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 161000)
摘要:脑梗塞早期诊断是目前医学影象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患者在早期及时治疗,缺血组织还有机会得到挽救,治疗越早效果越佳,后遗症越少。因此,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及时有效地进行溶栓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预测缺血半暗带并提示临床预后,结合同期CTA图像,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形态学改变,对超早期判断梗塞部位、缺血范围和程度等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体层摄影术;CT血管造影
脑梗塞早期诊断是目前医学影象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脑梗塞发病6小时之内属超急性期,6-24小时之内为急性期。患者在这两期之内及时治疗,缺血组织还有机会得到挽救,治疗越早效果越佳,后遗症越少[1]。因此,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及时有效地进行溶栓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螺旋CT平扫对亚急性期脑梗塞检出率较高,但对超急性及急性期脑梗塞的检出不敏感,应用螺旋CT脑动脉造影及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提高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塞的检出率。收集整理我院2015年9月-2018年2月间采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和CTA对45例超急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诊断,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2016年9月-2018年2月间采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和CTA对45例超急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像诊断资料,所有病例临床怀疑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男30例,女15例,年龄为42-66岁,所有患者均在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出现的6小时内行16层螺旋CT平扫、CTPI及CTA检查,在发病后1周复查CT平扫。
1.2螺旋CTPI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iance 16螺旋CT扫描机,扫描范围24mm,4个层面,每层层厚6mm,延时时间4s,连续扫描45s,扫描速度1转/s,电影扫描,120Kv,200mAs,矩阵512×512。平扫排除脑出血后,根据临床症状选择灌注层面,多选基底节层面。基底节层面扫描范围覆盖了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通过20G的静脉留置针静脉团注碘对比剂,注射速率5ml/s。将扫描获得数据传至2.0工作站,利用Brain perfusion专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行基底节层面灌注的图像选ACA为输入动脉,上矢状窦为流出静脉,获得局部脑容量、局部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和到达峰值时间等灌注参数图。头颅CTA扫描以OM为基线,颈部CTA扫描以C4为基线。矩阵512×512。准直16×0.75mm。球管旋转一圈0.5s,床进14.75mm/r,实际扫描时间8-9s。启动扫描延时时间主要根据Bolus自动跟踪技术确定,部分由CT操作人员根据经验确定,通常16-20s。扫描所得容积数据主要重建层厚0.8mm,间隔0.4mm的横断面图像。后处理主要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CT仿真血管内镜。
1.3结果
根据灌注参数图,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复查头颅CT,将CT复查低密度区归为缺血中心区,周边非低密度缺血区归为缺血半暗带,对侧大脑半球相应区域为正常对照区,在病变区及对侧大脑半球相应区域,根据缺血范围的大小采用人工手动方法,分别选择1-4个感兴趣区,ROI的选取尽量避开血管和脑沟。入选的45例病例,38例超急性脑缺血患者的头颅CT平扫未发现明确的病灶,7例头颅CT平扫仅发现局部脑沟较对侧变浅,为可疑脑缺血区。所有病例CT灌注图上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缺血区,其中23例患者复查头颅CT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患侧rCBF值低于对照值的40%的脑组织,rCBV明显减少,均发生梗死;患侧rCBF值大于对照值的60%的脑组织,rCBV无明显变化或仅有轻度下降或轻度升高,均未发生梗死;rCBF值界于对照值的40%-60%之间的脑组织中15例rCBV减低,2例发生梗死。CTA发现大脑中动脉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4例,大脑前动脉狭窄5例,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狭窄8例,未发现异常6例。
2.讨论
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CT灌注成像可以确定缺血半暗带,从而间接判断栓塞血管。但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前后栓塞,溶栓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异[1],另外由于个体血管构筑及侧支循环情况的不同,CT灌注成像判断的血管栓塞部位可能存在差异,如MCA和ICA(颈内动脉)梗塞在CT灌注成像上可能无明显差别。CTA检查能清晰显示5-6级分枝血管,以下分枝血管很难显示,故7例脑缺血患者CTA检查未发现异常,笔者考虑为5-6级以下小分枝血管的栓塞,CTA未能显示。
脑血流灌注压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时,机体可以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来维持脑血流的相对动态稳定。缺血半暗带是指梗死核心区周围的脑组织,局部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性低灌注所造成的神经元功能发生紊乱但尚有抢救恢复的可能性[2]。缺血半暗带不稳定,具有高度的动态变化性,既可恢复正常也可以进展为脑梗死。本研究发现患侧rCBF值低于对照值的40%的脑组织,rCBV明显减少,均发生梗死;患侧rCBF值大于对照值的60%的脑组织,rCBV无明显变化或仅有轻度下降或轻度升高,均未发生梗死;rCBF值界于对照值的40%-60%之间的脑组织有15例rCBV减低,发生梗死,与很多学者研究证实相似[3],CT灌注成像可以预测半暗带,即CBF中等度减低时,CBV无明显变化或仅有轻度下降或轻度升高,此时,缺血区微血管管腔受压、变形、闭塞的程度较轻,在灌注参数图上表现为CBF灌注减低,而CBV基本正常;当CBF及CBV均明显减低时,提示脑局部微血管管腔闭塞程度明显、微循环发生障碍,脑组织发生梗死。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预测缺血半暗带并提示临床预后,结合同期CTA图像,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形态学改变,对超早期判断梗塞部位、缺血范围和程度等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海栋.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24:17-19
[2]林燕.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及其分期[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37:82-86
[3]刘银红.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39:13-17
论文作者:郑伊雄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动脉论文; 急性期论文; 螺旋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脑梗塞论文; 缺血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