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与式预算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外都在积极推行参与式预算改革。参与式预算改革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高成本、政府赋权、公民参与意识低、社会组织不完善。本文对我国参与式预算的发展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参与式预算;改革;发展挑战
参与式预算是指公民和公民组织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预算的编制、评议预算草案、监督预算执行及其调整等,并作出相关决定或将相关意见提供给有权机关作为决策参考的一种机制。本文对参与式预算的概念用三个维度来分析:首先,参与式预算的参与主体是公民和公民组织。实施参与式预算是为了让公民更好行使自己的权利,减少公民与政府的矛盾,更好的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其次,参与式预算的客体是预算的编制、评议预算草案、监督预算执行及其调整等。对于参与式预算的客体的界定众说纷纭,陈家刚教授强调了预算的“编制”,同时也提出“监督(预算中的)公共支出”。最后,参与者的行为及其效力。本文中定义认为公民的参与行为可以是讨论、监督,但不具有决定权或者起码不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参与式预算的理论来源主要有预算民主理论、代议民主理论、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治理理论。
一.参与式预算的高成本
目前参与式预算在中国发展遇到的一大难题是资金。在中国,参与式预算主要应用于基层民主,尚未实施于中央层面。根据中国已有的参与式预算模式发现,只有强大的财力支持才能使参与式预算有效地运作。为什么说参与式预算的成本高呢?1.参与式预算的工作人员的薪金。参与式预算改革首先应成立一个预算小组,这个预算小组为群众工作应取得一定的报酬。其主要功能有:(1)组织群众参与预算;(2)与政府协调相关事宜。2.需要对参与式预算的主体进行相关的培训。3.公民的有偿参与。4.预算项目需要资金支持。然而中国的基层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土地的转卖,以此来维持参与式预算的运转,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能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一是政府能够向西方国家一样拿出税收的一部分来支持其工作,二是,社会区公民募捐。但是这两点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对于中国社会基层来说,实施参与式预算的成本很高。
二.参与式预算的政府赋权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采取的集权制度,把权力紧紧地集中于统治者和政府手中。从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影响深远,甚至对今天的社会也有一定影响。从新中国建立以来,集权思想在管理国家上也有体现,中央限制地方权力,地方权力过少,中央权力过于集中。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之后针对集权提出了“简政放权,转变政府的职能”。所谓简政放权,就是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转变政府职能,就是由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强调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只是为了激发经济活力,只强调的是经济领域,但是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大进步。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还是有望中央把一些权力回归社会,公民自己讨论、决策、监督一切有关切身利益方案。
中国政府很多时候忽略人民的利益,而是着眼与自身的政绩,做一些毫无用处的工程,劳民伤财,对于人民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视而不见。政府在意见方案项目中起决定重用,而民众的意见只是听听,只注重形式,因此造成政府与民众的矛盾。参与式预算强调的是公民在社区或村镇是决策者,而政府只是实施者或服务者。参与式预算改革,需要公民有一定的的自治权,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事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参与式预算的公民参与意识
中国公民的参与意识低,这对于参与式预算在中国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参与式预算的主体是公民,如果公民不积极参与到预算中,那么这个改革的结果就是失败。参与式预算在关注普通群体的利益时,还能兼顾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劣势群体的利益,这是实施参与式预算的一大优势。由于新中国才成立六十七周年,政治制度还未达到西方国家那样成熟,对公民的权力还有一定的束缚,许多公民缺少政治参与的意识。还有一个原因是公民的政治素质较低,中国的参与式预算改革主要在街道、社区、乡镇实施,参与的主体大多是一些缺乏政治素养群众,他们认为预算是政府该做的事,与他们无关。张国芳认为给公民赋权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我认为仅仅是赋权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公民的政治素养,我们应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我们有权参与社区、街道、乡镇的管理。
四.参与式预算的社会组织问题
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动物进行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部落、部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人类的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个人媒体群等等。西方国家的参与式预算改革的推动者更多是一些社会组织,如英国的PB Network的组织、纽约市参与式预算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两个非营利组织“参与式预算项目”(PBP,participatory budgeting project)和“社区之声”(CVH,community voices heard)。2005年,PB Network和英国政府合作推动了英国的参与式预算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参与式预算改革。然而对于中国来说,社会组织的发展不及西方国家成熟并且社会组织的数量少。中国的社会组织大多数是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对于从事推动政治改革的社会组织少之又少。社会组织是介于政府和公民的第三方,能够协调政府和公民的矛盾,处于中立的地位推动参与式预算改革能够更好的解决利益冲突。
五.结语
参与式预算改革是对当前政治体制的一种补充,能够促进政治民主,体现政治的民主、公平和公正。参与式预算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随后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得到发展。巴西是最早实施参与式预算的国家,其改革模式比较成熟,为其他国家实施参与式预算改革提供经验。2005年中国也引入了参与式预算改革,发展至今,也形成了一些相当成熟的模式,如:温岭的参与式预算改革模式、北京麦子店街道参与式预算改革模式。中国当前处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为中国实施参与式预算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前提,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参与式预算改革在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资金的支持、公民的参与度、社会组织的不成熟、政府的约束等方面。尽管参与式预算改革在中国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是其前景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世界与中国研究所.参与式预算:理论、方法与推广[J].背景与分析.2016.01.
[1]世界与中国研究所.参与式预算:动力、机制、效果与前景[D].青岛:青岛大学,2013.06.
[5]王兴国.新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的挑战及应对——以QQ群信息传播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08.
作者简介:曾红霞(1994.09-),女,土家族,重庆市万州人,硕士学历,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曾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预算论文; 公民论文; 中国论文; 组织论文; 社会论文; 政府论文; 政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