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喜欢体育、乐于运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学校体育专家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本文对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多媒体教学丰富体育课堂
体育课堂如果只靠教师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课,未免缺少点什么,如果能利用好多媒体,将会为体育课堂锦上添花。多媒体所具备的图像和声音处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展现体育项目,将动作、要领、技巧、重难点都一一展示到位,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跳远”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视频,掌握要点。而我则在一旁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跳远的技术特点,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等等。在学生看明白之后,我就带学生到场地进行实践,这样学生就能熟练掌握技巧。再如,学习广播体操,如果直接练习的话,有可能学生看不到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到位,如果在事后将视频播放给学生,让他们观看到别人的表演,看到自己有哪些不足,会弥补实践中的缺陷,也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感受体操的形体美。那些动作整齐、标准的示范,会从心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够做得很好。
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迎难而上的意志
有些运动项目,在成人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在小孩子的眼中,却是无比困难。如一些学生在跳山羊、跳高等活动中不慎摔伤过,就会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条件反射。这样也在无形中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和胆怯。还有的学生因为恐高或者受到别人传染,对体育项目产生高度紧张,无法完成既定目标。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仅耽误后面学生的练习,还会对课堂目标的完成产生影响。这时候,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有困难、有问题不要惧怕,要相信自己,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例如,班里的王爽同学身体比较差,而且还害怕做一些项目。每次上课的时候,她都不敢上前,扭扭捏捏地躲在后面,有时候还装病。了解到她消极的原因后,我就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她完成任务,如进行语言暗示和心理引导:“你可以的,你行的。”“没事,一下子就能过去。”我还暗暗放低高度。采取这样的措施后,王爽鼓足勇气,终于跳了过去。我带头鼓起掌来,王爽也感觉到了快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之后的训练,我都是着重培养她,慢慢的她也改变了不敢上前的性格,大大方方、干脆利落地完成了很多项目,不但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性格上也发生了改变。
三、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低年级的小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如四面转法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正反口令,比一比看谁的反应最快,或是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喊口令练习等多种形式,来完成四面转法的教学任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的积极性。同样在踺球,跳绳活动中,当学生拿到踺球或绳子,都想自由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踢法或是跳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四、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教委颁布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我校高年级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实行了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改革,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比例做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在“体育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加大了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且“喜欢学”,在身体素质,跳绳,基本体操,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能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正确地运用激励语言
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随之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比如教一年级学生快速跑,新入学的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快速跑,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做一个夸张地比喻一只非常非常饿的大老虎在追赶一群小朋友,一些跑得快的小朋友跑在前面会脱离危险,离大老虎很近而速度很慢的小朋友会怎么样?这时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被老虎吃掉!”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追求知识、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有的学生技巧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美观大方,这时要及时告诉他:“动作完成得就像翻腾的小鱼一样,优美利落漂亮。”给予肯定和赞扬,借以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认真上好每堂体育课。
总之,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促进学生刻苦学习、积极思维、探求新知。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掌握锻炼方法的原动力。拥有气氛活跃的课堂和精神饱满的学生,才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关键。要保证小学生有积极的体育动机,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倩玲.体育课学生的心理需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2]杜龙,李嵘.浅议体育兴趣与体育教学[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04).
[3]胡师,郑丹.如何提高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论文作者:蒋海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课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喜欢论文; 兴趣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