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对其他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034-01
传统教学中的很多的弊端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种机械的枯燥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觉得单调乏味,激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激不活阅读的思维,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等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对语文学习起着巨大作用,而且对其它各门学科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与同事共享,以此期待互相勉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阅读文章,就要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造出所需要的句子,这样就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说掌握大量的词语知识和优美的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水平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要素。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词句的训练持续加强,既要重视理解词语又要重视运用词语,把学习和应用恰如其分的结合起来,还要重视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些常用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不断学习使用,让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一些基本句子的形式,并不断强化口头或书面造句练习,提高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强化应用训练,做到得心应手,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齐头并进。在上阅读课的过程中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太多讲解。有的词语反复纵横比较学生就理解了。那么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口头运用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祖国的语言极其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教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化不断的口头表达,坚持下去学生出口成章,阅读和写作融会贯通。
二、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在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引下,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步一步的向前迈进。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预习是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会预习课文,课堂教学中把预习拿入课堂,指导学生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首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想,基本理解课文大概内容,理清课文的基本脉络,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预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大概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查出不认识的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横线记号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回顾刚才预习课文的过程,然后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利用这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几篇课文,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不断强化,预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设置问题具备一定的高度和难度,教师在语文课堂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按提纲预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渡。只要学生课前做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大量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能力芝麻开花节节高。
2.教师不断提高课堂艺术,上好精读课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单元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进行的。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做到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下大力气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善于启发学生不断质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一篇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阅读知识的方法,慢慢的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质疑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了,积极性也很高了。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词、句、段落提出来。课堂中解决疑难问题,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质疑的好习惯,学生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论文作者:陈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词语论文; 方法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