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行业之力创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智造创新峰会”为观众献上一场工业数字转型“盛宴”
9月19日,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智造创新峰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与“生态圈”中26家合作伙伴一起献上了一场工业数字转型“盛宴”。此次峰会,施耐德电气率先提出绿色智能制造理念,携手合作伙伴向专业观众呈现了1600多m2的全方位展示,并共同发布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工业企业提供覆盖咨询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控制以及维护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正如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所言,与合作伙伴一起,在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中为行业企业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服务,才能共赢制造未来。
此次峰会,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总经理麦俊彦,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工业智能事业部总经理王建宇,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宋杰明,中鼎集成软件公司总经理潘颖等与施耐德电气一起,聚焦绿色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等热点,分享对中国工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在峰会的8场平行论坛中,60多个精彩话题涵盖离散、混合与流程工业解决方案及工业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领域,为行业人士提供学习、交流、分享的机会与平台。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朝“工业4.0”迈进以及高新技术的兴起,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正成为工业战略发展的共识。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格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强烈:既要生产更优质的产品,又要以更智能的方式来重塑生产运营流程,还要将能效管理、绿色生产的意识深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
随着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电力数据不断激增,一方面这为电力企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但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为电力企业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待提升,且数据固化处理等方面的工作也比较薄弱。此外,在大数据化的发展趋势下,数据形式越来越复杂,对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新型电网规划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数字化的实现并非某个独立的企业或者组织能够完成的,绿色智能制造需要数字化线程贯穿始终,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要落地到行业具体应用场景,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包括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者、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终端用户等共同参与。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何维克认为,随着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不断扩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的案例将越来越多。
更重要的是,有时我们的耳朵告诉我们“这是极弱音”,但这只是我们的错觉。实际上,在多数作品中,“极弱”的往往并非旋律声部,而是旋律以下的伴奏声部。如果演奏者无法把伴奏声部(通常有较多音符)控制在极弱的层面,那就必须在旋律声部上多加力量,那么整首作品就显得过于粗暴。另外,旋律与伴奏声部都弹成“极弱”也是常见谬误。而控制伴奏声部的极弱则要求我们将重心保持在肘关节,并将肘关节相应抬高,此时,我们即可自如地通过紧贴琴键的指尖第一关节,以极其微小的动作控制声音。
此次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发布,开放无疑是一大亮点。对此,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认为,数字化时代,企业单打独斗早已成为过往,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不同类型的生态圈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融合共生的平台,以开放的心态共同服务市场,推动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将不断扩展,确保生态圈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此次发布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涵盖面向工业市场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即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软件分析与服务,同时覆盖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咨询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控制、维护服务四大阶段。
施耐德电气植根中国三十二年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与“生态圈”伙伴一路前行,并以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引领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随着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建立,在庞邢健看来,生态圈又被赋予新的内涵:“工业企业都能从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中融合共生,获得收益,这不仅仅是为了生态圈中的企业,更是为中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更多精彩请扫描二维码
标签:生态体系论文; 数字化服务论文; 绿色智能论文; 施耐德电气论文; 数字转型论文; 全生命周期论文; 全方位展示论文; 生态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