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脾切除与传统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共9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6人,对照组行开腹脾切除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脾破裂;临床效果;
脾脏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容易遭受外界伤害,外伤所致的脾破裂已成为普外科急诊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占腹部损伤的20%~40%。临床上传统脾破裂治疗以开腹手术为主,不仅创伤大、出血多,而且术后常常合并一系列并发症,随着微创技术的进展,腹腔镜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逐步用于临床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共92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手术治疗脾破裂提供基础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共9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损伤程度分级为Ⅱ~Ⅳ级,排除腹部其他重要脏器合并损伤及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9.75±10.05)岁,致伤原因:刀刺伤8例,交通事故伤19例,钝器伤12例,挤压伤7例,损伤程度:Ⅱ级15例,Ⅲ级22例,Ⅳ级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0.15±10.23)岁,致伤原因:刀刺伤9例,交通事故伤20例,钝器伤11例,挤压伤6例,损伤程度:Ⅱ级14例,Ⅲ级23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致伤原因以及脾脏损伤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照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迅速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进行胃肠减压、快速建立输液通道、准备血液、对于有休克症状的迅速纠正,进一步完善各项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①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于患者左上腹进行纵行切口,开腹后进行常规手术。②观察组:患者取15°头低足高位,左腰背部稍垫高呈30°斜卧位,脐下1cm处做小切口将10mm trocar置入,建立人工气腹,持续冲入二氧化碳使腹压维持在10mmHg左右,于剑突下和剑突中点处分别制作辅助操作孔,穿刺分别将5mm trocar置入;于左锁骨中线和脐平线交叉点处作小切口将12mm trocar置入,作为主操作孔,将30°腹腔镜置入,对腹腔进一步进行探查以明确诊断。Ⅱ级损伤的15例中,近脾门处将脾动脉上或下极分支结扎5例,行超声刀裂口止血4例,用可吸收线行裂口褥式缝合3例,均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创面进行喷涂;3例于近脾门处将脾动脉上或下极分支进行结扎,受损的部分脾脏用超声刀切除,褥式缝合断面,行部分脾脏切除术。Ⅲ级损伤的22例中,行部分脾脏切除术15例,行脾切除术7例,将脾下级用吸引器托起,将脾结肠韧带用超声刀离断,将脾上极、脾胃韧带和脾肾韧带游离,脾静脉分离出后用血管夹夹住超声刀进行离断,放入取物袋取出。Ⅳ级损伤的9例全部进行脾脏切除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胃肠减压、补液、纠正休克和酸碱平衡、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对采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校验进行数据对比,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手术效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为切口感染,2 例为皮下气肿,1例脾窝积液,1例脾热),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患者中共有1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脾窝积液,2例脾热,3例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9,P<0.05。
3、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由交通、高空坠落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伤害发生率持续上升,导致腹部重要脏器损伤发生率逐年上升,脾脏由于血供丰富并且组织脆弱,很容易导致外伤性脾破裂,是腹腔脏器最易受损器官之一,导致患者腹腔大出血,引发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根据全国第六届脾脏外科研讨会分级,Ⅰ级患者可以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情况下采取保守治疗而对于Ⅱ~Ⅳ级患者均应采取手术治疗,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尽可能保留脾组织以保留脾功能。传统外伤性脾破裂以开腹手术为主,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逐渐被用于临床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越来越受广大病患的喜欢。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情况、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明显的优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海峰,佟立权,于海英,等.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体会 [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03):313-316.
[2]王广义,纪柏,陈国富,等.腹腔镜脾切除术技术难点及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 [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1):801-803.
[3]蒋能孟,胡邓迪.急诊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1):1003-1005.
论文作者:高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脾脏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腹腔镜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