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深圳经济中心城市建设_深港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深圳经济中心城市建设_深港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深圳建设经济中心城市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中心城市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它不但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而且促进各国、各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彼此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各地区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与挑战。经过18年改革开放的深圳目前又承担了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的重任,深圳已与155 个国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往来,同时又毗邻香港这个国际性经贸中心,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深圳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力提高城市功能的辐射半径,大力提高国际经济的参与度,把深圳建成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循环的重要支点。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二战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下,贸易自由化的潮流开始出现。后来由于通信、交通和信息的发展,贸易和投资迅速扩大,使各国各地区不断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这股潮流就是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力。

全世界现有44000个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28 万个在国外的附属企业,它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经济体系。这些跨国公司的生产量占世界1/3,对外直接投资占全世界70%,贸易额占世界的2/3,专利和技术转让占世界75%以上。1996年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企业在本国之外拥有的工厂、设备和财产超过3万亿美元。 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比投资总额增长快两倍,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资本、货物和服务等流通的主力。为了争夺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近年来跨国公司掀起了全球性的企业兼并浪潮,这既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又进一步促进了竞争与合作。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投资、设厂、转让技术和进行交易,造成了异常激烈的全球性竞争,特别是高科技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在竞争中更处于有利地位,这迫使各国、各地区以及企业不能不重新审视研究其对策。

2.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而经济全球化又体现在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并使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不仅标志着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而且也意味着国际贸易自由化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进入90年代后,全球性的市场开放浪潮有力地推动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其结果在推进全球化经济的同时,也为更多的国家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日益开放的市场,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更多的对外贸易机会。如拉美许多国家近10年来经济结构的变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资本流入推动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它们经历了从原料出口到成品出口的大转变。而工业制成品的增长又刺激了工业产业技术升级,从而导致了外贸升级的良性循环。从原则上看,由于消除了贸易的壁垒和贸易开放,国际贸易范围将继续扩大,从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使商品和服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机会。

应该看到,在国际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机遇,但其贸易条件正在恶化之中。因为巨额的出口贸易迄今仍被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所垄断。据有关资料,1996年世界商品出口总值中,西方发达国家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72 %上升到81%;而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28%降至16%。据专家预测,1998 年将是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严重恶化的一年。其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原料需求增长缓慢,价格长期低迷不振,原料价格和制成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矛盾日益突出,这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更为猖獗,它们将矛盾转嫁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改善和发展。

3.对外投资与金融国际化趋势。

尽管有人认为全球资本市场并不存在,但资本市场的变化中越来越多的资金在跨国流动,越来越多的国家涉足国际金融资本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有人说,目前世界贸易的重要性正在逐渐被海外投资的重要性所取代。目前,全球金融机构整合、大量并购现象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欧元启动将对国际货币体系和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一场世界性银行业结构调整浪潮正在兴起。欧元问世将加速银行业的调整和并购活动,银行的规模将越来越大。欧元启动将带动高效益的债券市场发展,大公司和银行间的关系将重新调整。实行欧元将有利于欧元区内部的贸易发展、金融稳定,促进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扩大。届时欧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比重将达30%至40%。欧元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将逐步上升,成为主要结算货币之一。这无疑对金融国际化是一种推动。从理论上来说,国际资本流动会带来好处。储蓄和投资划拨更有效,需要大量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已不再受制于资本缺乏,投资者也能在世界各地寻找到最高收益的投资机会。

但是在金融国际化过程中,因资金自由流动的加速,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以及其它地区已造成巨大影响。亚洲许多国家金融长期不稳定,经济低迷、货币贬值,恢复经济极为严峻。我国出口受到影响,人民币也受到极大压力。这场危机,使市场清淡、商品价格下跌已波及到许多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出现了短期资金外流,经济衰退。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放慢以及货币汇率大跌,也会对发达国家出口构成重大影响。

二、建设经济中心城市,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

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全球化的发展,不少经济中心城市正迈向国际化,成为国际性的经济活动与资本集聚地。如香港是远东的商业、服务、资讯中心和国际性贸易中心。国际性经济中心城市应该具备如下条件: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完整的经济体系和高度化的产业结构;有很高的经济开放度和广泛的国际经济联系,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贸易额占生产总值比重较大;是国际金融中心,聚集了主要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是国际信息传播中心,拥有大批高效率的传媒机构;有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汇集了各类教育和科研机构;第三产业高度发达,能提供多层次的消费设施和居住条件及自由汇兑下的金融服务;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尤其是对外交通和通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是大港口或公路、铁路枢纽,是大型国际机场所在地;城市建设完善,并建立了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监测机制。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化的衡量指标一般包括国际经济活动类(国外企业数及其比重、产品外销及其比重、国外投资及其比重、对外投资及其比重);国际贸易类(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 国际贸易对象数量与分布、国际贸易量占世界的份额);国际金融类(国外金融机构数、国内外金融活动如信贷、外汇、保险、证券等占世界的份额);国际交往类(居民中外籍人士比重、海外旅游者人数、国际旅游业收入、大型国际经贸交流活动的机构、场所及次数)。从世界范围看,经济中心城市按综合经济实力及辐射能力的大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二类是在局部国际市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经济中心城市,三类是经济腹地限于国内或国内一定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

深圳经过18年的建设已具备了建成第三类区域中心经济城市的条件,但它作为经济中心城市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还十分有限。面临全球化的机遇与条件,毗邻国际经济中心的香港的影响都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1.扩大贸易优势。

经过18年改革开放与建设,深圳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在国内贸易方面,“八五”期间,全市社会商品购进总值年递增19.14%, 社会商品销售总值年递增20.4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递增37.03%;在国际贸易方面,“八五”期间,深圳对外贸易保持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427.38亿美元,比“七五”增长292.62%, 年均递增18.78%。深圳外贸出口总额已连续5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但是我们看到深圳还未达到经济中心城市所要求的作为国内外市场交汇的大商业水平。近年来深圳引进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外零售商,引进了较先进的零售业营销方式,但是自己的大商场却规模不大,效益不够好。深圳虽然建立了布吉、赛格等较有名气的批发市场,但无论从规模、档次、货源及销路看也远未达到大商业的水平。另外,要建成经济中心城市,适应区域化、全球化的要求,深圳还要进一步调整外贸出口商品的结构。要加大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对高科技产业实行倾斜政策,大力支持我市电子、医药、化工等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市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要推进深化外贸企业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改革,外贸企业实业化、集团化的改革以及建立综合商社的试点工作需要切实抓好,使它们成为扩大外贸、发展大商业的生力军。与大商业、大流通和区域化、全球化要求相适应,深圳需要积极发展大型的,对外有较大影响的固定经贸活动,这是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国际性标志之一。

2.完善金融中心功能。

从金融机构的密集度或金融资产、资本的集中度以及金融业务量的大小看,深圳金融业的开放和发展令人瞩目,已成为华南乃至全国重要的资金集散中心。全国开办离岸业务的银行共6家,深圳有5家。深圳拥有全国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1997年股市交易额占全国交易总额的55%。深圳已有金融机构100个,其中外资机构54个。到去年底, 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五位,外汇存贷款余额居第三位。外汇市场、保险市场等都较发达。正是基于深圳有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强大的地区经济实力,今年成为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第二个试点城市。这意味着深圳金融业进一步开放,而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因为中国要加入世贸组织就必然要开放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业务对深圳的产业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开放人民币业务使深圳内资金融机构失去了更多的保护,产生了危机感。因为外资银行有经营外汇业务的经验、方便的融资渠道、低成本的海外资金来源等优势。深圳应以此为基础,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密集度和金融资本、资产的集中度,继续大力发展各类金融市场,积极推动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加快深港两地金融业的合作与衔接,加快与国际金融惯例的接轨,完善金融调控和监管体系,深圳完全可以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3.加大跨国集团的引进与组建力度。

经过18年努力,深圳市场机制较完善,投资环境较宽松,到1997年底已有150多个跨国公司在深圳投资或设了分支机构。 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深投资的企业已达122家,其中有19家为排名500强内的企业。但是应该看到,它们的数额大多偏小,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的更少。而近年来已有40家著名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立在上海。应该争取让跨国公司在深圳建立地区总部,以增强集聚扩散能力。同时,还应看到深圳利用外资的结构也需进行调整。到1996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18.68亿美元,其中60%以上来自港资,大多数是中小型的“三来一补”企业,其产品也大部分输出到港台及东南亚。而亚洲金融风暴使这种中小型加工贸易状况处于较大的困境之中。

在关注吸收国际大型跨国公司来深的同时,也必须尽力培育自己的跨国集团。深圳已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如康佳、三九集团等。有12家企业跻身全国500家大型工业企业行列, 如长城计算机集团的计算机产量居全国第一,开发科技的计算机硬盘磁头产量居世界第二,中集的集装箱产量居世界第一,钟表产量占世界1/4,数字仪表产量和电话机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康佳的电视机产销量居全国第二,华为、中兴的程控交换机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产品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三大产业的产品产值已达到398亿元, 深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我们欣喜地看到,深圳企业向内地投资估计已超过200亿元, 投资项目也由原来集中于房地产转为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且实现了资本与深圳机制的共同输出,其输出的走向多为我国中西部,这说明深圳的扩散能力有进一步的增强。但是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和国际性经济中心城市相比,其能力仍有较大差距。

在如何培育自己的跨国集团上,台湾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台湾已有为数不少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如宏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弘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台湾学者宣称:“不是指望跨国公司到台湾来,而是指望台湾的公司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台湾的风险资本公司把一些可能上市有发展前途的新建公司作为目标,提供创业资本从而使更多的能人进入企业界,造就了一大批拥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创造了类似硅谷那种鼓励创新的环境条件。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政府机构为信息技术等商业领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与发展经费。从而促使台湾的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增强了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能力。深圳市抓高科技产业比较早,已有相当基础,应该进一步利用风险投资等措施支持高科技产业,支持大型集团发展跨国业务,进一步成长为跨国公司。在组建跨国大企业集团中,应吸取韩国大型企业集团纷纷破产的教训,力戒负债经营失度,力戒盲目多元化,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讲求资本扩张效益。同时,应注意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抓大”与“放小”相辅相成,使整个经济充满活力。

4.提高深港经济合作水平,扩大深圳城市辐射力

深圳特区成立后,充分发挥了毗邻香港的优势,通过香港吸收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借助香港走向国际市场。同时,香港也从深圳和内地的改革开放中,寻找到新的经济生长点,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深港合作日益密切,还形成了互利共荣、唇齿相依的关系。江泽民总书记曾批示,深圳除了发挥窗口、试验场的作用外,还要发挥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方面起促进作用。因此,经济中心城市的建设,必须从深港关系的角度来制定我们的规划与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强与香港的联系。香港以其国际经济活动中心的地位,带动了经济的起飞。深港两地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已见雏形。港资投资项目在深圳遍及工业、农业、商业、基本建设、旅游等产业,占了外商投资比例60%以上。1996年深圳向香港的出口总额占全部出口总额的24.8%。同时,深圳经由香港发展了向西欧、北美、澳洲以及东南亚等地的贸易。在交通运输、电讯与人员往来方面,深港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深圳拥有12个对外开放口岸,年出入境占全国50%以上。深圳盐田港是我国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对于日趋饱和的维多利亚港,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深圳机场已成为国内最繁忙的五大空港之一,并成功地为香港新机场货物分流作出贡献。此外,两地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经济信息传递等方面的交流也日趋频繁。深圳的发展使香港经济具有可靠的腹地、市场和发展空间。目前深圳光明农场的牛奶几乎垄断了整个香港市场。香港市场的猪肉60%来自深圳宝安区。香港市场的精美印刷品也主要来自深圳。目前,深港两地80年代所形成的“前店后厂”的垂直分工格局,正逐步转变为“互补分流”的水平分工格局。深圳一部分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已发展为自己的远洋贸易。深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与内地经济、科技的密切联系对促进香港产业升级与经济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从目前情况看,深港两个城市无论在地位、经济实力与辐射功能上还有较大差距。据有关资料,1996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仅占香港的7.41%,深圳财政收入仅占香港的6.07%, 深圳进出口总额仅占香港的17.43%,深圳货柜码头吞吐仅占香港的4.4%,深圳银行存款仅占香港的5.88%,深圳银行贷款余额仅为香港的2.3%,深圳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香港的14.30%。面对香港这个国际性经济中心城市, 如果深圳发展水平不高,其辐射功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反过来对促进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也不利。因此,必须加大深圳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经济的参与度,才能使深港共存互荣在区域经济乃至国际经济中发挥更有效的双城效应。

在促进深港经济合作中,为了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为了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为了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两地应加快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合作。随着深港西部通道的建设,应加快建成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香港的资金、市场信息与深圳和内地的科研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将港深与内地高校科研机构结合起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深港“硅谷”。高新技术区内也可作为一种“科技特区”,给科研人员交流提供最方便优惠的条件,吸收著名专家来深工作,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可在区内实行某些免税区的优惠条件,使该区也成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中心。而从深港两地情况看,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又应以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为重要突破口。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到来时,信息化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国际化的最高标志。深圳市1997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中,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已达398亿元,程控交换机产量为647.4万线,已成为全国计算机开发和生产的重要基地。1998年1至7月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占39%,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香港也已确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如果能以信息产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加大投资力度,发展产学研结合体,努力探索两地科技合作的新模式,促进信息企业集团化和软件工业园的建设,加快引进和转化国外技术,实施更优惠的政策扶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深港两地的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大大推进深圳经济中心城市的建设,而深港国际性城市的双城效应,无疑对深港、对珠江三角洲,乃至对全国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  ;  ;  ;  ;  ;  

经济全球化与深圳经济中心城市建设_深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