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_高蕊 王梦月

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_高蕊 王梦月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 西安市 710100)

项目名称 运用绘本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合理性研究 项目编号2795

摘要:中班是幼儿掌握性别概念并形成良好性别偏好的初始和关键时期。近年来,幼儿性别教育日趋受到社会及家庭的重视,性别角色的形成正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西安市某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根据调查中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剖析,提出提升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的教育建议。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为其日后处理性别关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班幼儿;性别;性别角色;性别概念

一、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水平不平衡且存在认知偏差

从笔者的调查分析来看,中班幼儿已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但是性别稳定性与性别恒常性认知还有待提升;幼儿对自身性别认知的正确率要高于对他人的性别认知;幼儿之间因家庭环境、性格、年龄、理解能力等不同因素导致认知差异,幼儿性别认知能力高低不一,有的幼儿能很清晰地表达男女性别从生理上的差异,有的幼儿在对他人性别认同上依旧存在困惑,不同幼儿性别概念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受访的幼儿在性别概念认知上体现出了个体在发展水平中的不平衡。

2.中班幼儿对性别概念认知体现思维的简单性与直观性

在访谈结果整理中发现,幼儿对性别概念认知较为浅薄,他们的解释仅停留在表面,难以从事件的内在层面分析原因。例如在测查性别认同中,幼儿都能作出辨别自己或他人性别,但问起缘由,他们只能从外貌、发型等外显条件作出解释,他们难以从生理属性来解释性别不同的原因。在提问“为什么你长大后不能变成男孩子?”,幼儿的回答仅有明显主观色彩,多数幼儿会依据个人的想象或情绪来判断。这与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也有直接关系。

3.中班幼儿未形成完整性别恒常性认知,对性别角色存在刻板印象

研究结果表明,中班幼儿在这一时期,性别恒常性认知开始发展:大部分幼儿开始意识到一个人不论外在发生何种变化,其性别都保持一致,但当改变他人的外部双特征条件时,幼儿会出现严重理解偏差。幼儿回答多来源于刻板记忆,并不能从本质理解:因生理器官在自然状态下发生改变因而性别不会改变,并未形成全面的性别恒常性认知。在访谈中,在性别恒常性测量中,幼儿多以发型、装扮、玩具等外型因素来进行性别判断。

(二)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问题的成因分析

1.中班幼儿自身年龄特点决定其性别认知能力有限

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活动情景和活动形式来理解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较为直观且缺乏生活经验,因此他们会认为小雷穿了裙子梳了长发就会变成女生。这一时期幼儿好奇心强且富于想象,他们常常会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融入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如部分幼儿会认为“施了魔法以后就能改变性别”。这一阶段幼儿基本树立了正确的性别认同,理解了性别稳定性,但对性别恒常性理解仍有偏差。

2.中班幼儿教师性别概念认知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有待提升

笔者在实习中观察发现,教师在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内容多在生活活动中体现,如:指导幼儿分性别排队,男女分厕等。这些教育内容仅涉及简单的性别角色认同,很少体现性别角色生理差异、性别平等的内容。笔者整理了中班一学期的集体教学活动方案,仅有5次活动与性别教育有关,总体开展次数少,且课程时间分布不均衡,随机性较高。幼儿教师在开展性别教育时,多体现在生活活动上,幼师会根据幼儿生理性别的不同引导幼儿分列排队取餐、如厕、挑选玩具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幼儿性别认同,强化性别意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并不利于他们双性化人格的养成。教师对幼儿这一时期性别认知教育的内容并不熟悉,重视程度不够,在访谈中也能发现教师不知道如何向幼儿讲授性别教育知识,讲授方式较单一,多以口头说教为主。

3.中班幼儿家长性别概念认知教育观念、方式、内容缺乏科学性

访谈结果表明:部分幼儿家长认为这一时期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可有可无,对幼儿性别教育的意识薄弱,缺乏对幼儿进行科学性别教育的重视。另一部分虽有教育意识,但是表示不懂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性别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羞于表达对幼儿隐私部位的解释,对复杂抽象的生理性别特征难以用幼儿听懂的方式解释,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一些错误性别认知与刻板印象,以及单一固化的性别角色期待。在性别教育内容上,也仅局限于口头告诉幼儿的性别,并不会更深入地帮助幼儿理解性别角色、性别生理差异等知识。

4.社会及其他因素

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也会让好模仿、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幼儿对性别认知产生错误认识。如幼儿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男性教师较少,也会对幼儿性别角色形成产生一定影响。笔者在对实习所在幼儿园中教师人数进行整理时发现,该园41名教师中,仅有2名(4.8%)为男性教师,这并不有利于为幼儿创设性别差异发展的环境。现代社会中,一些大众传播媒介也会传播相关性别角色的标准和规范,例如: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等。由于网络环境复杂,受一些日韩偶像人物形象影响,男孩子阳刚之气逐渐丧失,他们“男扮女装”的穿搭、言语行为,以及错误的性别角色观念,会误导幼儿觉得:性别可以依据外部条件进行改变,这些错误性别角色观念和行为,会使幼儿产生错误性别概念认知。

二、提升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能力的教育建议

(一)结合中班幼儿认知特点进行教育

1.以幼儿的方式解读性别认知概念

中班幼儿的认知与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性别认知教育更高效且易被接受。例如可以通过童谣创编、绘本阅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可以和幼儿共同阅读性教育绘本《我的弟弟出生了》,可以直接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性别差异,进而从生理方面对性别进行正确认知和归类。

2.适时基于幼儿好奇心科学地有问必答

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在这一时期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他人,会对性别的生理、心理差异产生诸多疑问。在幼儿发现差异并提出疑惑时,成人应当引起重视并采用适当的策略来保护、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当孩子问一些性别隐私部位时,成人也应坦然科学地作出解释,正视问题而非搪塞。成人需要不断学习性别教育知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更科学准确的回答和知识延伸,从而引发幼儿将性别认知内化于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依据中班幼儿思维、记忆等特点教育

中班幼儿在这一时期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所以他们容易对性别固有特征产生混淆,对抽象事物理解程度较低,只以直观看到的表象作出答案结合这一特点应该在教育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亲身体验,避免一味说教。例如:在角色游戏中进行浸入式地体验学习,让幼儿体验不同性别角色。中班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开始发展,且能学易忘。结合这一特点,成人可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性别教育知识,让幼儿更全面地理解记忆性别概念,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巩固,提供给幼儿思考和锻炼的机会,助其深入理解性别恒常性。

(二)提高幼儿教师性别认知教育意识与能力

1.树立正确性别角色观念,提高性别教育意识

教师作为中班幼儿的直接接触者和教育者,其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育行为。应该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克服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在教学中言传身教,对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养成起示范良好的作用。例如在玩具摆放中,可以把洋娃娃、奥特曼玩具都放在一起,图书角也摆放现代化的绘本,不止局限于固化的王子拯救公主、男强女弱的故事书,供幼儿自由选择,尽量减少孩子眼中的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

2.丰富性别认知教育内容,有计划性开展性别认知教育

对于中班幼儿的性别认知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让幼儿有正确的性别认同,中班幼儿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关注他人,因此更需要引导幼儿理解性别差异,了解社会性别,树立性别平等的观念。例如根据访谈结果,幼儿这一时期已出现性别恒常性认知,但是对他人的性别恒常认知存在困难,教师就可以此为教育契机,有计划地开展性别教育。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性别教育内容纳入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计划中,根据幼儿的掌握程度进行内容的甄选与深化,循序渐进地开展性别认知教育。

3.创新性别认知教育方式,以多种形式进行性别认知教育

教师也可以利用动画、图片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隐私部位,幼儿直观理解性别生理差异。一些性别教育主题绘本采用一系列比喻,用温暖美好的画面,将幼儿性别差异,隐私部位等科学概念变得浅显易懂,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接受能力,也有利于幼儿更加高效地习得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多创造情境引导幼儿体验式学习。教师可以结合性别角色教育的绘本,让幼儿体验不同性别角色去做不同的事情,在理解绘本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尝试不同性别的角色,在游戏中体验性别差异,提升性别概念认知。

(三)提升家长的性别认知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

1.树立正确性别认知教育观念

幼儿的性别认知观念是通过其对周围的观察和模仿而习得的,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性别心理和行为模式都会对幼儿产生较强的影响。家长需要抛弃性别刻板观念束缚,淡化成人世界所固有的性别框架。鼓励有价值的特质,而不是性别特质。例如坚强勇敢这些并不是某一类性别的专属特质,也应培养女孩的这类特质,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以身教来告诉幼儿性别是平等的,从小帮助幼儿建立两性是平等、互助尊重的关系,这对幼儿来说也是很好的人格教育。

2.提升自身性别认知教育素养

家长作为幼儿的直接教育者,在认识到幼儿性别概念认知重要性的基础上,更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这就需要家长了解幼儿性别角色认知与发展的特点,了解幼儿的思维与记忆特征,不断扩充性别认知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科学地回应幼儿的好奇心理。避免单一地灌输式说教方式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可在各种生活情境中以多种方式让幼儿体验性别角色,也鼓励男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鼓励女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在购买玩具时避免刻意以性别分类等。

3.榜样示范,为中班幼儿进行正确性别角色引导

“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中班幼儿注意开始关注到他人,观察与模仿能力在这一阶段很强,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会成为孩子观察与模仿的范本,会影响幼儿观念与行为。在这一阶段,家长需要创造科学的家庭性别文化氛围,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即互相认同对方的角色并互相尊重,父母的日常装扮与形象,也要各自承担自己的性别角色,不要刻意混淆幼儿的性别打扮,为幼儿树立正确性别角色榜样。

(四)创设有利于中班幼儿性别认知发展的环境

1.将性别认知教育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作为隐形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性别认知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例如在室外活动区创设中,游戏体验为幼儿性别角色内化提供动力。应当以锻炼作用的不同来进行活动区域创设,尽量避免完全男性化或女性化的区域划分。在精神文化环境创设方面:幼儿园也应提供机会,在教师入职前进行性别教育培训,引入先进科学的性别认知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教师形成性别平等意识,进而创设男女平等、相互尊重的教育环境。

2.引进男性师资,优化幼儿园保教队伍性别比

幼儿园作为中班幼儿直接教育环境,对幼儿性格形成、气质改善、自身角色的定位及个体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幼儿从出生就会在偏向于女性化环境长大,例如妈妈进行哺乳喂养,幼儿园接触到的也大多是女性教师,女性教师富于爱心和耐心,容易与幼儿亲近,但是在对幼儿的性格塑造中也存在弊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同样需要男性教师的气质影响,当下幼教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幼儿园需聘用更多男性教师,为幼儿提供更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如在体能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等,以构建更利于幼儿性别认知发展的心理环境。

3.净化网络媒体环境,为中班幼儿提供正确性别角色行为典范

幼儿的性别角色行为是通过模仿和接受直接或替代性的强化而获得的。大众媒介在宣传中,不能只注重娱乐,更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形成正确的的舆论引领。一些大众媒体在创作时,女性形象多是温柔细腻,男性形象多是粗犷坚强,提倡正向积极的人物形象固然没错,但也尽量避免宣传单一化、刻板化的性别角色形象,多提倡丰富多元的人物形象,例如让幼儿知道女性一样可以追求独立勇敢等美好品质。努力建构积极、正确的性别文化取向,为幼儿形成正确性别角色提供有益环境。

参考文献

[1]洪琴.儿童性别概念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J].文教资料,2018,24:160-161.

[2]张新华.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现状及教育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9):183-185.

作者简介:高蕊(1997.12-),女,陕西榆林人,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论文作者:高蕊 王梦月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_高蕊 王梦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