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小学语文写作指导教材及教学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语文论文,两岸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写作需要教师指导,写作同样需要专业性的写作知识,儿童写作也不例外。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儿童写作(本该指18岁以下孩子的写作,这里特指小学生写作),应该是写话、习作,不需要什么写作思想、知识、技巧,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就行了。这些说法没有错。但课堂上没有必要的基本的写作思想、知识、技巧的导引,让全体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这一要求,很难很难!因为这一要求不低呀! 再比如,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与内容有条规定:“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笔者认为,“不拘形式”不是不要形式。“不拘形式”,应该先有多种形式,才能“不拘”!那需要给第二学段的学生讲哪些形式呢?老师们清楚吗?老师们都模模糊糊,课堂上怎么讲?如果不给学生讲,“不拘形式”能达成吗?而这一要求中的“写清楚”,什么叫“写清楚”?如何写清楚?难道不需要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来支撑?像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与内容也有条规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什么是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要不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概念?“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虽然前面有“简单”两字,但简单不是没有,简单应该指简单的知识与技巧呀!这个简单,教材中如何体现呢? 大陆正在使用的十多套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少见到儿童需要的文体知识。什么是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如何开头与结尾、写段落、命题作文等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方法都看不到。所以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儿童写作方面真的难教,无数教师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随便为之。 台湾正在使用的三套教材(康轩版、南一书局版、翰林版)都从三年级开始编入写作知识,每册都有。笔者从写作的起始年级(三上)来看教材编写及教学思考。 康轩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关于写作知识有:介绍物品(第一单元)、认识段落(第二单元)、认识直接引述和间接引述(第三单元)、认识成语(第四单元)。我们来看一看第三单元的“认识直接引述和间接引述”教材是怎么编的。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有时候会把别人的话引用到文章中,就是“引述”。 引述可分为“直接引述”和“间接引述”两种: 1.“直接引述”是一字不改的引用某人说的话。 2.“间接引述”是经过第三者转述某人说过的话,不用引号、冒号呈现。 奇奇说:“以后我会善用时间,努力用功。”(是“直接引述”,将奇奇说的话用冒号、引号呈现。) 奇奇说以后他会善用时间,努力用功。(是“间接引述”,将奇奇说的话通过第三者转述呈现。请注意前后两个句子中“我”“他”的改变。) 阿雄很好奇地问阿婆:“为什么您的心地这么好?”(是“直接引述”) 阿雄很好奇地问阿婆,为什么她的心地这么好?(是“间接引述”) 最近,我用上面的内容做了一个实验。在三年级一个班讲了这一内容,另一个班没讲,然后让学生以《爸爸对我说》为主题写篇短文,每班50人。没有想到学生交来的文章差异很大,特别在写说话学引用方面,没有讲上面内容的班级,80%以上的学生写得有问题,而另外一个班只有两人双引号出了错。而我在课堂上讲“直接引述”与“间接引述”,只是让学生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也就是读了两遍,没做任何阐述,也没有专门的强化训练。这一实验让我明白,这类写作知识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翰林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关于写作知识有:认识诗歌(第一单元)、认识成语(第二单元)、日记的写法(第三单元)、练习访问(第四单元)。我们来看一看第三单元“日记的写法”教材是如何编写的。 日记,是记录自己生活里真实发生的事。把一天中所看到、听到或想到,印象最深,感受也最深的事写下来,便是一篇日记。例如:《赏鸟去》一课就是作者写自己到大肚溪口赏鸟的日记。 1.日记的取材内容,没有限制。 读了一本好书,看了一部好电影,你可以把心得感想写在日记里;至于内心的想法或生活里得意的事、失意的事,也都是日记的好素材。 2.日记的表达方式,不受限制。 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不论记叙、抒情、议论,或是诗歌、散文,有的人甚至还会在日记里加上插画呢! 最重要的是,别忘了在第一行写上日期和天气呵! 翻阅十多套大陆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三至六年级多套教材也有日记的教学任务。 人教版国标本教材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这样编排习作: 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再写一则观察日记。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要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是在四年级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编写的,名称是“坚持写日记”,教材是通过7幅图(其中有3幅学生的日记作品图)来引导学生写日记的。 两岸教材对比,可以发现各自的侧重点及编写形式。台湾编写的这一内容是在日记体的课文学习之后编写的,在这一内容中明确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写日记(记录自己生活里真实发生的事),什么是日记,写什么内容,选择哪些形式去写,还有特别提醒。这样的教材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自学就能明白)。人教版的这一教材,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写观察日记,也没有给学生明确的日记概念,写观察日记的方式方法也没有交代,写日记应该注意的事情也不清楚。有的老师会说,这在阅读教学中会教的。可是我看了写这篇日记之前的所有课文,没有发现日记体的阅读课文。 苏教版国标本在日记写作方面安排得有些迟,教材通过7幅图让学生明白如何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一幅图是关于读日记类书(如《雷锋日记选》《鲁迅全集》等),一幅图中的黑板上写着如何养成这一习惯(①持之以恒;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③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还有两幅在班级、家中认真写日记的图及有3幅标准的日记图。这一编排一是告诉师生向有关书籍学写日记,二是日记的内容,三是照有关图片内容的样子写日记。但为什么要写日记,日记的概念,写日记方式的多样性,特别提醒之处,也不太明晰。而在这一内容教学之前,苏教版教材也没有出现日记体的课文。 南一书局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关于写作知识有认识“明信片”(第一单元)、段落的作文指导(第二单元)、什么是命题作文的作文指导(第四单元)。下面来看一看“段落”及“什么是命题作文”的作文指导,教材是如何编写的。 作文指导——段落 用一个以上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义,组成文章的一部分,叫作“段”,或称为“段落”,通常以换行、空两格来表示分段。 大部分的文章,都可以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个段落。开头段点出全文的主题;中间段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可分成几小段);结尾段则要强化文章的主题,使文章自然地收尾。 例如,写《我爱游泳》,可以这样分段:海峡两岸小学语文写作教材与教学比较研究_命题作文论文
海峡两岸小学语文写作教材与教学比较研究_命题作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