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中的会计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学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经济学论文,视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资本论》侧重研究基本生产关系旨在批判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同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邓小平的经济理论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已经走上现代市场经济的轨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难认识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而且是市场经济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直接表现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与会计学的关系。
一、从商品货币理论看会计本质
商品货币理论是认识会计本质的理论基础。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比例叫做交换价值。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又区分为现实的货币和观念的货币,观念的货币也称计算货币。以计算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观念价格。(注:参见于光远、苏星主编.政治经济学(上册)[M].人民出版社,1977.30-4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本质,就是用计算货币记录、确定和控制企业资本价值的运动过程。在一般意义上,资本是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马克思指出:“在任何时候,在计算、记录等等时,我们都把商品转化为价值符号,把商品当作单纯交换价值固定下来,而把商品的物质和商品的一切自然属性抽掉。在纸上,在头脑中,这种形态变化是通过纯粹的抽象进行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86.)。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记账时要把商品转化为价值,转化为货币——商品的共同的等价形式。而会计所采用的乃是观念上的货币。会计中最基本的工作——簿记,几乎每天都离不开把商品转化为货币这个价值独立的不可捉摸的形式。作为一个会计工作者,特别是会计研究工作者,不了解商品、货币、资本之间的关系,不了解货币(包括现实的货币和观念上的货币)在企业经营循环中的重要性,往往很难作深入的会计理论分析。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或在单个资本价值运动过程中,资本分别采取不同的存在形式:在流通阶段是货币资本和商品货币;在生产阶段是生产资本。因此,从一个工厂的账簿上看,表面上只登记那些好像彼此不相干的钱和物,如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机器、工具、设备等。实际上,这些钱和物是资本价值在运动中的不同形式。由于它们都代表资本的价值,因而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来统一表现。马克思指出:“资本作为它的循环中的统一体,作为处在过程中的价值,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流通领域的两个阶段,首先只是以计算货币的形态,观念地存在于商品生产者或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的头脑中。”(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151.)因此,在企业账簿上登记的那些资本的不同存在形式,必须理解为资本在循环中的统一体,理解为单个资本价值的运动。从资本运动的观点看,商品和货币都是资本作为价值的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商品是价值的特殊存在形式,而货币是价值的一般存在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必须把会计看成确定和控制资本价值运动的手段。马克思指出:“这种运动是由包含商品的定价或计价(估价)在内的簿记来确定和控制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151.)所谓“确定”,是对资本价值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并含有在账表上重现资本价值运动的意思。资本价值运动是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可是,人们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它的全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账簿并不能直接记录资本价值运动,账簿所直接记录的,是组成资本价值运动的具体经济业务。所谓“控制”,是利用会计所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货币信息,调节、指挥并监督生产经营活动,实现预定目的。(注:参见葛家澍.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对象的探讨[M].载许涤新主编资本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二、资本循环周转理论所蕴涵的会计核算
资本顺次改变自己的形式,经过三个阶段的运动,价值得到了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就是资本的循环。资本循环的全部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在资本的循环当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资本循环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整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过程,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创造价值和增殖价值。但是,资本的运动也不能没有流通过程。如果企业不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不能进行生产;不出售商品,也就不能实现已经增殖的价值。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企业的生产过程是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的。为此,企业的资本要按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而且每一部分资本相继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阶段。资本循环是不断进行的。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固定资本在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资本的周转就越慢;流动资本在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资本的周转就越快。资本周转的快慢,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货币资本循环是资本循环的典型形式。从资本循环可以看出,企业经营的过程是通过垫付货币资本收回更多的货币资本,其目的是取得更多的现金净流入。在企业资本运动过程中,存在相对静止和显著变动两种形态。在资本处于显著变动时,应着重计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某个期间)全部资本的流量的结果(增量),它是通过会计期间的收益和净流入来表示的。在资本处于相对静止时,应着重计算企业在某个经营时点(会计期初或期末)资本的使用状况及对资本的要求权(产权),即企业的各项资产(资产的构成和总额)以及反映资产来源的产权——负债与所有者的权益,它代表企业在某个会计时点资本的存量。可见,借助资本循环,企业的经营业绩特别是现金净流入及财务状况都可以用会计加以计量。
企业资本的各个部分,既同时并存又不断更迭,或者说,既并列存在,又相继进行。并列存在,表现为资本在各个阶段以不同形式占用着(占用额是按特定的时点计算的),并执行不同的职能。相继进行,表现为资本的不同形态形成周转。周转是不同形态的资本(即资产)最后转化为货币时向下一个阶段的过渡。过渡额即周转额是按期间积累计算的。占用额与周转额之比反映周转率。在一个经营期间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利润就多。研究经营资本周转,就是在保证再生产不间断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压缩资本的占用额(各个阶段的资产存量)和扩大资本的周转额,其手段就是加速资本周转。
企业的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流动资本不仅在全部使用价值上可进行流通,而且可流通它的全部价值。固定资本并不流通使用价值,而只是流通其价值。固定资本参加流通的也不是全部价值,而只是相当于耗损的那一部分价值。因而,其价值的流通是部分的、逐步的。
假设:
A=劳动力 C=原材料的价值
F=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及其余存价值
F′=折旧(固定资产所耗损的价值)
A′=工资 M=利润
则得:
所以G′中只收回F的一部分价值F′即折旧。(注:参见葛家澍.试论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东南学术[J].1998(3).)
三、固定资本损耗理论与会计中的折旧费用
固定资本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马克思指出:“机器的有形损耗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使用,就像铸币由于流通而磨损一样。另一种是由于不使用,就像剑入鞘不用而生锈一样。在后一种情况下,机器的磨损是由于自然作用。前一种磨损或多或少地同机器的使用成正比,后一种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同机器的使用成反比。”(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23卷,人民出版社,1972.443、443-444.)固定资产无论使用,不使用,都会发生有形损耗。固定资产因使用而发生的有形损耗是大量的、主要的,这种损耗的程度,主要决定于其工作负荷程度和固定资产本身的质量。马克思又指出:“机器除了有形损耗以外,还有所谓无形损耗。只要同样结构酌机器能够更便宜地再生产出来,或者出现更好的机器同原有的机器相竞争,原有机器的交换价值就会受到损失。在这两种情况下,即使原有的机器还十分年轻和富有生命力,它的价值也不再由实际物化在其中的劳动时间来决定,而由它本身的再生产或更好的机器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了。因此,它或多或少地贬值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23卷,人民出版社,1972.443、443-444.)固定资产除有形损耗外,不定期可能发生两种无形损耗:一种是由于机器设备的再生产费用降低,因而原有的固定资产贬值;另一种因发明和采用更完善的新机器迅速提高效率,使固定资产发生贬值。当前正处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固定资产经济上的有效年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那些尖端技术装备和机器设备,其经济上的有效年限将起决定性作用。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和正常使用,对于固定资产损耗的补偿要采取固定资产更新和固定资产大修理两种形式。马克思指出:“固定资本有一定的平均寿命;它为这段时间实行全部预付;过了这段时间,就要全部替换。”(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191、176.)固定资产损耗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更新。固定资产更新是全部恢复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它一般是以技术上先进或经济上合理的固定资产来代替不能继续使用或经济上不合理的固定资产。当固定资产磨损到一定程度,就会失去原有的使用性能,出现效率低、消耗大、安全性差、维修频繁等现象,这时就必须进行固定资产更新。
固定资本更新的资本来源,是通过折旧来实现的。所谓折旧,即是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正确地计提折旧,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并确定企业提供的盈余,从而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具有正常的资本来源。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是看不见的。马克思指出:“这种生产资料把多少价值转给或转移到它帮助形成的产品中去,要根据平均计算来决定,即根据它执行职能的平均持续时间来计量。这个持续时间,从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时起,到它完全损耗,不能使用,而必须用同一种新的物品来替换或再生产时为止。”(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191、176.)固定资产折旧可按其使用年限平均计算,也就是用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除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平均计提的折旧额。企业会计就是依据这个原理来计算折旧的。
四、成本价格理论中的产品成本核算
在以生产社会化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的每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商品价值中减去增加价值m,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马克思指出:“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自身耗费的东西……,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30.)简单地说,成本价格就是商品中用来补偿所消耗资本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成本价格是一个具体的经济范畴。在成本价格中看不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只能看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确切地说,成本价格是所消耗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转化形式。如果用k代表成本价格,则商品价值W=k+m。
成本价格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企业经营赚钱或亏本的一个标志。如果商品的出售价格高于成本价格,企业可以获得利润。如果商品低于成本价格出售,企业不能收回所消耗的资本价值,就会造成亏损。可见,成本价格就成为出售商品价格的最低界限。同时,成本价格还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商品的成本价格越低,竞争能力越大。企业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总是千方百计地力图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成本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注:参见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版)[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155-156.)
根据成本价格理论,产品成本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耗费的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费用;(2)补偿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逐渐磨损而提取的折旧费;(3)以工资形式支付给生产者的劳动报酬;(4)进行生产管理活动所支出的管理费用。在成本计算工作中,原则上应根据这个理论范围来计算产品的成本。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充分考虑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价值耗费的补偿,以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物资短缺损失等非生产性的损失,从实质上看并不形成产品价值,它不是产品的生产性耗费,而是纯粹的损耗,其并不属于产品成本的范围。但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则应计入产品成本。因为,会计核算要求把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所发生的一切支出综合表现出来,并用企业的销售收入加以补偿。所以,把这些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才能得到必要的补偿。同时,一般说来,废品损失等非生产性损失的发生同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有密切关系,把它列入产品成本,则可以提高产品成本的综合反映作用,使成本指标充分地表现企业工作质量的好坏,从而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五、结语
在会计理论发展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研究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又研究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分析,是研究会计学的直接理论基础。诚然,马克思并不是一位职业的会计学家,他只是在自己的经济学论著的有关内容中有意识地提到会计。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可以对会计学作出任何一位会计学家所难以做出的贡献。他对会计的直接论述精辟深邃,其研究方法之科学结论,不仅在他的时代前无古人,而且更是光照来者。他的著作有如一个硕大无比的宝库,会计学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珍宝。任何失去正确理论指导的现实思路,都很可能成为在黑暗中的摸索。这就是研究并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会计学的伟大贡献的全部现实意义。
标签: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经济论文; 会计成本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 商品货币论文; 会计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固定资产核算论文; 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