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贵州旅游业的对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贵州论文,旅游业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将旅游业列为我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重点培植的后续支柱产业,这一方面是充分考虑到我省是一个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另一方面是基于旅游业是一直被世人广泛誉为经久不衰、可持续发展的“无烟”产业。自改革开放以业,我省的旅游业经过开发与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旅游知名度日渐提高,到我省来访古、探奇、休闲、寻根的人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逐年提升。但与邻近省、区、市相比,我省的旅游业还明显存在很大的差距。
回顾我省近20年的旅游业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制约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客观条件,也有内部因素。归纳起来,一是旅游交通虽然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水、陆、空”的立体运输网络体系,但与邻近省、区、市相比,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路难”。二是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旅游业的管理及服务人员的业务不精,相当一部分导游人员对贵州的民族文化历史知之甚少,对外导游时往往是词不达意,解说干瘪、乏味,不能求新、突变,不能生动美妙地介绍自然景观、揭示人文景观的文化底蕴,而且语言也很不规范。三是旅游服务配套服务设施虽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同邻近省、区、市相比差距渐趋扩大,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旅游的政策不配套、不完善,同时也缺乏总体规划以及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不合理,功能过于简单;发展旅游服务设施的渠道不畅,除少数几个新建项目外,绝大部分是原政府机关接待设施转变过来的,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四是旅游资源开发资金投入明显不够。五是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企业经营机制不畅,主要是部门所有,多头管理;政企不分,企业经营机制不灵;地方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日趋严重,使优质高品味的旅游产品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六是在旅游产品上虽然加强了对外营销管理,但仍显得滞后,具体表现是名牌效应差,一个驰名中外的“黄果树”瀑布,却只有一种产品冠名,从这个角度上讲,贵州至少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名牌”效应来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对外宣传的力度也明显不及邻近省、区、市。
针对我省旅游业发展所存在的制约因素,笔者认为,主要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1.加强我省旅游区的交通设施建设
针对我省交通制约着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首先,是要解决好铁路运输问题。基于我省铁路发展的现状,一是要加快现已列入国家计划的铁路建设。目前已列入国家“九五”计划的在建铁路我省就有3条, 即水柏铁路、水株复线和内昆铁路。因此,加强在建铁路的建设,对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要尽量提高火车营运速度,现在全国火车的营运时速已达到100公里以上, 而我省的火车时速目前只有60公里左右,因此,如能提高时速,就可能增加列车的班次;三是要调整火车营运结构,增加旅游列车、直达列车,让游客在车上过得更舒服;四是要采取加挂车厢或减少硬座的办法,以满足旅游者对软卧和硬卧的需要。其次,是要加强旅游沿线的公路建设。从我省公路发展现状看,关键要着重解决公路等级差的问题。对此要加快现已在建的“贵毕”和“贵新”高等级公路建设,同时要加快320 国道的重建和水城——黄果树、玉屏——铜仁、遵义——綦江等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最后,是要开辟新的航班和航线,力争在2000年使贵阳机场升移为国际性机场,以此扩大客人进出我省有更方便的、更经济的航班。同时对闲置的如铜仁大兴机场、遵义的新舟机场和黔西南州的兴义机场等适当加以改造,使我省真正形成“立体”网络的现代交通格局。
2.千方百计筹措旅游业发展资金
要解决我省旅游业投资不足的矛盾,一是全盘考虑,多渠道筹集,实行多元投资体系。如交通部门投资旅游业公路,邮电部门投资兴建通讯设施,林业部门投资风景地区的绿化,文化部门投资修复古建筑等,充分发挥各单位的力量,就可弥补旅游部门本身的投资不足。龙宫风景区的建设就是一个良好的例证。1982—1989年,龙宫总投资1554.5亿元,其中:国家旅游局投资20万元,用于改建灯光及水下电缆,占总投资的1.29%;省有关部门投资1309.5万元,占总投资的84.27%;地、 县政府部门投资102.1万元,占总投资的6.57%;龙宫主管理处贷款90 万元,自筹13.5万元,占总投资的6.64%。在省级部门投资中,省建设厅、水电厅、旅游局、交通厅、林业厅的投资主要用于龙宫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公路、电站、饮水工程、景区绿化、景点建设等,其他部门的投资则主要用于开发建设,如农业厅修建鳟鱼养殖工程,其他部门兴建餐馆、旅店等。二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采取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谁投资谁受益,把旅游当成社会共同投资的事业。三是要积极引进资金,力争利用外资兴办旅游业,承办旅游区和游乐项目,开发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建立合资旅游饭店及接待设施,建立旅游度假区等。在土地使用等有关政策方面予以优惠,使外商有利可图。四是要实行以旅游养旅游的政策,我省旅游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每年的旅游收入也不低,国家是否可制定优惠政策,让旅游收入继续投入资源开发,使我省旅游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3.致力于人的素质提高
针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人的素质低的现实情况,首先是要加大对导游人员的素质培训。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景区的导游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资格培训资格考试,符合条件者方能承担,对一些培训后仍达不到者,要取销其资格。从我省导游人员所反应出的问题看,导游人员的资格考核,不仅仅要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而且也还必须对我省的历史、地理有一定的研修和掌握,能用准确语言表达。一是要促使翻译导游重视语种之间的差异和民族心理的研究;二是要加强导游的职业道德培训;三是要加强导游人员的省情概况的培训;四是要注重导游与接待人员的人文历史知识的培训,并可开设古典诗词的教学;五是要注意地理知识的培训;六是要注意口头表达的经常性锻练,使之能口若悬河,流畅自然。七是要加强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目前我省绝大多数景区的服务人员主要是从当地农民中招聘,大多没有进行专业服务素质培训。要促进我省旅游业有一个全面的发展,有必要对这些服务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4.用立法规范旅游业的行业行为
要在“十五”期间使我省旅游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并逐步成为我省的后续支柱产业,除政府加强政府引导外,有必要通过人大立法,通过法律的形式规范我省的旅游业发展。考虑到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的形势,有必要把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列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进行部署,并制定包括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对“行、游、住、食、购、娱、乐”七个方面进行综合配套规划,使之协调。同时还要有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奖惩办法等方面以及旅游企业应遵守的法规。实践的经验表明,如果不加强旅游法制建设,旅游业不纳入法制规范的轨道,要发展旅游业是非常困难的。
5.深化旅游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要将我省旅游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培植发展,不加强现行体制的改革,显然是不可能获得较快发展的。为此,一是要实行政企分开,逐步建立起能充分反映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我省旅游业发展现状特点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要强化企业管理,抓住国家向西部地区投资倾斜的机遇,争取国家在政策上、资金上和项目上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支持。三是要理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从我省目前的旅游业管理体制看,突出的也是制约最有力的就是旅游行业的管理体制相对比较混乱,一个景区有省、地、县等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职能不同,使整个旅游景区的管理十分混杂。为了加快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有必要对旅游风景区的各种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规范,使之能高效。从省外成功的经验看,有必要将我省一些国家级的旅游风景区单独成立一个功能齐备、系统完整的政府组织机构。全国已有18个国家级风景区成立了政府,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管理手段大大加强。如在湖南,地跨三县的武陵源景区曾因体制不顺而使资源受损。1989年张家界市应运而生,武陵景区管理局与武陵区人民政府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样,原先分散各家的权力得到集中,政令通行,景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为此,有必要将黄果树、红枫湖、娄山关等一些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单列为一个国有企业。这样,既可达到进一步宣传的作用,也可增加管理权威性,同时也更有助于资源的开发。
6.加强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改变对我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投资畸轻的观点与作法,从认识上求得提高。因为旅游经济的直接收入, 主要依靠这一渠道。 如1995年,旅游业收入7.47亿元,主要是旅游服务设施获得的收益。大力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组织,是当务之急。一是国家从拔款及贷款上要明显倾斜;二是要大力组织和扶持非国有资金的投资向旅游业倾斜,其关键在于有具体优惠政策和给予必须的承诺保证;三是要调整建设结构,目前从贵阳到县城,出现省、地、县三级改造旧城热潮,这虽然是必须的,但应有综合平衡观。贵阳在近期建成若干条“百货大楼”街,可预见在一段时间内都将被闲置。而发展旅游服务设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应当对这一建设方针进行调整,适当增加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资金。
其次,大力发展中低档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国内游客和多数海外游客主要接受中低档旅游服务设施的收费标准,这种情况即使在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是广泛存在的。贵州目前出现的星级饭店和旅行社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高标准收费;二是中低档服务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应着重加强中低档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第三,注重各个档次的协调,增强高档次旅游服务设施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目前虽然我省一些旅游景区也先后发展了一些“渡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节日假日旅游”等,但仍停留在“导、食、宿”的低层次平面服务基础上。应当增加旅游服务设施的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等综合服务功能,能满足游客观光以外的其他需求,从而拓展民族旅游业,提高人均停留时间和服务项目启动率水平,进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全局规划,合理调整全省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要从全省的旅游布局与线路出发,在加强省、地旅游中心的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旅游沿线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发展前景可观、目前已有人满为患的地区和景点,尤应及时扶持,使之尽快改变其现状。
7.加强旅游产品市场的营销管理
旅游市场不仅是旅游产品交易的场所,而且还包括购买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旅游者及旅行商)及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首先,要真正解放思想。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是包括旅游市场调研、预测、规划、宣传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有机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纠正以产定销的旧思想、旧观念,应针对客源市场的需求变化,以销定产,以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占领旅游市场,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经营思想,切实为旅游者服务。
其次,要制定出符合我省旅游业发展现状特点的战略规划。为了充分掌握我省旅游市场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了解市场信息,制定经营策略,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研究。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规划旅游市场的开发,进行有针对的宣传促销。应明确目标市场,确立市场定位,制定相应的产品价格,采取多种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在旅游的调研中,应从旅游市场的各个方面去整理广泛的数据资料,系统地进行分析,客观地面对现实。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科研工作科学化,结论才能具有指导生,才能为市场营销提供决策的依据。
第三,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切实制定出相应的价格。旅游产品价格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极为重要,制定价格的原则应当充分考虑旅游产品的成本价、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及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产品主要面对的消费群体。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适当的价格调整。长期以来,我省旅游服务项目和产品的定价很少考虑到消费者的群体,以至于许多旅游设施长期闲置,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在进行一项新旅游设施建设时,有必要先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同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制定出合理的旅游发展营销市场规划。
第四,加强旅游产品市场的宣传力度。我省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一是要加强市场上广告宣传,介绍我省旅游产品的质量、优点、价格,吸引人们对我省旅游产品的关注,增强人们的兴趣,激发人们到我省旅游的渴望,从而扩大我省的旅游客源;二是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现代通信设施,加强我省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包括印制宣传品,制作广告牌,举行各种各样的旅游产品招商洽谈会、新闻发布会、旅游产品博览会,利用因特网向国内外宣传我省旅游产品,利用省电视台每天的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增加全省各著名风景区的介绍等。总之,即要有喧染力,又要实事求是,经得起旅游者到实地旅游的检验,以争取更多的“回头客”和口碑宣传。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旅游业发达地区去宣传外联,登门介绍自己的旅游产品,或者请新闻媒体单位及旅行商到实地来采访,勘查旅游线路,亲自体验旅游产品的价值,接受“行、游、住、吃、购、娱、乐”全过程服务,通过他们的宣传招徕旅游者,这也不失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促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