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尤其是水域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众所周知,我国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有限,治理和保护水环境迫在眉睫。多年来,我国在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污水处理技术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技术;生态污染
引言:
随着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各个区域的污染原因也不尽相同,治理难度也逐渐增加。尽管各地区正在积极应对,但是要达到较高的处理标准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设备。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治理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还为政府节省了资金投入,既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又达到了治理环境的目的,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1.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特点
大自然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并且持续发展变化,是因为大自然可以自行调解净化的能力,所以大自然界是循环往复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是利用自然界的这种自我恢复的能力,水体通过下渗、过滤等清洁过程自行修复,从而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目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特点,一是少花钱重治理,从根上治理污染,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二是设备选用简易,治理花费时间较短,成效快;三是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水文特征进行区别治理。尤其擅长解决区域性水质污染问题。四是治理投资费用较少,运行维护成本低,对实施技术的要求也较低;五是对于本区域的生物群落来说比较安全,基本不会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六是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生物多样性,用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爱德华.威尔逊的话来概括就是:生物多样性越强,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好。从这一基本点出发考虑,从整个水生态循环系统来考虑,让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能够保留下来并且持续发展,让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呈现多样化,保持水体的质量,从而维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达到提高水体自行恢复能力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目标。
2.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污水处理技术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由于国内脱氮除磷技术一直不够成熟,因此受传统治理技术和设计理念的束缚,在对象生活污水这类有机污水的治理上,许多设计单位和成套设备制造商只重视COD、BOD5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而忽视了脱氮除磷。随着污水成分的日趋复杂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污水厂也在很多城市兴起。同时,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新工艺、新技术大量涌现,如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出现了AB法工艺、间歇式(序列式)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A/O系统、同步脱氮除磷的A/A/O系统、氧化沟系统等。这些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环境的污染。由于要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导致现有的技术设备一般都存在投资高、处理成本高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处理系统的运行。
3.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3.1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主要是指模仿天然的湿地来构建一个人工湿地,其具有和天然湿地一样的功能,可以净化水资源,是一种污水处理的良好方式。在众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中,采用的方法按照污水处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活处理技术,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就是一种综合技术,其同时使用了化学、物理和生物处理技术,其消耗的资金和各种材质非常少,但是污水处理的能力却很好。利用人工湿地,可以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主要分为填料表面、生物膜等,其中废水经过生物膜,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就会被生物膜中的填料或者植物的根系拦截,并且生物膜还会吸收有机污染物,或者通过生物反应来将其消除。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植物根底可以释放出一定的氧气,所以周围的环境中,在靠近植物根系的部分,就可以存在好氧菌,在远离的位置,就可以存在厌氧菌,废水中的氮和磷元素就可以通过微生物的营养吸收和硝化或者反硝化的作用去除。
3.2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态水环境治理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可以在河边、湖边等通过种植植物,来增强土壤的抗冲击力,从而减少决堤的情况发生,提高其防洪能力。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人们往往通过在河流的岸堤构建硬质护岸体系来提升岸堤的抗冲击能力,一般采用的原料为浆砌石料。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一定程度提升了岸堤的抗洪能力,但是与此同时,也会河岸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但是如果人们人为地构建硬质的护岸体系,就将原本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隔绝开了,自然就会导致河岸带的生态系统功能削弱。因此,从生态型水环境治理的角度来看,应该尊重自然,不能适用各种硬质的护案体系,而是要充分利用生态护岸体系,利用水运动规律和介质的排列来构建生态护岸体系。生态护岸的形式有很多种,分别为陡坡型、缓坡型和直立型,通过生态护岸体系,就可以对河堤的生态系统群落结构进行优化,不仅可以发挥一定的防洪效果,同时还能够发挥控制污染的效果,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延生生物的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将地下水和河水联系起来。
3.3湖滨带净化技术
湖滨带净化技术也是一种生态型的污水净化技术。湖滨带是指水和陆地生态交叉的地方,是一种生态过渡带,主要存在湖泊流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湖滨带的生态性能非常好,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化,同时还可以涵养水分,具有防旱和蓄洪的功能。在湖滨带的水底,将一些吸附填料和一些酶促填料放置其中,就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多样的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可以对污水净化,并且呈现出来的景观效果非常好。当雨水或者湖水流到湖滨带时,通过湖滨带的各种生物和植物的净化作用,就可以减少各种污染物,然后经过净化之后的水资源进入到湖泊中,就可以保持湖泊水资源的环保性,可以避免雨水对湖泊的水体造成污染。
4.新技术带来的改变
新的污水净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水质污染的局面,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动力。防治水污染任重而道远,要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必须因地制宜制定防污治污计划,适时调整治理思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不仅解决了治理过程中的难题还为防止污染提供了新思路,是防、治两用的新方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人类的生存少不了水的哺育,我们因该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
结束语:
目前的水治理技术普遍存在运行费用高,基建投资大的特点,并且主要集中在点源污染治理上。从生态型技术出发,探讨了一些原位型生态修复技术,指出应该充分尊重自然,遴选符合水环境健康循环的技术。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是一种从整体的角度上来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并且其要求遵循自然规律来处理水环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湖滨带净化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是常见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在实际中应该加强使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彭成碧,赵鹏飞.水域生态污染的防治及恢复措施[J].阿坝科技.2016(01)
[2]张智.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03)
[3]周博远.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6(05)
论文作者:韦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技术论文; 水环境论文; 护岸论文; 生态论文; 湿地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污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