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度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原因论文_王静静

小角度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原因论文_王静静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中学 233100

摘 要:在《2017年课程标准》中突出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重点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凤阳小岗村大包干为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研究凤阳为何率先进行大包干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或原因时,我们会归结为两点:一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二是人民公社体制束缚了生产力发展。但这两点都不足以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何会首先出现在凤阳小岗村?笔者认为这是新时期下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的结果。

从必然性角度讲,是穷则思变。1955年,合作化以前,小岗有34户农民,175人,26头耕牛和1100亩耕地,粮食产量都在18万到19万斤之间,能卖给国家4万到5万斤之间,农户单干,温饱有余。入社后,1956年,年终分配,小岗每个劳动日只有0.45元,比1955年减少0.2元。农民经济收入减少了,生产积极性下降了。这一年,全队粮食产量由1956年的16.5万斤下降到6万多斤。1959年至1962年,小岗饿死了60人,76人背井离乡寻找活路。1966年至1967年小岗再次受到摧残,成为“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生产队。小岗人在饿怕了、穷急了、捣散了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找其他吃饭的门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小岗村的三个主要干部经常在一起讨论小岗村出路,也经常走村串户征求大家的意见,以求改变现状。

从偶然性角度看吸收了成功的历史经验。小岗队的干部在讨论小岗出路时集思广益,征求关庭珠等老人的意见,大家都想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责任田,每人五分自留地种的基本够吃。在听取群众意见后,小岗队的三个干部一致认为:小岗穷到极点了,不分到户没有其他办法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段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的这个行为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就实施过。1961年凤阳县根据《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通知》(即十二条)的精神,进行了农村经营体制的改制的调整。缩小了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的规模,全面实行了新的生产责任制,即田间管理责任制(简称责任田)。实行包产到队,包产到田,大农活包产到组,田间管理包工到户,按照大小农活的用工比例计算奖赔。实行责任田后,农村经济好转,农民生活有所改善。只是这个政策在1965年被彻底否定。历史证明了责任田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所以在凤阳小岗村人民心中埋下了种子。因此,如何解决当前温饱问题时,很多人首先想到了责任田。所以20世纪60年代的责任田为1978年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奠定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迎来了新时期,是其试行、推行的催化剂。“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一统天下的时候,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够试行,并在凤阳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密不可分的。

小岗村的这种包产到户的模式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与“一大二公”的政策是违背的。所以1978年冬夜,小岗人托孤求生、立誓为盟,在一张破损褶皱的薄纸片上,按上了18枚鲜红手印。如今,这张10多厘米见方的纸片,作为改革开放的珍贵物证,静静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对于这样的重大事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当时各级领导干部是什么态度呢?1979年4月,县委书记陈庭元到小岗,看到庄稼长势喜人同意小岗干一年再说,小岗被保护了,同年11月陈庭元在小岗宣布:“同意小岗队包产到户,有问题县委负责。”12月中旬陈庭元派吴庭美到小岗调查,写出一篇《一剂不可少的补药——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产到户的调查》的调查报告,这篇报告,回顾小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20年的坎坷历程,介绍小岗实行包产到户的过程和一年后丰收的喜悦,叙述小岗当时的困境。1980年1月陈庭元将这份报告呈交万里,1月24日,万里在王郁昭、陈庭元陪同下到小岗,肯定了小岗的做法。消息很快传遍凤阳,农民奔走相告,许多社队纷纷效仿小岗,搞起明组暗户和大包干。而在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的头条位置上质疑了包产到户到组的做法。给凤阳正在推行的改革泼了一瓢冷水。而邓小平对此的回复是:“凤阳花鼓 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从县委书记陈庭元到省委书记万里对小岗分田单干的态度再到邓小平的话着实反映了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中央到地方在逐步落实。到了1980年初,由于小岗实行包产到户得到省委领导批准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县,到1982年下半年,凤阳农村全部实现大包干责任制。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首先在凤阳推行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偶然,而其试行推广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参考文献

[1]县档案馆资料摘抄。

[2]乡村三十年(凤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录)。

[3]中国共产党凤阳县组织史资料。

[4]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论文作者:王静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小角度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原因论文_王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