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张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张峰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铺镇中心小学)

摘要: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教师拥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三、提高课堂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创设情境;课堂提问;课堂活动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强调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1、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这次我校举行“海韵杯”教学比赛,有位年轻的老师,教学“平均数”,她创设了一个情境。师:大家想去春游吗?生:想(大家大声回答),师:学校同意我们在南山、鹿回头、热带森林公园、天涯海角,这四个景点里选择一个景点。老师考虑了一下,决定选择游客最少的一个作为我们春游的景点,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老师出示了四个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平均每天的游客数量。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在下课之后,当学生知道刚才老师说的春游不是真的,而是一个假设的教学情境,大家都表露出失望的神情。教师编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春游,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环境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设计意图是好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假情境”,可以想象,以后学生面对这种人为编造的“假情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高吗?所以教师设置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际例子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也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比较常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设置的数学问题要少而精。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设置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其次,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度,要切合学生实际: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问题不要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出示圆形纸片说:“请大家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用什么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长?”学生摇摇头进入思考,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尺子上滚,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各自测量圆的周长。接着老师提出:“谁能算出校园内圆形花坛的周长?学生得出用一根线贴着花坛圆周绕一圈,量出一圈线的长度,就是花园的周长。老师又提出:“谁又能算出这个圆的周长?”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圆,滚也不能滚,围也不能围,怎么办呢?接着老师又画了几个大小不等的圆,问学生:画圆的时候什么变了,周长也就变了?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实践,学生很快发现:圆的周长÷直径=π,进而成功地得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师设置了几个简单有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轻松地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三、提高课堂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现代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社会发展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展动手操作是一条重要途径。

在课堂操作活动中,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定向指导。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所以操作时要给学生一个定向指导,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用什么办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如果把圆形转化为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和小剪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

其次,要确定好操作过程的指导。根据需要教师进行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关系。在学生操作活动时,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在低年级听课时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摆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因此,要指导学生: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三是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需要做教师的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论文作者:张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张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