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的比例来看,大约70%的地球表面都被海洋所覆盖,然而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主要是淡水,但是其在所有水资源当中的占比却非常少,因而远不能够满足人类不断发展起来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在近些年当中地球表面温度相对于以前已经有所提高,其不仅对于气候变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导致了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改变。所以对于气候变化的考察对于农业和工业生产都能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
1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
1.1 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系统是地球整个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自然气候的变化,而且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为水循环系统联系的是地下水、大气水以及生态水系统,所以与水循环相关的全球气候一旦发生改变,就会极大地影响全球生态系统,导致各种灾害天气频发,水质恶化,最终反作用于人类。
1.2 对水资源的影响
多年以来对水资源的定义最常用的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分析水资源系统。也就是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对生态环境和水的利用在技术以及其他条件的支持下得到的回报。由于气候变暖,会直接导致降水量、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等各种水文变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使得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发生了转移,对水资源的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产生不利影响。
1.3 对供需水的要求
全球气候变暖最为直观的影响表现为水流量的变化,无论是水温的增高还是暴雨的增加都会直接对水的供需产生影响,从而扰乱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尤其是对于一些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其平常降水量就极为稀少,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更降低了这些地区作物的存活率。对于那些地邻雪山的盆地而言,变暖的气候会使积雪融化的周期变短,导致春季径流更为迅速,对当地以水为基础动力的水库、水电的运作产生影响。
2 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与利用还不够成熟,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上还较为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思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2.1 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相对落后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对新型水资源利用还不够,特别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创建,推动了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我国各地差距不断减少,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水资源需求越来越多。在一些发达的省份,已经通过科技创新,充分利用起了城市雨水、城市污水等,大大拓展了水资源的识别范围,通过科技整合使相关的水资源得到推广与应用,并在现实生活生产中被人们所接受认可,这种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效果较为明显,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利益,在欠发达地区,新型水资源概念还没有得到普及,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可行的开发使用模式没有建立起来,水资源利用开发程度不高,相关技术应用也较为落后,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2 水资源呈现了日益枯竭的状态
我国对水资源管理还较为分散,当前,在水资源管理中,还较为落后,用水量主要是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但不能合理调动水资源,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一些水资源白白浪费掉,这种方法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可以说,对水总量控制需要严格计算,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涉及水量监测、用水模拟、节水治污等技术标准,同时还要有相关制度约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我国的计算方式落后,没有综合性考虑到各方面影响因素,导致水资源日益出现枯竭。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上也存在缺陷,没有良好的节水制度管理,水利用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现象。
2.3 工业技术造成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工业技术开发有了全面的提高,但是工业企业生产为城市生活提供重要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我国相关工业、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远远达不到标准,一些地区为了增加区域经济实力,对工业企业排放标准降低,整体看,受企业利益与政府主导多方面影响下,工业排放对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大,整体控制不力导致生态受破坏,而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与理念的改变,虽然也进行了部分修复,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
3 具体应对措施
3.1 植树造林
在如今水资源呈现出了逐渐枯竭的态势,通过植树造林能够较好的涵养地下水资源,在实时检测土壤当中水分需求量的同时能够减缓空气中的干燥氛围。近些年当中国家政策不断在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所以通过植树造林不仅能够提升植被的覆盖率,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避免洪灾的发生。而且从水循环的整个系统来看,地下水资源是影响气候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在夏季降水量增加的时节植树造林能够较好地改善气候环境。
3.2 提升气候变化科研的力度
气候变化与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而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就应当根据水文资源保护和气候研究来加强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而且政府本身就具有宏观指导的作用,因而政府部门就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来引进较为先进的科研设备和研究工具,通过这种方式使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其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然人才是科研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因而不论是高校还是相关部门还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通过充分挖掘其潜力,不仅能够通过技术检测使人们认识到现今气候和水文资源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够通过技术手段使水资源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
3.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粮食是维持社会和国家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历史上来看大多数的农民起义和暴动都是由于气候问题带来的农作物短缺所导致的。而气候变暖不仅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损失,同时还会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因而政府部门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对于农田水利的建设,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水力资源,同时还能够通过精准的气象预测让农民能够提前做好防灾抗灾的准备。当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当中,人工降雨已经成为了各个地区经常会采用到的措施,所以相关部门就可以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来弥补由于常年干旱所造成的农作物枯萎的问题。因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便成为了目前既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同时还能够保证人们基本食物需求的有效措施。
结束语:全球气候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安全问题有广泛的影响。而水文和水资源的变化,作为当今全球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成为世界范围内急待解决的难题。所以这就对各国的相关部门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部门应该积极以相关的理论为指导,开展对水资源的研究,当然在其中,也要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揭示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规律,为降低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洋洋,李晓宏.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J].环球人文地理,2015(22).
[2]丁瑞.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4):93.
[3]刘宏权.张家口市永定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4]张利平,陈小凤,赵志鹏.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15).
论文作者:王泽鹏,张永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水资源论文; 水文论文; 气候变化论文; 气候论文; 水循环论文; 植树造林论文; 人类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