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地理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性学习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性
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认为:“人不仅是能知的动物,同时也是能动的动物,知识不应被视为被动的艺术。”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侧重于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而忽视了问题解决的学习;重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的应用,轻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层面上的研究。当今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开发你的各种潜能,而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性学习缩小了这种距离,实现了此目标,因此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1.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和实施实践的过程。它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获得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培养必要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创造性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一个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是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需要。
3.合作性:研究性学习是个人或小组互相沟通、共同合作的学习过程。它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校内外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形成组内互相帮助、平等合作,组间公平竞争,使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各展所长,锻炼并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人际合作精神。
4.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地理教学不同,它没有固定的学习过程,它以学生为主体并走出课堂,自选课题,是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它转变了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
5.综合性与应用性:研究性学习是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的学习过程。它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使你融入社会并了解社会上各种问题,使你看到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综合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地理,关注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了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6.过程性: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截然不同,是一个更多强调过程而并非重视结果的学习过程。这是符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求知的过程,它促进了学生良好、健康地成长。
本人就问题型研究模式的课题进行了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做了一番有益的尝试,其具体过程如下:
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自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科学都可以成为其研究课题。课题还可分为问题型研究模式、资料型研究模式、模块型研究模式和实践型研究模式四种。而问题研究模式的程序为:提出问题—→设计调查方案—→组织实施调查—→整理、提炼资料—→分析、重组资料—→完成课题论文。
(一)充分的准备阶段
1.认真学习,统筹组建
组织参加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学习专题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常识: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调查工作的方法与步骤、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课题总结、成果的展示与汇报等等。
研究者根据其环节,进行小组的自由组合:确定研究小组的成员——选出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责任心的小组长——讨论安排各成员的分工,如负责外出联系的、负责现状数据调查的、负责文献资料或网络信息查寻的、负责文字资料整理与打印的等等,这样由5~6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同时,根据所选课题的内容,寻找适合的指导教师或专家。
2.科学选择,确定专题
科学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科学研究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因此要提出一个既有科学价值,又适合学生实际研究能力的研究性课题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找好研究的切入点,课题的选择、课题范围大小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特别注重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操作性。
(2)自主发展的原则。“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动力可激发主动性”。课题的选择必须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必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地理事物,因此乡土资料和资源是研究性学习可资利用的最佳素材。我们以“垃圾”这个国内外极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为契机,引出“梅城镇垃圾的危害与处理”专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能力。
(3)创造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课题的选择既要新颖、有创新性,又要实际、有实用性。以“梅城镇垃圾危害与处理”入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有创造地、大胆地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二)课题实施研究阶段
1.制定周密计划
课题研究小组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根据所研究的内容,认真讨论、精心设计最佳的活动方案:选择调查对象——计划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条件——选用调查手段——研究调查进展——预期调查成果与完成时间等,最后经教师指导,由小组长执笔,认真、规范地填写好课题计划表。
2.丰富资料的收集
研究者按照课题组制定的周密计划,自主地、有条不紊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1)实地调查:由于目前的教与学的空间长期局限在教室里,学生开展调查和实践的技能难以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利用这一契机先行一步,加强此方面的技能培养,指导他们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去探究,即要求每个学习者各自准备一本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和各方面的收获,如:认真观察并记录自己身边的环境,注意家人及周围生活垃圾的日积量和处置方式;到本县最大的市场(梅花园市场)、最主要的街道(解放大街)和台山公园实地观察环境状况并适时进行拍照,记录行人、游人、周边商店店主乱扔废物的情况,并了解垃圾的种类与危害,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到本县唯一的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日处理量、处理办法和处理效果;观察并记录街道清洁工清扫环境的时间和次数,观察清扫前后的环境,从中反映出我县公民的环保意识。
(2)访谈调查:在访谈之前,要求学生适当分工、做好提问的充分准备,尽量获得并记录详实的资料,但也必须做好受冷遇或其它阻力的心理准备。到县环保局、环卫局了解我县卫生环境总体状况,了解当地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与处理效果,了解我县垃圾的来源与数量,了解我县政府方面的计划与政策等;到县电瓷厂、私营陶瓷厂了解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与处理办法;精心设计“梅城镇垃圾调查问卷”,到人口活动最频繁的街道、市场分发调查表;耐心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等。
(3)查阅资料:研究者可以依据教师所提供的一些参考资料,也可以自己上网搜索或到图书馆查阅,查获有关垃圾污染物的分类、危害及垃圾处理方面的信息,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寻找最适合我县的垃圾处理方法。同时争取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心、理解、支持与参与;帮助他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会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多渠道收集资料;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以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心理和技术问题;培养他们与社会的交往技能。教师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成为整个实施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他们的咨询者和资料提供者,但教师指导中不可包办、不可喧宾夺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和兴趣,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自行探究学习。
3.筛选资料,完成论文
对所收集的繁多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必须进行详细的分类、筛选、加工处理,分析归纳出我县垃圾产生的危害,提出:如何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如何减少乱扔废弃物?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的讨论与总结,并以恰当方式表达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撰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自垃圾问题研究以后,研究者及家人、身边的同学已广泛关注环境质量,对自己的生活垃圾不再随意丢弃,努力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论文的展示交流
撰写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向全班同学展示,由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反思、交流研讨,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研究者再作进一步的修改、论证。此过程中不仅给了学生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也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尝试到成功的甘甜,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质疑、应变和合作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升华。
(三)课题评价阶段
研究性学习活动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理解、能力发挥、情感投入、个性表现、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所以评价必须是综合的、多元化的。而且学生各种能力是体现在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因此评价应该是重过程、重能力、重成长的、动态的。同时它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研究,因而评价还要注重全员参与、重体验、重应用,具丰富性和灵活性。
我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评定活动水平:①从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身边的地理问题;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的知识,并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的情境之中。②从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学生成果交流的口头表达、合理性、绘制图表的正确度、分析所研究结论论据的科学性、小论文写作水平及成果的实用价值来衡量。③从学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判断能力与发展状况、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④从学生设计过程的周密性与可行性,讨论、实地调查、探究活动中的动手、合作性等具体表现来评价。⑤学生的互评与自评相结合,教师的评语与等分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
三、研究性学习存在的缺憾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新课程,我们对它的探索还刚刚开始。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其中还存在不少缺憾,还有许多值得探索与完善的地方。
1.对研究性学习开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活动经费、场地、设备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2.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研究仅仅是模拟性质的研究,但真正的科学研究不应是以完成一篇论文为最后的结果,而应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而学生的研究成果如何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是否还应该有检验反馈阶段,还有待于论证。
3.研究性学习开发者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个别课题组的研究者在开发上粗制滥造,对问题缺乏整体的思考、研究的深度较肤浅、资料收集渠道少、调查问卷设计不够完善、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沟通与合作不够默契,对提出的问题而寻找的解决办法和能力不够高,撰写的调查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4.对高考升学有一定的冲击。学生外出调查需占用一定时间,与正常的教学秩序相冲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作息制度,影响了部分同学的学业成绩。而且学习过程的管理难度大,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师,必须每次参与他们的活动,工作量大。
四、研究性学习前景看好
21世纪,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进行着各种改革和探索。研究性学习是对未来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和知识经济挑战的最恰当、最好的应答。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向纵深方向发展。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素质教育的终身教育观,都寓示着地理研究性学习使未来充满希望。研究性学习将会有更大的、更好的、更快的发展。
1.研究性学习有必要也有可能延伸到初中、小学阶段,将会向各学科教学中渗透。
2.专题研究性学习虽不大易出“大”成果,但它看得见、摸得着,实用性强。在今后,学校将会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活动的时空,届时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深度会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更加深化,作为未来关注的热点——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3.未来应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他们的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其效果将会更佳。
4.今后还需进一步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研究型课和其他必修课学习时间的关系、学习过程管理与学习评价的关系、师生的关系等。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利用好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研究性学习就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