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_电子商务论文

全球信息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_电子商务论文

全球信息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贸易论文,全球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将国际贸易带进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因素将是影响今后特别是21世纪国际贸易走向和发展的最重大的因素之一。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国际经贸大循环的国家和地区间流动,导致了国际贸易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带来了国际贸易领域深远的影响,也是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内容。

一、电子商务的兴起

EDI(电子数据交换),又称无纸贸易,始于60年代,80 年代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 近年来, 在 EDI 基础上使用信息网络技术以及Internet(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网上贸易功能的拓展带来了电子化的商贸手段—电子商务EB(Electronic Business或e-business)的兴起, 成为国际贸易运作的发展方向。这种依托Internet,Intranet( 企业内部网)、Extranet(企业外部网)的工作方式利用Internet技术,将企业、用户、供应商以及商业和贸易所需环节连接到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上,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业务作业方式和手段,是全球信息流动在国际贸易领域得以实现的形式。电子商务拓展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场所,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过程,使国际贸易活动全球化、瞬间化、智能化、无纸化、简易化,发生划时代的深刻变革。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如果在全球国际贸易中使用电子商务,每年可带来大约1000亿美元的收益,因此贸发会议将之誉为“提高世界贸易效率的革新方法”。还有专家认为,据现在的发展势头,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将会有1/3是通过网络贸易的形式来完成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世界进出口贸易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比重还将会逐步增加。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信息跨国传递和资源共享,满足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需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通过以下几种功能实现的:

1.广告功能。Internet上有介绍产品的网页(Homepage),公司和厂家的网页,国际贸易信息数据库和征求产品代理的广告等,可以展现公司和企业的实力,扩大知名度,寻求最佳的国际分工合作伙伴,便于国际名牌效应的产生,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1997年上半年,全球网上广告额为2.17亿美元,比1996年同期增长了256%。

2.情报功能。通过电子商务的各项网上服务,可以了解客户的各项最新信息,其他公司的动向,跟踪国际市场和国内外产业政策的变化,掌握最新市场动态,明晰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收集顾客的需求信息和对产品的意见反馈,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3.业务功能。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交换信息、磋商交易、订立合同、转让货物、报关商检、进出口代理、付款交付等综合贸易及服务功能都能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传输和处理,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销售网络和用户资源,为贸易商寻找买主,得到订单,销售产品,从而降低成本,减少交易环节和交易费用,开发贸易机会,加快交易的节奏,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据世贸组织(WTO)预计,到2000 年全球网上交易额可达3000亿美元,到2002年通过网络进行国际电子贸易可能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10—15%。

(二)电子商务掀起了国际贸易领域一场新的革命

电子商务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它冲破了国家间设置的一切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引起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

1.国际贸易运行环境的重大变化——“虚拟市场”的出现。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一个开放、多维、立体的市场空间,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信息流动带来的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动导致了全球“网络经济”的崛起,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以大大加强。

2.国际贸易经营主体的重大变化——“虚拟公司”的出现,现代信息沟通技术通过单个公司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由众多公司相互联合而成的公司网络,完成一个公司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资本关系上不具有强制各个公司发生联系的权力,而是由于承担了一定的信息功能似乎具有某种实体性。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便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实现“虚拟经营”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3.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的重大变化。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三)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立法的挑战

电子商务应用后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如:无形产品的网络交易对征收海关进出口关税和国内其他财政税收产生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新问题:网络信息的隐私权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电子数据及网上信息的证据效力问题:电子签名和认证问题:书面的形式要求问题:有关合同成立的一系列问题,如合同成立的时间,发盘的撤回、撤消、有效接受等;海运提单的转让问题等等,都要求在贸易立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使之有利于保护贸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遵循统一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运行。1996年联合国贸发会第29届年会通过的《电子商业示范法》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目前只起“示范”作用,不具有强制性,但向各国立法者提供了一套国际公认的规则,创造了一种比较可靠的法律环境,为一个具有强制力的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信息贸易的兴起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2000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过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化以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

(一)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

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1995年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额高达5950亿美元,超过了世界农产品的出口额,在世界贸易额中的比重已上升到12%。据OECD《观察》杂志报道,在过去10年中,全球信息技术市场以8%的增长率发展,增幅可观。美国力主在1996年底的WTO部长级会议上讨论的《信息技术协议》,即到2000年取消信息技术产品的全部关税,到1997年3月,已有39个国家签署了这项协议, 它们代表着世界上大约92.5%的信息技术产品市场。这项协议与同年2月26 日达成的基础电信协议一起,共涉及10,000亿美元的全球贸易额,超过了农产品、汽车、纺织品三者的贸易总和,加速了信息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进程。

(二)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

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电子商务将之向着可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的范畴。

(三)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贸易、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由于通讯和信息技术的改进,美国一些技术性咨询公司带来大量贸易盈余,仅在1995年该行业就带来12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 提供网上信息搜索服务的雅虎(Yahoo)的股票价格已升到1996 年发行价的23倍,1998年8月25日的市场现金价值为91亿美元,这一天每股97.5 美元的价格是当年预计每股赢利32美分的305倍。

(四)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软技术在某种程度也是一种可流动的信息,某些专家将国际技术贸易,包括专利许可证、技术诀窍贸易等,也纳入国际信息贸易的范畴。现代工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制成品中的科技含量增高,在竞争日趋剧烈的国际市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信息流动使新技术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人们获取所需技术的机会增多,开发新技术的可能性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技术创新以及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的进程,国际技术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国际技术贸易增长。

三、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几点思考

全球信息流动在改变国际贸易的方式和内容基础上,使国际贸易的未来蓝图,力量对比以至相关理论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国际市场理论

1.正面效应。信息的流动建立了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联系的桥梁,冲破了诸如时间和距离等限制市场机会的壁垒,信息不完全产生的市场垄断减弱,整个市场体系变得比以前更公平,从而使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发挥作用,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信息较为完备的服务环境,促使信息社会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而出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信息流的运转,大大降低了生产中的物耗和能耗,为决策者快速准确地提供市场和需求信息,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纠正市场的盲目性,减少政府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产盲目扩大的趋势得以缓和,使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市场经济接近完全竞争而使企业竞争行为发生革命性变化,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机制,更为高效合理地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全球信息流动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实现,市场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性社会化大流通的形成,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使全球范围内动态地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国际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信息的跨国传递,世界共享不断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将世界经济融合成全球为整体的“网络经济”,促进了全球统一的,网络化市场体系的形成。

2.负面效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流动的连锁反应机制也提高了偶发事件在未来导致重大后果的可能性,促使国际经贸中“蝴蝶效应”的出现,这种效应也产生了社会交易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信息流动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国际资本流动加速,金融衍生工具增加,促进了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融资,资本的收益回报加快的同时,由于经济运行速度加快,生产要素流动更加无序。也增加了各国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难度。全球信息网络使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和国际金融业务变成只是一种信用信息符号之间的流动,在瞬间即可完成,也为国际投资者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尤其在国际金融市场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从而引发各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动荡,这也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自由贸易理论

1.网上自由贸易区的出现。发达国家将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领域一种积极的贸易工具,主张全面自由化。1997年5月, 克林顿公布了一项政策,即(互联网免税区,Internet-Tax-Free-Zone)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互联网购销的商品不加税,包括关税和商业税。这个政策已得到加拿大、日本、欧洲(地区)等国不同程度的支持,所以互联网免税区,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同时呼吁WTO 达成多边电子商务协议,以推进电子商务自由化进程,因为信息流动对贸易自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网络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仍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2.信息流动的自由贸易后果。信息在国际范围内通过信息网络自由流动,信息的跨国传递和资源共享突破了一些国家、地区、行业和某些大型跨国公司对市场信息的限制和垄断,信息技术导致的这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消除了一些贸易及投资障碍,信息的公开性特点、平等获取原则使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竞争的条件及抓住世界市场的机会,为其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发展空间。

3.比较优势理论。传统的比较优势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世界经济信息化浪潮下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后,这种传统的贸易理论发生了某些变革。国与国之间对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与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信息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贸易中信息技术因素成为贸易国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国家或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成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条件,信息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和信息产业的规模比重都极大地影响了一国在国际贸易甚至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这种情况也使发展中国家原来具有的自然资源及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重要性降低,在信息流动的自由贸易后果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少好处的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保护贸易理论

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导致了全球网络化发展很不平衡。据国际电信联盟1997年9月的一份报告表明, 截至1996年底,全世界Internet用户有2/3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21.9%分布在欧洲大陆,6.3%分布在亚洲,3.7%分布在大洋洲,拉美及非洲仅占1%和0.6%。这使发展中国家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加剧了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和贫富悬殊。发达国家还试图控制和垄断世界信息资源,以达到继续主导国际贸易主流的目的。美日两国在世界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中占据了1/3,以它们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贸易占国际信息贸易的90—92%,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只占其中的8—10%。 这种国际贸易中新的信息技术壁垒将不发达国家排除在国际贸易潮流之外,从而导致了国际贸易中新的“边缘化”倾向。但是,网络经济要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保证,信息流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重要,这就意味着在实行比较自由的贸易政策的同时,还要实行一定的保护贸易政策。

(四)以供给为导向的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现代H—O理论到新李嘉图的贸易理论都是着重从供给方面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流向的,忽略了分析需求对贸易的影响。其实,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一样,商品交换总是由供求双方决定的,只强调供给,忽视需求,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在世界市场日益成为买方市场的今天,信息流动使需求成为一种主动创造性的行为,生产成为需求拉动型生产,人们可以根据需求和市场信息的变化通过信息网络的信息流动来迅速调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需求对贸易的生产和流向起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为修正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以需求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流向应当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五)跨国公司理论

前文提及的企业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这一跨国公司创新型合作竞争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同时通过非资本参与型的自发协议而联结成的信息网络体,打破了传统公司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跨国公司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外部资源“虚拟”内部化的形式,使公司的经营向柔性化、弹性化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所有生产经营环节被纳入现代信息网络,利用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观的生产协调。这不仅淡化了公司活动的地域边界,而且有效地利用了公司的经营资源和经营能力,促进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长,也带来了国际贸易总额的扩大。跨国公司由原来二维、平行的实物流动变成开放化、立体化、多维化、网络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共同组成的流动,从而引发了对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厂商理论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使国际贸易竞争格局从传统的“你赢我输”向着“双赢”的合作型竞争模式演进。

标签:;  ;  ;  ;  ;  ;  

全球信息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_电子商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