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杨铎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杨铎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50

摘要:从河道治理的实践来看,一些工程措施的使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这和河道治理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为了有效的避免此类现象的产生,本文主要对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引言

近年来,水利工程数量和规模有了较大提升,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节能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要想确保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首先要改善生态环境。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贯彻落实生态理念,能够在确保河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1生态水利的重要性

①现阶段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现象需要生态水利来进行改善。我国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充分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所以积极的进行了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工作,虽然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口的大量增长造成的资源消耗并没有减轻我国的环境压力。再者,过去的水利工程建设过于强调对自然的改造,忽视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引发了环境的恶化,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我国面临了巨大的生态压力。为了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生态水利是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②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水利发挥作用。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必须要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面下大工夫,因为只有环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挥作用。换言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生态环境的好转。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将水工建筑物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而且利用生态堤坝等可以有效的恢复河湖的原生生态环境,这样可以实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简单来讲,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环境的问题得到解决,经济的可持续性自然增强。

2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2.1恢复河道原有生态环境

在保证河流正常的通航及防洪能力的前提下,更加完整地保证河道水域内的环境以一种更加自然原始的形态呈现对河道治理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应尽量保证河道走向更接近于自然状态,河岸线路平顺,宽窄适中,避免出现人为改造的不合理线路。同时,要重点考虑河道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要将水域内与岸边包括进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考虑,延长系统的食物链长度,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还应增加沿岸的植被绿化情况,尽量选择适宜在水边生长的同时对生态系统内其他动植物的影响较小的植被品种。在修筑河堤及沿岸景观时,也应尽可能地选择自然石料及其他材料,既保证了景色的美观和谐,也有助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稳定发展。

2.2自然化河流建设

形成水域、改善环境质量、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形成气候和气象变化等都属于水的自然功能。河道治理需要对水的各种自然功能进行充分利用,根据河流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有效融合水环境和城市各项机能,实现河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发挥,对城市气候进行有效调节,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和谐宜居的居住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自然化河流建设,尽可能减少人工对河流的干扰,营造出一种具有自身个性特点、长期稳定且具有生态效益的自然化河流,对河流原有的自然风貌进行保持、重现和创造。建设自然化河流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河流防洪排涝功能,还能有效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富有魅力的水边环境是自然化河流建设的重点,这也是对水环境的一种延伸。

2.3河道断面规划

河道具有多种功能,如排洪排涝、灌溉功能和旅游功能等,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河道断面形式的选择应当根据其功能要求,同时考虑河道的过流能力、槽蓄能力以及城市发展需求等,确保河道断面设计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选择河道断面时应当融入生态化理念,在满足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于生态要求、景观要求等进行充分考虑,提高河道空间利用率,实现河流的生态化建设。

2.4生态河堤建设

就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生态河堤建设是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应用的重要方面。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所谓的生态河堤主要指的是对自然河堤进行人工恢复的人工护岸,其不仅保持了河床的原有功能,而且具备了渗透性,能够将河岸和河床之间的水分交换功能以及调节功能进行保持。另外,生态海底还具有较强的抗洪功能。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生态河堤具有3种基本的类型,①自然原型护岸,此种类型的河堤,一般的保护物都是植物,包括柳树、芦苇等。②自然性护岸。和第一种护岸相比,此种护岸在护底有天然材料的增加。③人工自然性护岸,其在第二种护岸的基础上增加了混凝土等材料用来强化防洪的功能。从生态河堤的具体建设来看,其需要遵循4个方面的基本原则。①要遵循经济性原则,此原则的坚持意味着在护岸建设的时候不仅要保证其基本的功能,还要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降低。②协调性原则。所谓的协调性原则指的是护岸的建设需要与周边的环境实现协调,从而达到美化环境,减少刚性结构的目的。③多孔性构造原则。此原则的利用主要的目的是保证护岸、河堤与河水的充分接触。④自然性原则,此原则的利用要求护岸建设时采用的材料多为自然性材料。最后是亲水性原则。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水利工程数量和规模都有了较大提升,许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包括水土流失、环境破坏、生物物种灭绝等,因此,人们开始关注生态水利建设,在发挥河流基本功能的同时保护河流自然环境。在生态河道治理过程中,必须对治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河道治理方案,充分实现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营造和谐的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赖建波.生态水利理念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3):141-142.

[2]喻尚伟.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运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7(32):288-289.

[3]宋阳,张弘.应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理念增强河道生态系统功能[J].吉林农业,2017(15):57.

[4]王艳艳.探析生态水利在河道中的整体规划[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9):97.

[5]王森玉,贾付增,曹道魁.创新生态水利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3):35-36.

论文作者:杨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杨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