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测度及应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入产出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9)01-0043-06
一、研究方法及指标解释
所谓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拉动和推动两个方面,并分别由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测量。
表示一个单位的初始投入(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而是综合的)对国民经济的平均推动力。表示i部门初始投入相对于综合平均推动力的大小,然后按其大小排序,可以反映出不同部门初始投入要素对国民经济推动能力的差异。
二、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
在本文分析中,笔者将投入产出表中62个部门合并为38个部门,如表1所示。2005年我国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25个,大多数集中在第二产业,并且以制造业居多。位于前列的部门大多为装备制造业部门,这些部门的技术含量高且附加值大,属于高技术产业,它们的发展不但会产生较大的辐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我国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部门属于传统的轻工业部门,技术工艺相对简单,其产品具有最终消费的性质。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部门属于传统的重工业部门,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其产品具有中间产品和投资品的性质。
影响力系数小于1的部门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农业部门以及第二产业的少数部门。其中,影响力系数小于1的第二产业部门大多是能源部门,属于较为传统的重工业部门,这些部门主要是为其他部门提供原材料,属于整个产业链中的后向部门,因而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辐射力较小。
如表2所示,我国2005年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24个,大多数集中在原材料、能源和运输等基础产业部门。这些部门对国民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承受的社会需求压力最大,往往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近几年的油价上涨以及油荒、电荒等现象的出现,都充分说明了能源紧缺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感应度系数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产业部门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包括少数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
综合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类,如表3所示。Ⅰ类产业部门具有强制约和强辐射的双重属性,这类部门既是其他部门中间产品的主要供应者,也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且以中游产业居多,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Ⅱ类产业部门属于强辐射、弱制约的部门,这类部门发展较为成熟,以下游产业居多,如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等。Ⅲ类产业部门属于弱辐射、强制约的部门,大多为第二产业中的能源和原材料部门,考虑到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应该加强这些部门的改革和发展步伐。Ⅳ类产业部门为弱辐射、弱制约的部门,以第三产业为主,主要是发育不足或参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不够的产业。
三、2005年和2002年主要产业关联度比较
将2002年投入产出表中的62个部门也合并为38个部门,而且是在不变价格下建立的,与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相对应,使两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部门之间的排序、数值的变化能反映出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变化。
比较2005年和2002年的影响力系数(见表1和表4),可以发现三个特点。
第一,装备制造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位居前列。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在这两年的排序中都比较靠前。由于装备制造业产业链较长,对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且产品技术含量高,有较高的附加值,因此优先发展这些产业部门,不仅可以拉动其他部门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第二,采掘业和其他能源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排序略有上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由2002年的第11位、第19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6位、第5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分别由2002年的第26位、第31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23位、第26位。这些部门大多是传统的基础产业部门,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于这些部门来说,应当加快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三,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纺织业的影响力系数排序略有下降,这些行业为轻工业部门,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这些部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原因在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发展这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人力资本的提高,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渐加大,同时近几年国家对传统轻工业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调整,这些都导致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
比较2005年和2002年的感应度系数(见表2和表5),可以发现三个特点。
第一,重工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高于轻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废品及废料,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的感应度系数均位居前列,高于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等轻工业部门。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已经走出了以轻工业化为主导的阶段,正在“进入以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化阶段”。
第二,能源和原材料部门的感应度较高,排序上升较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感应度系数在2002年、2005年均在2以上,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值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感应度系数排序上升较快。这表明,在社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的过程中,能源部门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承受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压力,容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近几年油价上涨、油荒、电荒等现象的发生,都充分说明了能源紧缺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
第三,装备制造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排序有所下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排序分别由2002年的第21位、第18位、第22位、第26位、第15位下降为2005年的第25位、第20位、第24位、第29位、第18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制约作用也开始显现,并将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
四、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第一,国有经济应逐渐从Ⅳ类产业部门退出,进入Ⅰ类产业部门。根据国有经济控制力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要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具体表现为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起支配作用。Ⅳ类产业部门主要是发育不足或参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不够的产业,而Ⅰ类产业部门一般是处于战略地位的产业,可以将其视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国有经济逐渐从Ⅳ类产业部门退出,进入Ⅰ类产业部门,符合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政策取向。
第二,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装备制造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大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这些行业大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应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使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这也正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原因所在。为此,要加快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加大研发力度,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且还会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第三产业中大部分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小于社会平均值,表明它们目前的发展仍然是不足的,还滞后于其他产业,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所以,应该在体制上消除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依靠信息技术,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发展理念,推动金融保险业的发展,以此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
第四,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在我国,能源和原材料部门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制约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尤其是在2003、2004年经济飞速上升时期,煤、电、油、全面紧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虽然这两年情况有所缓解,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不可放松警惕。要进一步促进这些“瓶颈”部门的发展,尽快改变这些部门设施落后的状况,并制定相应政策,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进而有效缓解能源和原材料的供需矛盾。另外,还要在宏观上加强对能源和原材料产品的优化控制,实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