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成林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肛肠科 731100
【摘 要】目的:探索直肠癌根治术中不同截石位下肢放置方式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选取76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将其按照下肢放置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先抬高左下肢保持1min后再抬高右下肢,手术后则先平放左下肢,1min后再平放右下肢。对照组则在手术前、手术后均同时抬高、平放双下肢。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在下肢摆放前1min,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摆放后1min以及体位恢复1min,两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对比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对左右下肢进行先后的摆放方式有助于减轻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截石位;下肢放置方法;呼吸系统;循环循环
直肠癌根治术采用截石位,而由于该手术的时间较长,术中操作难度大,而截石位则可能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在手术前取截石位和手术后平放四肢时患者的血压出现较大波动,影响到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1],为研究出直肠癌根治术中不同截石位时下肢放置方法对于呼吸循环的影响,特开展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在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出76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将其按照下肢放置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在28-54岁,平均(45.5±11.4)岁;对照组中患者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在25-55岁,平均(44.3±12.1)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麻醉后行截石位,将支腿架固定在手术台上,然后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支腿架托腿板高度的调节,让患者的下肢呈现出髋关节屈曲90°,外展45°,头低10°-15°。其中观察组在手术前30min先将左下肢缓缓抬高放置成截石位,过1min后再将右下肢缓缓抬高放置成截石位,在完成手术后先将左下肢平放,然后过1min缓缓平放右下肢。
对照组在手术前截石位的摆放以及手术后均同时进行双下肢的摆放,在手术前同时进行双下肢的抬高,手术结束后同时进行双下肢的平放。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下肢放置前、放置后1min以及体位恢复后1min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5.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摆放前后的指标对比
从表1中可以得知,在下肢摆放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在摆放后,两组患者仅在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上对比差异大,P<0.05,在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指标上,两组差异不大。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摆放前后的指标对比
3 讨论
截石位是直肠癌根治术中选择的体位,而长时间的截石位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骶神经损伤、小腿筋膜高压综合征等并发症,这跟手术时间过长、体位放置不当、患者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3]。在全麻状态下,患者的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呼吸动作等被抑制或是削弱,循环系统的血液则由体位改变来支配,而截石位则使得患者静脉中的血液充分分布,甚至出现一过性血压波动。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对比差异较大,P<0.05,笔者认为造成血压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1.全麻后肌肉松弛、外周血管扩张,心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降低。2.截石位抬高双下肢使得血液排空,有效循环血量增加,手术结束后平放双下肢,此时血液又迅速扩张到下肢血管中,使得有效循环血量骤然减少。3.手术前的禁食、禁水以及灌肠等肠道准备使得患者出现体液丢失情况,而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过多就可能导致血容量的不足,从而使得血压波动较大[4]。而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波动相对较小,笔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在下肢的摆放中,先进行左下肢的抬高或平放,过1min在进行右下肢的抬高或平放,给循环系统提供一个代偿适应时间,这样就使得体位的改变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减轻体位改变对循环系统造成的影响。而本研究中发现下肢放置方法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对左右下肢进行先后摆放的方式有助于降低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在临床上还应加强对下肢放置方法的研究,以减轻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慧霞.改良截石位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63-264.
[2] 何灿平,沈惠青.改良式低截石位与人字形平卧位在保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13(11):1079-1080.
[3] 宋爱胜,孙艳.循证护理在改良截石位安置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40-2542.
[4] 张玲玲.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术中体位的管理[J].医学信息,2014,(25):417-418.
论文作者:蒲成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直肠癌论文; 体位论文; 两组论文; 循环系统论文; 指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