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蛋白A免疫吸附;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与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限制了患者的日常行为和活动,影响了生活质量。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主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是效果都不够理想,部分文献表明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肌无力能够弥补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文中就此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收集于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共36例,均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2.5±6.7)岁,平均病程(18.5±5.6)个月;对照组16例,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31.8±6.5)岁,平均病程(19.2±6.7)个月。36名患者均确诊为重症肌无力,资源接受相应方法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丙种球蛋白等常规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用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使用肝素抗凝,首次用量为1mg/kg,追加用药量为3mg/(kgh)。行膜式血浆分离,血浆以30ml/min的速度进入蛋白A免疫吸附柱,血浆中IgG被吸附柱达到饱和,吸附柱再生,用50ml/min洗脱液冲洗吸附柱,当PH值下降2.2-2.5这一范围内,需使用平衡液平衡吸附柱使PH值逐渐恢复到7.0,蛋白A免疫吸附柱恢复吸附能力,之后再将速度切换到30ml/min进行第二次蛋白A免疫吸附,重复这个过程至完成血浆循环量和排除的IgG总量。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的频率为每周三次,共进行4周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评价治疗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以量表评分为依据,评价内容包括患者的上睑肌力、上睑疲劳试验、眼球水平活动程度、上肢疲劳试验、下肢疲劳试验、面不表情肌无力、咀嚼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总分60分。相对平均分计算方法为(治疗前量表评分-治疗后量表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相对评分≥95%;基本痊愈:相对评分80%-95%;显效:相对评分50-79%;有效:相对评分25-49%。无无效:相对评分<2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数据软件包SPSS19.0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达,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75%(11/16),两组之间对比结果为X2=4.410,P=0.035<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1:
3讨论
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无力,严重者会产生呼吸肌无力,甚至导致呼吸功能衰竭。针对该疾病的治疗,重点在于缓解患者的呼吸肌无力症状,恢复肌肉的正常传导功能。常规治疗通常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其机制为清除患者血液中的AchR-AB、补体积免疫复合物,但是起效较慢,且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患者容易中断治疗,影响最终效果。
本次研究应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其机制是高度特异性抗原、抗体或者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与吸附材料相结合,制作成吸附剂,血浆或者全血通过吸附剂时其中的致病因素会被媳妇,从而完成一次血液净化。吸附治疗的优势在于对致病因子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减少和避免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有益成分丢失的问题,获得更显著、安全的治疗效果。在本次治疗中,观察组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各项相关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语:
综上所述,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显著,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尤燕华,胡玉清,李彩凤,梁萌.免疫抑制疗法联合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狼疮一例[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8,7(06):287-288.
[2]杨锋,程永静,黄慈波,高明,黄嘉,王钱,陈颖娟,穆冰瑶.免疫吸附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05):289-293.
论文作者:左珺 赵雁欣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免疫论文; 蛋白论文; 患者论文; 重症肌无力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浆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