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才流动:东亚金融危机的第八次思考_东亚研究论文

重视人才流动:东亚金融危机的第八次思考_东亚研究论文

要高度重视人才流动——东亚金融危机的思考之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高度重视论文,金融危机论文,人才流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中心大约80年左右转移一次,人才流动是科学中心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科学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美国和美国迄今一直保持世界科学中心地位更是如此。

1860年有160万欧洲移民进入美国,1875年又有260万欧洲人抵达美国,其中包括工人和知识分子,他们把欧洲的科学技术带到美国,后来成为欧美天然的信息渠道。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科学兴起、科学中心转移到美国后,欧洲大批科学家移居美国。据统计,从1943年到1997年,美国有170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占同期得奖人数的53%, 其中很多著名科学家是从全世界移居去的。

美国《商业周刊》今年8月31日一期载文指出, 美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离不开移居科技人才的贡献。文章援引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字,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持有哲学博士学位的美国居民中有23%是在外国出生的。文章认为,移民带来的教育和技能在今后10年能完全适合美国就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将推动革新和开拓精神,成为21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如果说本世纪40年代前移居美国的科学家大多数来自欧洲,那么在二战后移居美国的各种人才的大多数来自亚洲,其中主要是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美籍华人科学家中,除有五人获得诺贝尔奖外,还有吴健雄、陈省身、贝聿铭、王赣骏等著名人士。据1984年统计,在美国12万名一流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中,有华人三万名;美国著名大学系主任中的33%是华人。1988 年, 美国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933人中,有华人和华裔204人。据几年前的统计,美国电脑研究中心19个部主任中有12人是华人。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一半以上的分会主席、阿波罗登月工程中33%以上的工程师是华人。美国IBM 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中的33%是华人。

美国各种机构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积极帮助东亚国家的留学生继续学习。据《亚洲周刊》今年5月25日—5月31日一期介绍,在美国大学及研究生院就读的外国留学生有50万人,占全球留学生的1/3以上,其中57%来自亚洲。为了使受东亚金融危机影响的一些国家的留学生不致被迫中断学业,美国各类机构采取多种形式资助这些学生。美国各个大学对亚洲留学生也给予大力帮助。乔治·华盛顿大学今年春季开学时决定推迟亚洲留学生缴学费日期。仅延付学费一项,该校商学院就要拿出75万美元垫付。《亚洲周刊》评论指出,美国各类机构和大学采取的这些行动,都是为了将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亚洲留学生铺路。

回顾美国历史,1860年以前,美国还处于殖民地的经济落后状态。1860—1890年,美国通过工业技术革命、创新, 使产值增加九倍。 到1890年美国已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一百多年来,美国能够保持科学技术领先和超级大国地位,从引进人力资源中受益匪浅。而美国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于它实行有利于人才进入的移民政策,有利于人才从事发明创新的用人政策和工资政策。

专家们研究显示,在初等机械化生产中,劳动者体力与智力的支出比例为8∶2,在中等机械化生产中,两者支出的比例为4∶6,而在自动化生产中,劳动者体力与智力的支出比例是2∶8。国际社会公认,亚洲人具有勤俭、勤奋和献身精神,但是,如果缺乏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这些已经跟不上科技日新月异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要求。科学技术已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不断创新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在美国制造业的优势曾被日本人夺走的背景下,波士顿大学教授梅里·怀特在《日本教育的挑战》一书中指出:“日本人的成功,大部分是由于他们的蓝领工人懂得高等数学,看得懂复杂的工程图纸,并能从事先进的技术工作,他们在这些方面比美国的蓝领工人强多了。”对此,美国采取措施,迎接了挑战。

经济发展从来就是不平衡的。如果东亚国家不仅重视教育,而且善于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的智慧,东亚经济将从新的起点上重新崛起仍是大有希望的。

标签:;  ;  

重视人才流动:东亚金融危机的第八次思考_东亚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