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辅导”靠谱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靠谱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今,如果你是家长,如果你的孩子马上要参加小升初、中考或高考,那你不可能没听说过“一对一辅导”,如果你真的没听说过,那你肯定看到过老师或别的家长惊讶的表情。此话没说过头。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无处不在的一对一辅导的广告,“个性化教育”、“快速提分”、“名师一对一”、“重点中学名师授课”,让你躲都躲不开;手机短信、街头传单、网络弹窗更是轮番轰炸。家长见面会问:“你家孩子一对一了吗?”家长会上老师会提醒:“不行就找一对一吧,别耽误了孩子。”总之,没有参加过一对一辅导,你就OUT了!
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却没有碰到一个真正了解一对一辅导的家长,大多数家长反问记者:一对一辅导靠谱吗?价格合理吗?效果如何?所谓个性化教学究竟指的是什么?
价格没有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事一对一辅导的多为规模化培训机构,有的还是全国连锁,但没有规范的价格标准,而且都高得吓人。
家有初三学生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咨询过四家培训机构,其中两家收费每小时120元,一家每小时200元,还有一家VIP课程每小时收费260元。他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如果他的孩子一天上课两个小时,一个暑假下来得两万元左右。
家有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赵女士说,针对小升初的一对一辅导价格大致为每小时150元~200元,没有具体标准,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也可以跟培训机构讨价还价。“培训机构通常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做测试。他们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培训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配的老师不一样,收费也不一样。”赵女士说。
记者的一位同学曾在郑州一家培训机构就职,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他道出了一些内幕。他透露,培训机构的招生人员都是按签约的总价来算提成的,个个能说会道,经过专业培训,对家长的心态研究得很透,会千方百计让家长多订一些课时,多报一些科目,一个单子花上两三万很正常。至于价格标准,国家没有规定,各机构都是相互参考,自行定价,而且随机性很强。为了吸引家长多订课时或为了在竞争中打压对手,也会打折,但不会让利很多。针对小学生的一对一辅导,每小时不会低于120元,针对初中生的不会低于150元,针对高中生的不会低于200元。“再说,培训机构报价时已留有足够的虚头,等你砍价,这也是一对一辅导价格超高的原因之一。培训机构之间也在打价格战,相互提防着,对市场价格都特别敏感。”这位同学说。他听说过郑州有家培训机构最高报价每小时上千元,不知是真是假。
对于一对一辅导费用过高的问题,开展此项业务的“学大教育”副总裁邓强认为,个性化辅导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收费,如果孩子情况是短期的,那么费用并不是很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费用相对会高一些。
记者了解到,开展一对一辅导业务的机构大致分为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两类。全国性的有学大、龙文、巨人、学而思、京翰、安博、新东方、精锐、聚能、优胜等。这些机构网点众多,个个自称是一对一辅导和个性化教育的领导品牌。学而思、京翰、学大、巨人等机构已经进军全国数十个城市,拥有数百个学习中心。龙文教育近年发展迅猛,截至2011年底,已在全国55个城市设立教学点一千多家。地方性的一对一辅导机构更是数不胜数,几乎每个地级市和省会城市都有若干一对一辅导品牌。
之所以一下子冒出那么多一对一辅导机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根据教育行业投资分析数据,2011年前9个月,在美国上市并涉足一对一辅导业务的4家公司营业收入均超过1亿美元,分别是新东方(5.4亿)、安博教育(2亿)、学大教育(1.7亿)、学而思(1.2亿)。前9个月利润同比增速则分别为新东方(65.49%)、安博教育(27.77%)、学大教育(56.19%)、学而思(51.54%)。其中,一对一辅导业务贡献了不少利润。
名师都是幌子?
“名师指点”“重点学校一线教师查漏补缺”,这几乎是所有一对一辅导机构对外宣传的一致口号。实际情况如何呢?
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到一家培训机构暗访,被告知这里的师资都是本市重点学校的一线教师。记者问:“国家有规定,禁止公办学校的教师到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这些老师不怕被处分吗?”招生人员不屑地撇撇嘴,说:“谁不想业余赚点外快?他们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假期出来讲课,谁管得着?”记者再问:“那不会风声紧了他们中途断课吧?”招生人员笑道:“绝对不会!有合同约束着呢。您想啊,他们在学校老老实实上课才拿多少工资?还抵不上在这里上一周课的收入呢,孰轻孰重,他们自己会掂量。”
记者从培训机构内部人员那里了解到,公办重点学校的一线教师出来讲课的情况是有的,但不会太多,更多的是离退休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有的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但经过公司的包装培训,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了名师。从成本控制上也很好理解,现在一对一辅导机构竞争很激烈,名师没那么多,真正的名师要价高,用不起,而且真正的名师宁愿去上大课,挣得比一对一多而且省事。
郑州某重点中学教务处主任认为,在职的优秀教师去一对一辅导机构兼职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名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没有过剩的在职教师;其次,重点中学的优质资源和名校效应导致生源过剩,学校的优秀教师都是满负荷运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兼课;再次,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允许他们出去兼职。
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张锋老师说:“一对一辅导门槛很低,三五个人,租间屋子,摆些桌椅,发点传单,或者在窗户上安装一个发光字幕招牌就可以招生了,一些家教中心的学生,也开始打出一对一辅导的招牌了,其实和以前的家教没啥本质区别。”
巨人教育集团董事长尹雄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他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说:“巨人学校搞大班培训所用的师资很强,但是转到一对一辅导后,用这些老师成本太高,家长也承受不起,所以常到清华、北大请一些教育学院的学生来辅导尖子班学生。这些学生素质非常高,但是不太会讲课。”
目前,一对一辅导正处于快速扩张期。2011年底,信中利资本集团向龙文教育投资4.5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教育服务产业最大的一笔股权投资记录。快速扩张之下,分支机构的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师资力量能否跟得上?包括学大、学而思、新东方、龙文教育等在内的全国性公司,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据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介绍,龙文教育将投巨资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但是,通过公司的封闭式强化培训,能否培养出名师?培养出的是忠于公司企业文化的优秀员工,还是熟悉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有特点、有个性的教师?这本身就颇受争议。
花钱能买高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许多一对一辅导机构在招生接待处的墙上布置了醒目的板报,张贴着各类高分案例,有的有名有姓有照片,有的甚至有就读学校的名称和班级。当记者提出电话联系其中几位时,均被招生人员以保护隐私为由拒绝。
家长杜女士告诉记者:“商家的广告宣传不能信!那么多学生,花了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总会有一些是有效果的。效果好的,公司就拿来做样板,效果不好的,公司就会把问题推到学生身上,说这孩子怎么也学不进去,培训机构没有责任。家长没办法,只能吃哑巴亏,怪自家孩子不争气。”
家长陈先生则透露了更黑暗的一幕。2012年郑州中考分数公布没几天,某知名培训机构就私下散布消息,总分600分以上的学生,无论是否曾在该机构参加过培训,都可前往该机构领取3000元奖金,条件是留下分数条复印件,上面的考生信息供机构做广告用。随后,郑州的一家报纸就登出了整版的“喜报”,列出高分考生的姓名、考号、分数——当然,这些考生统统算作该机构的学生,一副桃李满天下的架势。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明真相的下一届学生的家长慕名前往,争相报名付款。
家长花大价钱让孩子参加一对一辅导,说白了就是希望拿钱买高分,但实际上未必能如愿。杜女士的儿子中考前参加一对一辅导补习英语,但两个月后,孩子在班上的考试成绩和排名反而下降了。杜女士找到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她,一对一辅导见效不会那么快,要有耐心。“像养花那样,慢慢等待花开”。中考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杜女士儿子的英语成绩又有下滑,而没有参加辅导的科目反倒维持在原有水平。
孔老师是杜女士儿子的班主任,她分析道:“一对一辅导听起来很诱人,但辅导的内容大多与学校的教学内容是重复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复习计划,有的学生因负担过重、学习倦怠而导致课堂精力分散,造成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的结果,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家长花了高价钱,学生补了课外丢了课内,岂不冤枉?”
孔老师提醒家长,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一对一辅导,家长不要盲目跟风。从教师的专业化能力、职业责任感到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学校都优于绝大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学生每天至少有七八个小时的在校学习时间,课外还得做预习和巩固练习,更需要参加一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除少数特殊情况外没有必要参加一对一辅导,过重的负担可能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适得其反。
什么是个性化?
一对一辅导打出的旗号是“个性化教育”,那么,个性化教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东西方基础教育都在倡导个性化教育或个性化教学,力图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但在我国,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普遍实行大班额教学,影响了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使得一些尖子生或学困生得不到充分的关注。社会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一对一辅导机构宣传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正迎合了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但一对一辅导机构所标榜的个性化教育,却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忽悠家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对于(一对一辅导)这样的所谓个性化教育,家长们当然是欢迎的,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分数嘛!而教育机构也认为,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案,并有专门的教师负责,这就是个性化教育,就是因材施教了。但以提高学生小升初、中考、高考成绩为目的的一对一辅导,并非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只是把学生培养成考场上的高分者。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一对一辅导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和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也与减负的精神背道而驰。”
熊丙奇进一步解释道:“李政道先生提倡一对一精英教育,他强调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而现在的一对一辅导,则只学答,把学生回答标准试卷的分数从50分提高到80分,就是硬本事。他们要真的搞个性教育,激励学生探究、创新,只怕家长反而不送孩子去了。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应该强调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展,要分析学生的个性,这和分析学科的弱项是两回事,要创造环境鼓励其个性发展,音乐好的就选学音乐、美术好的就选学美术,而不是放弃兴趣主攻中高考相关学科。”
洛阳某重点中学资深高三班主任白老师说:“个性化教育直以提高人的素养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量身定制个别化的学习计划,对学生学科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素质等进行全面培养。但是目前大部分培训机构所开展的一对一辅导,仅仅是一种学科学业辅导,并且应试的成分比较大。一对一辅导不等同于个性化教育,它们完全是两回事。”
学业规划专家张恒亮说:“一对一辅导说到底是市场行为,这不能全怪培训公司,家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家长的选择是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出发的。每个学生都有其天赋和特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个性化教育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开发出属于自己的职业潜能及生存发展的素质,从而实现各归其位,人尽其才。”
对于一对一辅导这个新事物,家长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用现代人的视角予以理性的分析。首先,一对一辅导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对学困生补差和优秀生培优或许有些积极作用,但家长切不可迷信,更不可轻信商业宣传和招生人员的花言巧语。其次,孩子在学校已经承受了不小的学习压力,家长应树立“合理减压也是提分”的理念,帮助孩子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效学习,而不应再用校外补习给孩子施加额外的压力。再次,家长不可有“花钱买分”的赌博心理,因为一对一辅导的价格很高,对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家长来说有压力,家长和孩子都容易对辅导效果寄予厚望,一旦效果不理想,又会背上更重的心理负担,孩子自信心受挫,还容易因家长的埋怨而诱发亲子冲突。最后,家长应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与校外辅导的关系,不要“无病乱吃药”,也不要“病急乱投医”。
总之,建议家长对炒作得轰轰烈烈的一对一辅导采取谨慎的态度,不浮躁,不跟风,不冲动,尊重教育的渐进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这样的家庭教育,岂不是更符合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