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误区及解决措施的回顾性护理分析论文_杨帆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外科 湖北武汉 430399

【摘 要】目的:探究常见的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发生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外科护理风险发生率,并以随机原则为主要依据,将所选取的3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外科患者人数为160人,以常规外科护理的管理办法对对照组进行管理,针对常见的外科护理风险对观察组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最后对两组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满意率和投诉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对其外科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外科护理人员,一方面需要对外科护理的高风险性做到准确认识,另一方面也要将护理风险因素控制到最低可能,从而防止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对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全面、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和投诉率,并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外科护理;误区;解决措施;回顾性护理分析

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的技术、管理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外科护理却常常因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工作缺乏责任心、缺乏管理等原因而引发一些医疗纠纷,对我国的医疗水平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外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承担大量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风险和纠纷的高发地。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用药错误、误吸、烫伤、窒息及跌倒等,对外科患者的预后构成严重威胁。如何保证患者安全,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现阶段临床护理人员需要面临的主要考验。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320例外科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160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92例和68例,年龄在12 - 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 52士2.74)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89例和71例,患者年龄在11 -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 51士2.8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即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对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的分析

1.2.1 护理人员因素

由于外科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分配不足,特别是若一个护士需面对数个危重患者时,更容易发生过失行为;此外,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护士对高新技术的掌握度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难以正确处理医疗问题,也可能增加风险的发生率;同时,由于重症患者一般用药较多,部分护士可能对医嘱出现遗漏或者延误,而导致给药类型和剂量的不足,导致护理风险上升;还有,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综合判断能力,没有充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耽误患者最佳的诊治时间,降低了治疗效果。

1.2.2 管道因素

外科当中一般要进行插管,由于患者躁动,常自行拔管,或者由于体位改变令固定胶带松动,令管道脱出,而再次插管又容易损伤患者的气道等,因此容易引发护理小良事故,导致纠纷。另外,外科于术后患者置管较多,容易出现松脱、堵塞等风险,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1.2.3 院内感染因素

由于外科手术侵入性操作较多,同时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容易由于无菌操作的小严格而出现院内感染。

1.2.4 环境因素

由于洗手间、病房或走道上设施不完善或者湿滑,又或者抢救仪器的异常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小安全事故。

1.2.5 患者自身因素。

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要承受巨大的疾病痛苦,对于手术效果过分担心,同时由于对麻醉手术有关问题认知能力比较差,因此,患者容易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从而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加剧患者的痛苦程度,从而出现各种护理隐患。还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脑血管病等合并症的患者,有可能由于外科护理的疏忽而造成患者猝死。

1.3 护理方法及对策

1.3.1 识别与衡量风险

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是外科患者经常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外科日常工作量繁多而复杂,低年资护理人员相对较多,缺乏护理工作经验,因此,在外科护理中,首先应该正确衡量护理风险,及时处理护理细节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风险衡量记录表。

1.3.2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交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程度。负责观察组160例患者的护理人员加强同患者亲属的沟通,并被培养以亲切的态度同患者进行适当交流,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其康复时间。护理人员应该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倾听、言语疏导、肌肉放松疗法、认知一行为疗法、想象疗法和音乐疗法等方式,指导患者控制不良情绪。在护理中,定期评价护理人员查房、护理行为,确保护理人员落实日常交班工作,及时处理存在的护理隐患,同时根据外科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采取新的排班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3 制定并完善的护理制度

在对观察组的160例患者进行护理中,通过制定安全的管理制度以及具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使护理人员在树立正确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操作与规范管理,并针对各项急救技能和专业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其对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在护理中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使护理人员形成正确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加强护理技术操作、急救技能、专科护理等内容的培训等,并定期考核应急预案及急救技能,通过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加强技术和法律培训,同时医院要定期组织外科护理人员,加强相关法律常识的学习,在从事护理工作的同时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更深入的认识到工作认真负责的重要性,同时医院通过定期组织的护理安全操作讲课,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新设备、新技术的熟练程度,避免因为护士服务不当导致的危险因素发生,要使外科护士明确的了解护患双方的权利、责任,避免在进行外科护理操作中,因为护理人员个人的行为造成对患者的伤害和医院的重大损失。

1.3.4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形成全方位的观察,采取精湛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以缓解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恢复。定时、定期对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观察,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外科护理服务,并采取各项措施预防感染,降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几率。同时,针对感染危险因素,在术前综合评估患者情况,积极治疗合并疾病,以提高其抵抗力,术后针对具体情况积极采取各项预防感染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1.3.5 加强对意外事件防范意识

提高防范意识 护理人员自身也要提高防范外科护理风险的意识,加强对护理风险防范监控,外科要成立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其他主管护师和护师以及护士为主要成员的外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通过对外科日常护理患者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防范控制和监督管理。对于引流管脱出、扭曲、堵塞、突然猝死等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防范意识。同时,加强压疮的预防护理,做好营养支持治疗等,并且定期消毒病房,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对患者病情形成全方位的监督。通过对以往外科护理危险事件的总结,外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学习、探讨,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1-2]。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5 护理评价

在护理期间,向患者发放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采取自制评分表,记录护理基础评价评分、护理质控评分,分值在0 - 100分范围内,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展率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0例,沟通不良0例,管道脱落0例,突发意外2例,由此计算可知,不良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l例,沟通不良5例.管道脱落2例,摔倒2例,由此计算可知不良护理的风险发生率为6.25%。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和投诉率

为了解实施管理对策后对于降低外科护理因素的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对管理对策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以及原因分类,以考察管理对策的有效性[3]。结果显示,除环境因素外,其他因素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后的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满意率与投诉率情况如表l所示。

表l 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与投诉率对比

3 讨论

所谓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发生所有不安全事件的可能。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多会存在导管松脱、手术切口感染、护理行为不规范,对患者病情变化缺乏综合判断能力等风险而降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作为外科护理人员,一方面需要对外科护理的高风险性做到准确认识,另一方面也要未雨绸缪,做到防范的重要性,将护理风险因素控制到最低可能,从而防止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同时,在护理中为患者争取家属和社会关系的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在患者面前要保持良好心境,并协助患者解决家庭问题,有助于他们建立治疗信心,缓解患者心理负担,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因此,通过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加强风险的识别与衡量、制定并完善医院护理制度以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和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控与以外时间的风险防范意识等措施,对于提高外科护理风险的控制效率,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而有效预防外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发生并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院在对外科护理中护理风险进行充分意识的基础上,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320例外科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对观察组施以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风险防范效果[4]。

综上所述,针对外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充分调动护理积极性,对护理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许新菊,张志锐,外科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健康必读.2013,(7):305 - 305.

[2]张军梅.浅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02):63-64.

[3]刘红玲,马秀敏,赵润平,等.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5):353.

[4]贾燕林.常见的外科护理误区及解决措施[J].临床护理,2016,14(23):204.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外科护理误区及解决措施的回顾性护理分析论文_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