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企业文化的毒害_商业论文

消除企业文化的毒害_商业论文

清除商业文化的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光裕接受调查,给金光灿灿的财富榜涂上了一层破败的色彩。从牟其中到黄光裕,这些中国富豪的行走路线,显示他们并未修成正果,在市场与权力的争斗,合法创富与非法创富两方面全面溃败。

中国民营企业家形象全部被掺上“三聚氰胺”,肯定不是企业家单方面的失误,而是市场运行机制方面出现了大问题,洞察到这一点,并予以及时的救助,中国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才不会异变为与权力结合的干劲。

任何一个从行政支配型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的经济体,权力都会成为企业家配置资源的润滑剂。但权力一旦成为企业家手中拥有的唯一权杖,总有反噬企业家精神的一天,这也就是企业家精神目前所显示的异兆,市场模式该有的创新、民主被企业管理中的军阀模式所代替。对于财富的追求与权力的追求密不可分、难分彼此,中国式的新教伦理迟迟未能开花结果,反而被宫廷阴谋与口号教导所代替。

权力支配资源

我国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有两大特点。

一是所有的资源配置方式都是随国企改革过程的伴生物而生,最重要的目的从最初的为国企脱贫解困,到目前的为国企建立市场化管理体制服务,这使得大部分资源不可避免地向国企倾斜,而民企所赢得的资源成为市场化分配资源的花瓶式点缀。

二是所有的资源分配方式背后都有强有力的行政之手加以控制,如银行的贷款通过窗口指导、国企大项目政府隐性信用担保、各个时期的重点项目政策等,向大国企、大项目倾斜,目前4万亿的积极财政政策下,银行的贷款一窝蜂追逐“铁路、公路、基建而去”,面对中小企业的困境,银行因为风险居高不下始终严格贷款门槛,惜贷成为常态。

即便是貌似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如股票市场,企业上市的审核,新股发行流通与非流通的方式,保荐人与董秘等的资格考核,全都与权力息息相关,我国企业上市表面成本比美国低,但隐性成本之高不遑多让。因此,天然不属于国计民生重要行业的民企,要想上市的话,不与权力结盟、不以特殊手段让自己成为地方政府的眼中之宝,不用急剧扩张的非常手段让自己做大做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获得资源,尤其是巨大的资源,必须与权力密切结盟。

很明显,在权力与落马民企所代表的市场之间,存在稳定的非均衡,部分企业通过权力获得财富,有了财富与权力结合得更紧密,导致市场权贵阶层大量诞生,这既激发民间对市场的反弹,更使真正的市场力量受到压制,难以抬头。我们看到的是非驴非马市场化,与非驴非马的计划经济。

只要目前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改,总有富豪为追求权力暴利铤而走险。黄光裕如果不倒下,那么,他们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在毒化市场的环境;当黄光裕等企业家一一倒下后,我们不得不惊异地发现将面临市场的无垠荒漠,剩下的是自称能走向市场的国企。中国经济模式,正在危险的三岔路口,面对最危险的挑战。

文化清淤工程

中国的企业家除了现代管理高手外,大多喜欢读盛宣怀、胡雪岩及政治领袖等两类人物的传记。

典型的是任正非,他率领的华为用毛泽东兵法治商,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与国际国内竞争者的肉搏战成就赫赫战功。华为时时曝出的员工自杀、重签合同等大新闻,揭开了华为成功背后就业取得优势的一角,人工成本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如果说发展中国家用血汗工厂向全球输出价廉物美的商品,难道高科技企业能够例外吗?如果说任正非率领企业用人海战术、用血汗战术取得了优势,那么,其他企业又如何呢?

企业家面对的外部文化环境绝不宽容,不公正的游戏规则最容易诱发民意,民意从一个个倒下的企业家案例中找到了最好的宣泄口。从民意的角度出发,权力介入市场不仅拥有了更合理的借口,还使市场文化成为最大的替罪羊。无论是房地产市场化,还是石油行业的民营禁入,市场失灵都成为最佳的挡箭牌。这到底是市场失灵,还是权力资本大举扩张恶化了商业生态,这一根本问题被悄然化解,市场因此遭到消解。

中国富豪大败局:他们积累了风险重重的财富,却丧失了财富的正义;他们获得了各种头衔,却并未得到市场法则与市场文化这两把真正的保护伞。中国富豪大败局,更是中国市场文化的大败局,古今中外权谋大杂烩把商道底蕴排挤得七零八落。

体制、社会、文化,酿就了一杯苦酒,需要靠有诚信的企业家慢慢稀释、消解,最后建立中国本土的诚信、尊重产权、尊重公平竞争规则的商道。

标签:;  ;  ;  

消除企业文化的毒害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