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突围策略初探论文_田小林

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突围策略初探论文_田小林

重庆市巴南区百节小学校 401322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农村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更是应该值得重视的一个特殊问题,本文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突围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求教各位专家和同仁。

关键词:农村教师 专业化发展 问题与突围

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需求,更是每个教师终身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在处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广大农村学校,在教学内容快速更新、教学方法日益进步和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的今天,要求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是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者,深谙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下面就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现状及其成长途径)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何谓教师专业化?其学术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更倾向于这样的理解,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培养教育专业道德、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形成教育专业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化”指的是一个过程,是指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在教育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过程。应有的内容为:教师职业道德、学科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等。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学设施简陋,资源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改革需要教学硬件的支撑,新课程的实验与进展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上个世纪90年代的“普九”攻坚时添置的教学设施或逐步被淘汰,或毫无用处。2007年,广大农村学校虽然实施了“农远”工程,但也只按模式二实施了配备,且仅限于中心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非基础学科专用教室的严重欠缺,教学设备设施的相对简陋,岂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课程资源丰富与否是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改设想也很难有实际的教育效果。广大农村学校校内课程资源本就匮乏,而校外课程资源呢,可供利用的也极为有限。没有孩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如图书馆;没有拓宽孩子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如科技馆;没有加强孩子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如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如网络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小学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小学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我们为课程资源不足而发愁,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更有甚者,诸如综合实践类课程形同虚设。当然,在新课程实施中,缺乏课程实施资源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更多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缺少课程开发的动力与意识。

(2)农村教师的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

①农村师资缺乏合理的输入与补充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资力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生活、工作条件的好坏。在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甚至包括子女享受更优质教育等条件诱惑下,使得城市里的教师不愿到农村从教,而大量年轻的、相对优秀的农村教师更是“打拥堂”似考调,致使农村教育日益缺乏优质师资。另外,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城市入学条件的宽松,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学校生源锐减,致使按学生人数确定的学校教职工编制数不增反减,农村师资更难以得到合理补充。

②农村学校缺乏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有的激励机制。坚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评价教师教育教学业绩和工作的方法,坚持科学合理的物质和精神综合激励的手段,坚持全面评价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工作作风,坚持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制定具备一定标准的、可操作性强的、合情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在广大农村学校仍需假以时日。

③农村教师培训制度亟待创新。现行的教师培训制度的弱点日渐显现——与实践有距离。推进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教师的知识存量不容乐观,底子薄,基础差,缺少同化新课程的必要的“知识链”。而眼下的新课程培训基本模式均为:首先是教育理论专家宣讲新课程理论,接着是教学专家示范课引领,最后是广大教师通过所谓的“校本培训”来解读新课程,并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模式本身没有问题,特别对于城市以及教育发达地区的新课程的实施,应该说颇有成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是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讲,教育理论专家宣讲的新课程理论他们能听懂吗?教学专家的示范课特别是长期执教于城市学校的教学专家的示范课,对农村地区的老师究竟有多大的示范价值呢?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方式在农村地区新课改中才能取得最佳绩效?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村教师培训同样缺乏资金的支持。当前的农村教育投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保吃饭,求生存”的政策,很难落实到农村教师教育发展的问题上。虽然,国家也投入了专项资金为农村地区培养了部分骨干教师,但这些骨干教师,数量极其有限,很难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梯队。

2.内部因素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素质总体偏低,“心有余而力不足”。新课改是一次对课程功能、内容、结构、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要实施好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然而,农村小学普遍的师资状况是怎样的呢?

①年龄结构方面。应该说,自2003年7月实施“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政策后,大大地改变了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结构日益老化是个不争的事实。

②知识结构方面。随着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培训)的大力推进,小学教师学历结构应该说多以大专为主。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主流群体的背后,却有不少的中老年教师第一学历本是初中,更有小学学历者,即使是为数不多的高中学历者,也多没接受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训。作为主流群体的教师们,第一学历也多为中师学历而已。而就目前提高学历培训的实效性来看,学历提高了,不一定知识结构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③学科结构方面。语、数基础学科教师配备较为充足,但英语及艺术类学科教师奇缺,多为兼职且专业技能水平令人担忧。

(2)主动发展意识淡薄,自主能力亟待提高。一方面,农村生活的清苦和捉襟见肘的寒酸使不少农村教师似乎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乏味,结果导致自身的倦怠乃至生命之光的黯淡,从而丧失了专业自主发展的勇气和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职业的制约性,如生活圈子的狭小,学科教学的单一,教研氛围的缺失……也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的发展,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这就使得他们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或者沦为专家建议的盲目服从者、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和行政指令的机械执行者。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突围策略

1.提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快捷途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规模普及、推广和应用,传统的教师成长模式将发主巨大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模式。因此,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的快捷途径。

(1)要让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其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基本研究方法等。基本技能包括: Windows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word文档编辑处理;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如利用Google、百度等网站进行搜索下载;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制作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等制作教学课件。

(2)要让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应用与创新的能力。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找资料,如电子教案、学术论文;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来发表教学论文,如可以申请自己的e-mail来进行论文投稿;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同学生进行交流与联系;教师能申请教育博客进行思想交流;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

2.让教师读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发展在于教师的终身学习,从时间上来说,终身学习与人的生命共始终。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化、知识经济的到来,原有生活方式、工作岗位、知识结构等的稳定性不断减弱,新事物的诞生和适应生存的能力需求日益迅速地增长,这就迫切地要求教师必须时不我待地去读书学习,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和新的理论,并且要学会读书,学会从书中去汲取能量,要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学校要把读书列入教师发展的常规要求之中,积极为教师提供读书的机会与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要求教师认真阅读,并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写出读书笔记。要让教师在读书活动中,感受到精神的充实,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养成一种能力。当教师的阅读与思考相随,与写作相伴,并成为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品质的时候,教师,肯定会不断地更新着自身的知识结构,形成其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专业化素养必将得到更高提升。

3.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化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要靠外部的渗透,更多的还要靠我们内部的自主提高、自我发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学校应努力营造并促成教师间同伴互助关系的形成。同伴互助作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是民主、平等、自愿的,互助的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伙伴的关系,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能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它与教师的发展终生相伴。学校可以以课堂教学展示,常态听、说、评课,学情分析,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拓展,复习与考试等为基本内容,以请进来走出去、集体备课、青蓝结队、教研沙龙、教育博客、视频观摩等为基本形式,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实现经验共享,促进共同成长。

四、结语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育界一个永恒的、有价值的话题,是一项面向未来、效益无限增长的工作。只有找准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立足眼前,努力为农村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平台,让农村学校的教育舞台上多涌现出本土化的专业骨干教师,才能真正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面貌才能焕然一新。

论文作者:田小林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  ;  ;  ;  ;  ;  ;  ;  

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突围策略初探论文_田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