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配电网供用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朱黎军

朱黎军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常德供电分公司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配电网是农村供用电调度主控平台,基于电网运行模式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地区用电作业流程的一体化建设。早期由于主客观因素限制,农村配电网运行面临着诸多调度性问题,导致电网结构功能达不到预定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村配电网供电运行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创新、配电操控、网络改造等方面,对农村电网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保障农村配电网调度运行水平。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问题;改造措施

针对农村配电运行存在的问题,供电部门要及时调整原有的供电作业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配电网供用电控制方案。一方面,要从技术创新角度实施优化改造,为农村配电网运行提供优质环境,减少各种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建立智能化配电网调控运行模式,以操控系统、网络调度为中心拟定方案,从而实现了配电网调度模式的优化改造。

一、农村配电网存在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发展,我国供电系统调度模式日趋完善,为供电系统处理提供多元化决策。从目前情况看,供电系统管理网络依旧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不健全,资源利用率低、安全措施不到位。因此,未来国内农村供电系统必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等方向发展,构建了符合我国农村用电需求的网络化用电调度中心。

1、效率问题。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结构,关系着区域用电调度的可持续性,影响着配电网经营收益水平。设计定向配电网是电力节能改造的基本要求,也是降低用电耗损量的有效方式,应作为配电网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配电网功能缺失,导致区域用电水平逐渐下降,影响了地方供电资源的一体化控制,并且对用户日常用电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了网络化调度系统的设计方案。

2、故障问题。配电网中,发电系统运行达不到预定效果,供电方案难以达到预定效果。比如,变压器是配电运行的主控装置,长期运行中面临着雷击事故,阻碍了配电网调度运行效率。现阶段,供电公司开始设定防雷保护线路,如图1,对变压器实施综合性保护处理。但是,变压器保护接线缺乏足够的更新空间,避雷器及其线路位置与配电网结构不统一,同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故障风险。

二、配电技术创新改造趋势

针对传统信息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调整供电系统管理模式,注重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建设。此外,解决信息网络安全隐患也是十分关键的,这有助于电力公司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网络控制体系,加快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升级与改造。

1、宏观化。我国农村供电系统正处于优化改革阶段,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职能实施电网改造建设,满足了区域用电资源调配作业要求。由于互联网结构存在的局限性,供电系统管理网络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造成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落后,阻碍了供电系统调度模式效率。政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调控者,发挥政府在各类事务处理中的调控作用,可进一步提升供电系统网络化调度水平。

2、网络化。发达国家中,供电系统网络化调度具有先进性特点,为电力公司经营提供更加优越的数据环境,串行通信模式为用户建立更加高效率的传输路径,避免供电信号丢失造成的风险。计算机网络是供电系统自动化调控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多功能数据处理模式,满足供电系统办公数据一体化处理作业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供电系统运行状态,国外开始调整原有的供电网络模式,以集群控制技术为中心建立多功能供电传输系统。

3、高效化。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配电网供用电能耗系数较大,不仅增加了供电公司生产成本投入,后期实际收益水平也达不到预期状态。“高效”用电是农村配电网调度重点,借助高效率平台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综合规划各类用电领域,带动配电网供用电层次的优化升级。配电技术创新改造趋势中,用电效率是技术创新主要标准之一,也是配电网技术改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帮助农村用电体系建立更加完整的控制平台。

三、配电操控系统应用模式

数字监控以视频信号为监控媒介,按照视频收录图像结果对现场操作情况进行调控。因此,需要根据数字监控系统功能应用要求,设计数字化监控系统平台,以完成各项数据信号的最优化传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主要从监控前端、管理中心、监控平台、客户端口等方面进行。

1、控制系统。由于思想观念薄弱,供电系统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尚未健全,导致供电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数字化电力调度方式得不到充分利用。使用控制系统是为了控制各种安全风险,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或同一网络的不同网段之间建立安全控制点。此外,为了降低配电网运行损耗系数,可设置无功补偿控制系统,实现配电网层次结构的优化配置,进而满足了各类用电资源的一体化建设。

图2 无功补偿控制

2、检测系统。供电调度是地方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对象,关系着地方电力用户服务质量水平,对地区改革与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价值。供电系统检测系统可及时发现异常信号,从中发现网络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迹象。为了防止安全隐患对信息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从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审计系统、扫描系统等方面设置安全屏障。

3、审查系统。审计是对供电网络数据的综合化分析,及时掌握供电数据中的异常问题。开发供电系统数据信息,必须在综合考虑供电资源现状、供电需求状况以及其他可能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供电资源建设的规划、目标和采用的布局模式。电力公司府办公系统设计升级模式,定向收录相关的数据信息,执行安全检测程序查找或处理,为供电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操控平台。

四、农村配电网络改造措施分析

监控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电力运行,利用监控平台完善配电数据处理流程,推动配电网络智能化、数字化、统一化发展趋势,形成相对完整的监控作业平台。我国配电正朝着大型化方向转变,电力产业规划发展趋势中,配电网远程监控是数字化调度的一种表现。

1、数据改造。现有配电设备基本处于24h持续作业状态,促使现场总线系统受控于计算机操控平台。视频监控具有实时录像功能,用数字监测仪替代人工监控现场控制情况,收录于视频监控相关的数据信息。应用数字系统对配电网昂立运行进行自动化控制,及时收录与农村配电相关的网络数据,为本地用电调配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2、调度改造。配电网络化调度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操控中心,其调度方案设计要注重数据安全问题,提前做好相关权限设置与管理,避免人为操控失误造成的安全风险。配电监控系统收录了大量生产工艺资料,这些是企业长期研究的科技成果,相关视频资料必须受到安全保护。视频监控具有专项数据库,用于存放有价值的产品加工工艺数据,权限管理可防范重要配电数据丢失、窃取。

3、监控改造。数字监控对配电资料具有安全防护作用,这在实际调度控制阶段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完成信号调度方案,进而实现数据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掌握配电系统结构层次的可李永祥,避免传统数据产生的不利影响,为配电调度作业提供标准化指导。

结论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配电网运行结构实施优化改造,可以促进农村配电供输水平提升,调动区域用电调度系统优化升级。农村电网是社会主义改造重点项目,借助电力科技创设现代化供用电控制模式,加快了区域供配电作业改造进程。结合传统配电网运行存在的不足,新型配电网体制要注重供电层次升级改造,从配电技术、操控系统、网络调度等方面全面改造优化,构建符合新农村建设需求的供用电平台。

参考文献:

[1]贺俊贤.浅析如何加强农村供用电和低压配电网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14(03)

[2]张军.试论如何加强农村供用电和低压配电网管理[J].通讯世界.2013(19)

[3]闫俊婷,郭金刚,许童羽.地理信息系统在农村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02)

[4]曹阳,孟晗辉,赵力,王天华,陈树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农村低压配电网综合评估方法[J].电网技术.2007(08)

[5]卢鸿宇,胡林献,刘莉,陈学允.基于遗传算法和TS算法的配电网电容器实时优化投切策略[J].电网技术.2000(11)

作者简介:

朱黎军(出生于1977年6月-),男,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用电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朱黎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农村配电网供用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朱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