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颖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安村镇安村中学 710500
摘 要: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已成为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 学生参与 共同提高
一、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
我上课时发现学生们听课很认真,但从来不提问题。平时听其他老师课时,也发现学生很少提问,大多数课堂都是以老师讲述为主,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这样整个数学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学习乐趣,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缺乏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因此,我认为课堂中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是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对于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1.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拨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平台,形成宽松的合作氛围,可以是小组内的合作,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合作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不同的情况下,可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宽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讨论,学会表达,学会倾听,教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合作学习, 共同发展。为了鼓励学生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人在火场中发现了一窝被大火团团围住的蚂蚁,他想:它们一定活不了了。可是蚂蚁不这样想。它们不断地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球,并开始向火线滚动,在火中外围的蚂蚁不断地被烤焦脱落,但最终蚂蚁成功穿越火线。蚂蚁是世界上合作意识最强的生命之一,因此它们虽如此弱小,却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对人们而言,合作同样重要。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动手习惯。
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果拿到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法,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代数问题把字母换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直观明了。
4.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起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新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尽可能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启发诱思,激发兴趣。例如:根据不同的课例常用游戏,故事导入,通过竞赛、小品、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或者由身边实际例子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用声像传情导入:通过课件、幻灯、播放录音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思维启示,潜意默化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5.设置游戏,快乐教学,事半功倍。
在讲授“方差”这一节时,我采用“真人秀”的方式,课前选出平均身高相等的两组男生,每组四人,第一组四人身高几乎相同,第二组四人高矮不齐。上课时把教室模拟成舞台,两组学生同时扮演台湾明星组合F4,站在讲台前面为大家演唱“流星花园”主题曲。同学们先惊讶无比,后热情澎湃,还以为开联欢会呢。歌声一落,我让大家评判两组学生的舞台效果,都说第一组形象好。接着我给出两组身高数据,让大家计算两组男生的平均身高,及时提出问题:平均身高相等时,为什么舞台效果不同?从而引出方差定义和计算方法。
利用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不再乏味,多了一些笑声、多了一份激情,课堂焕发了无比的生命力,学生得到了终生难忘的学习效果。
三、取得的成绩
1.学生的课堂参与、合作意识得以养成。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2.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克服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3.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兼顾了优等生与学困生,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学生乐于探究,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5.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师生关系也得以改善,教学活动也变得不再枯燥,提高了老师的幸福指数。
论文作者:胡云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两组论文; 教师论文; 蚂蚁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