及地质状况,参照详细的技术准则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设置可以完整收集雨水的海绵设施,合理设置人行道及通道,完善雨水处理设施,在设计中体现人文绿色概念。

3.2关于城市中路面的设计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城市路面的设计要以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为基础,传统的路面设计为了方便收集雨水,在设计时对路面进行倾斜,便于雨水流动,使得雨水通过路面的坡度差流进排水井中。传统的机动车道的透水性能不佳,通常会因为路面积水造成路基受到损坏,路面寿命降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考虑到这点,在路面下设置渗透效果高黏度改性透水沥青,并且设置排水盲管可以完成较好地排水功能,在基层设置排水管道周围采用非渗透性材料,提高排水管道排水效果。同时,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市政道路设计,在传统道路设计的基础上升级,在路面形成便于雨水通过的坡度差,使得雨水可以流入低平面进行收集、处理、排出。同时雨水径流进入绿化带中,对绿化带的植被进行浇灌,当浇灌充足之后多余水分会通过排水管道流进地下水循环系统中,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设置具有渗透作用的设备加强水管渗透效果可以实现对雨水收集的高效性。

3.3道路设计中体现其层次结构

在市政道路设计时应该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设计准则及具体执行政策进行,在工作人员进行详细设计时,采用常见的排水设计方法,第一种:通过排水井使路面上的积水排进整个城市水循环系统中;第二种:在设计时通过技术手段使得积水可以直接通过道路中的缝隙流进水循环系统或者周边地区中;第三种:利用排水管道使得渗透到路基层的积水排出,或者渗透的路积水直接排放。这三种形式都可以实现积水的有效排放,当城市的道路中密集度较高、负载较大时,积水渗透的效果下降,这时可以通过渗透设置提高渗透效果。常见的渗透装置有透水材料或者混凝土等,这些设施的铺设可以提高道路的透气、透水状况,对于城市中的生态保护具有积极影响。

3.4关于绿化带的设计

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城市排水及积水渗透的功能,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应该体现这方面,因此绿化带的高度比其周边地区低,并且将其排水口设置在绿化带的中心位置,整体呈现下凹形式,这样当周围路面出现积水时,多余的水可以通过路面倾斜流入绿化带中,实现绿色植被的浇灌,当土壤中水分充足时可以通过排水口进入整体水循环系统之中,同时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土壤渗透能力得到提高,使得整体施工成本减少,这种优势使得绿化带设计被各地区广泛采纳推广。选择绿色植物种类时应该根据当地地理地质、气候等条件进行选择,根据市政道路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考量,基本原则为:全面考量植物的观赏性能及对于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将社会整体效益纳入选择标准之中,根据当地情况对于不同季节植物的整体观赏效果有明确了解,并且能够实现植物可以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共存模式,对于城市整体的生态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于雨水的循环排出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3.5侧石和排水渗透设计体现

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侧石设计形式是将侧石设置在侧分带使得雨水可以通过侧石流进绿地之中,加强积水的流通性,使得雨水可以流进雨水管道系统中。排水管道的选择应该以占地、渗透效果为指导,选择占地较少、渗透功能更高的排水管道。选择PVC管周围填充方面应该选择小粒径的多孔材料,使得路面的积水整体协调性更强。这种渗透形式的劣势体现在不好进行清理,碎石一旦发生堵塞,就会对渗透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4结束语

总之,海绵城市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新兴的城市形态,也是新型城市理念,其发展顺应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发展观念,在未来将会进行更广泛地推广。我们要做的就是掌握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政策,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建设我们独一无二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吴绍雍.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3):120~121.

[2]王明君,李冷.“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17):3232.

[3]罗红波.“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2930.

论文作者:万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分析论文_万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