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配电网快速发展对配电线路供电可靠性要求逐步提高,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配电网线路运行安全及带电作业安全应作为重点在日常供电维护中进行有效考虑。实施带电作业,作业人员应作为重点进行考虑,以减免事故发生以保证作业安全。本文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说明,以便为保证供电线路运行安全与维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
引言
关于配电线路,在日常运行中难免会遇到各类故障,为保证其有效运行及最大限度减少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常会对配电线路进行带电维修,如操作不当,难免会造成安全事故,对作业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对于此,做好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与预控至关重要。笔者对配电作业危险点及必要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便为配电线路带电安全作业提供参考。
1带电作业的优点
1.1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电力系统中,供电可靠性是评价电力体系的重要指标,然而,停电检修的方法不可能同时满足各类行业的需求。在停电检修期间,很多企业不得不停产停业,不仅是对本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带电作业,尤其是等位作业,能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在检修期间仍然可以保证电能的不间断供应,这样一来,有效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减小经济损失。
1.2增强检修工作的计划性
由于检修期间不需要断电,不需要向用户发送通电通知,不需要安排传统检修中的一些准备事项,检修任务不受时间限制,所以,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或者其他因素影响需要检修的,只要气象条件允许,就可以及时投入检修工作当中,或者,按照实际情况,编制年、季、日检修计划。如此一例,检修工作更加具有计划性,检修时间得到充分的保证,提高检修质量。
1.3节约检修时间
带电作业属于半机械化作业方式,具有很高的组织性,在加你需工作中,工具配备,工作形式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对工作人员加以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作业技术,所以,在检修工作中,与传统的检修方式相比能够节约很大一部分的时间。
2关于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与讨论
2.1作业人员不重视安全距离导致触电事故
根据目前作业基本情况,在配电线路作业过程中,常需要将配电作业控制在合理安全范围之内,以防止带电作业过程出现危险问题。据统计,在配电线路作业过程中,存在70%的触电事故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未与配电线路保持一定有效距离而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对带电操作而言,保持有效安全距离对预防事故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2.2作业环境影响容易造成作业事故
由于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复杂性,由于受到环境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容易引起起到方面问题。如作业人员在带电操作中未考虑气候因素,如雷电、暴雨及大风等因素,容易造成配电线路故障,而为保证电路尽快恢复运行,作业人员在恶劣天气下实施维修是常见情况,而阴雨等天气会使得电缆电阻产生影响,如绝缘设备绝缘性能丧失,导致绝缘体带电,引发安全事故,危机作业人员生命及安全。
2.3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是主要问题
日常作业过程中,部分人员由于技能水平及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因素,在日常作业过程中未能有效按照配电作业规范及作业要求进行;如操作前未对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核查,在不了解作业环境及盲目凭自身经验进行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此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主要问题,如安全意识差,未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而盲目作业必然导致事故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作业质量问题为电路运行遗留隐患
对于目前基本情况,作业人员在维修过程中不重视安装质量,未对故障原因进行详细的勘察及不能有效分析故障类型,盲目对故障进行处理及恢复供电,必然导致事故再次发生,对带电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如接线线夹质量差,检修过程中因出现震动导致线夹带负荷断开等情况,造成人员触电、电弧灼伤等事故,危机作业安全。
3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
3.1带电作业保护间隙技术
在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高压事故,一般适当增大塔头尺寸,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原因是,发生高幅值过电压事件的概率特别小,但是增大塔头尺寸会增加很大一部分的成本,并且塔头尺寸的增加,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工作,需要聘请专业人员完成。另一方面,在绝缘串子的更换中,也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如果绝缘串子质量不合格,就有可能出现电路过电压时的放电现象,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带电作业的发展中,间隙保护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其中,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带电作业中增加保护间隙,以调整过电压值,减少电路放电现象的发生。这种情况下,在带电作业的操作中,当操作电压超过间隙可耐受电压的最大值,就会由于保护间隙的设置,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带电作业的可靠性。这项技术的优势,在高压线路和特高压电路中尤其明显,既能够不受限与塔头尺寸,节约成本,还能够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同时,该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3.2保障作业安全距离对保证作业安全的有效性分析
前面提到,作业人员带电作业过程的安全距离对保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带电作业安全规程,如文件中规定,10kV配电线路安全距离应必须保证0.4m,而不同配电线路级别,其安全距离不同。日常作业中,首先应对检修电路进行勘察,确定其线路及设备电压等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安全距离,以保证作业安全及保证维修质量。
3.3防止电流流经人体
虽说带电作业相较传统的检修方式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种检修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最好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鱿鱼丝现在的检修工具在绝缘、防潮,防老化等方面仍有缺陷,所以,一旦检修工具由以上问题,就会对检修人员造成生命伤害。因此,工作人员在带电作业中,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例如绝缘串子由于电阻高,电容量小,即使漏电也只是微安级,但是说如果在受潮的情况下,或者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条件下,漏电电量就会达到毫安级。可见,为了防止电流流经人体,在带电作业中,必须注意天气变化,防止周围空气或绝缘工具被击穿,造成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3.4直升飞机的应用
由于电力系统有很大一部分出现在山区,或者是人口非常密集的区域,这时候检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利用直升机进行架线、巡线、运输器材和延线等方面,就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工作量。在直升机的巡线过程中,一般都是处在线路上空20-30m的位置进行观测,通过红外线摄像仪等记录仪器对线路情况进行拍摄,工作人员一次观察现场环境,发现线路故障点等等。
3.5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及技能水平
进行带电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及基本素质应作为重点进行考虑。如员工日常作业中,企业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及技能的培训至关重要。一方面,对其进行定期安全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可从员工思想上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另一方面,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有利于规范员工日常作业操作,提高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在保证有效安全作业的基础上避免作业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带电作业安全一直是保证电力企业有效运行及安全的关键。而目前实际情况,带电作业过程的安全问题应作为重点进行考虑。笔者结合多年电力作业经验,就供电运行中的带电作业危险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其预防措施,以便为保证带电作业安全及配电线路有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苏略.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4(15):478.
[2]尤鹤.试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及安全防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6):98.
[3]吴田.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J]高电压技术,2014,23(01):112-114.
[4]肖宾.带电作业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J].高电压技术,2013,21(05):213-215.
论文作者:杨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0
标签:作业论文; 线路论文; 人员论文; 事故论文; 过电压论文; 技术论文; 操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