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 621700 敬雪梅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选择,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率。方法:对347例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分别为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分别从采血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入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三个部位各有优势。结论:在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时,我们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及当时局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病人标本采集的部位,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成功率,提高医护的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动脉血气分析;采集部位
【正文】如今,动脉血气分析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特别是在ICU,血气分析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血气分析结果能准确、客观反映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指导临床氧疗、调节机械通气各参数,指导酸碱、电解质的补充速度,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意义(1)。笔者对我院ICU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347例需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危重症患者标本采集部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ICU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347例,男218例,女129例,年龄19岁-94岁,平均年龄64.2岁。股动脉组94例,桡动脉组106例,足背动脉组141例。
1.2材料 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5ml动脉血气针。
1.3采血方法 采血前常规测量患者体温;了解患者有无经血传染的疾病,做好保护措施;告知患者采血目的及采血方法以取得配合,消除紧张心理,避免各因素导致呼吸过度或屏气而引起的血气误差(2)。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及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指尖并固定动脉搏动处,右手持准备好的空针刺入动脉,见鲜红色血液上升至1ml处迅速拔出针头,并刺入事先准备好的橡皮塞中,封闭针头,并两手揉搓注射器,立即送检,同时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3),有出血倾向者延长压迫时间直至明确无出血,防止血肿发生。
1.4血管选择 采血前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全身情况及采血部位局部情况,选择搏动明显且无相应侧肢体感染,动静脉栓塞及其他疾患的动脉作为首选穿刺部位。
1.5各部位采血方法
1.5.1股动脉采血法 患者平卧或≤30°半卧位,穿刺侧下肢外展、外旋,关节略向外屈曲,左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约1cm处,触摸股动脉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采血针与皮肤呈90°角进针。
1.5.2桡动脉采血法 患者取平卧或≤30°半卧位,腕部下垫一小枕,穿刺侧掌心向上,腕关节尽量后伸,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并触及有条索感的部位为穿刺点,穿刺针与皮肤角度呈45°-60°角进针。
1.5.3足背动脉采血法 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将患者脚掌自然下压,足背动脉通过处即足背内外踝中点,选择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穿刺针与皮肤呈15-20°角进针。
2.结果
三个部位采集血标本一次性成功率比较,见表1.
3.体会
股动脉血管较粗大且搏动明显,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适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穿刺易受体位的限制,特别是呼吸困难半卧位者,造成穿刺部位暴露不充分,定位不准;血管部位较深,穿刺者难以掌握,上下反复穿刺易造成血肿形成,按压时间延长。桡动脉解剖部位表浅易触及动脉条索感,不易误入静脉,又有良好的尺动脉及侧支循环,操作方便,按压能有效避免血肿的发生。足背动脉的穿刺对于ICU卧床昏迷的患者来说有体位上的优势,对反复穿刺的患者来说可作为桡动脉的轮换部位,而且足背动脉无相伴行的静脉,误入静脉的机率极小,易按压,不易造成血肿。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缺点是管径较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年老体弱,病情危重,四肢冰凉患者动脉搏动会减弱甚至会消失,对于年轻的护理人员来说穿刺更为困难。
4.总结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已成为一个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它又不同于其他生物检查,每个步骤都要精心操作,做到准确无误,一针见血。无论在哪个部位采血,操作前都必须使患者情绪稳定,医护人员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由于患者情绪激动而影响到采血结果。每个采血的部位各有优势,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医护人员应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熟悉掌握各动脉的解剖部位,熟练掌握动脉采血的操作方法,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负担,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为抢救者争取有效时间。
【参考文献】
[1]庞楠.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选择[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z1:308-310
[2].万旭.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及方法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33:985-986
[3]魏敏,丁翠芳.ICU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护理体会[J].淮海医药:2014,32(4):403-404
论文作者:敬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动脉论文; 血气论文; 部位论文; 患者论文; 标本论文; 桡动脉论文; 血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