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 赵小丽 蒋慧姝
(常州市中医院南院一病区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患者年龄与并发症数目将患者进行分组,动态检测患者血糖变化,分析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与低血糖之间的原因,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低血糖高于无并发症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40~49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年纪超过70岁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50~59,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系,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以及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34-02
临床显示,最近几年的糖尿病数量在不断增多,其中2型糖尿病的数量增加尤其明显。治疗2型糖尿病,多采用强化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1]。但是治疗期间,患者非常容易出现低血糖。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时时监测患者血糖的变化,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其中男48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35~89岁,平均年龄为(57.9±3.9)岁。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出汗、心悸、交感神经兴奋以及乏力等症状。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即在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睡前注射诺和灵N或早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30R。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剂量控制在30~60U/d。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患者分组。根据并发症分组,A组无并发症,B、C、D组患者并发症个数分别为1、2、3以上个。患者并发症的确定需要根据内科学进行判断。随后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即40-49岁一组,50~59岁一组,60~69岁一组,70岁以上一组。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 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低血糖高于无并发症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40~49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年纪超过70岁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50~59,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时候,为预防血糖升高,通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容易引发患者低血糖。
3.1 产生低血糖的原因
在治疗的过程中,血糖变化会比较明显,多出现在肾上腺素症状,患者表现出无力、心慌、饥饿、出汗等情况,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不同形式的意识障碍[2]。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研究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并发症数量。患者病程越长,肾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药物的半衰期也会延长,治疗期间肝脏糖的储存量会有所减少。其次,年龄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会比较明显。在治疗期间,生长激素与糖素对患者的低血糖反应相对较弱。在糖异生功能下降的情况,胰岛素的消除能力会有所减退。同时患者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最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度不够,也有可能导致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
3.2 护理措施
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时候,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药物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恰当的治疗药物和药物种类。调整患者饮食、运动的时候,还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其次,血糖监测护理。在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时刻检测患者血糖含量。对于并发症数量比较多的患者,还应时刻观察血糖,且注意监测血糖反应不明显的患者。再次,健康教育护理。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宣传,促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告知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的时候,常见的临床表现欲常规化的处理措施,促使患者在发现低血糖的时候,可展开自救[3]。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明确告知患者药物种类,使用剂量、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最后,饮食和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促使患者饮食量与药物使用量保持平衡。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注意饮食,预防由于节食引起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在饭后1h,但是应注意运动量,预防产生降糖效果。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系,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以及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10,06(8):122-124.
[2]段小林.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低血糖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2015,13(11):908.
[3]胡君.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致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4(10):87.
论文作者:崔莉,赵小丽,蒋慧姝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患者论文; 低血糖论文; 胰岛素论文; 并发症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