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夏天峰

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夏天峰

黑龙江省甘南县自然资源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 162100

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传统的土地管理方式、低效率的信息管理技术,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土地资源工作。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土地管理体系,实现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当前土地利用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已经将信息本身发展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实现土地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基于此,文章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可行性

1实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并且已经取得不错的实践成果。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土地管理也需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低效的管理模式,加快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土地管理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建设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必然趋势。一来是由于土地管理工作比较负责,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例如由土地资源调查组所调查得到的大量土地资源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不仅管理效率比较低,而且利用纸质进行储存容易出现破损、丢失等问题,给土地档案的长期保存、传递、复制、更新带来很多问题。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能够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增加信息的使用寿命,实现多次重复利用。其次,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会带动现有的土地管理技术,实现土地管理技术的更新和完善。传统的土地管理技术主要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以及土地勘查技术等技术组成。但是现阶段所使用的现代化土地管理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等组成,其与传统的管理技术相结合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的土地管理技术体系,而这种管理技术体系将成为未来土地管理技术体系中的核心技术。

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2.1数据采集与输入

地理信息功能较多,数据采集与输入是地理信息最为基础的功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信息进行收集,把外部原始数据传输给系统内部,同时,把这些数据从外部格式转换为系统能够方便处理的内部格式,形成统一的数据建模,为了保证数据应用,可以实现多种输入格式,如图形数据输入,栅格数据输入,测量数据输入,属性数据输入等,不同的格式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

2.2数据与管理

数据管理是GIS数据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是通过系统运行,把数据通过某种格式,记录到已有的计算机内部,规范程序控制,利用计算机存储介质保存生成的数据。存储方式与数据文件组织密度有直接关系,体现了记录逻辑顺序,能够准确反映存储地址,这样就会方便信息的提取,极大地保证了数据存取速度,通常情况下,属性数据管理是利用了商用关系数据库实现软件管理。

2.3空间查询与分析

空间查询与分析至关重要,这是地理信息系统最为核心的要素,也是地理信息功能中最为明显的展示,空间查询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信息系统利用率,体现其本质化特征。空间查询系统内容包括数据操作运算、数据查询检索与数据综合分析等部分。数据查询检索主要是根据应用,对相关数据进行查找,通过对数据文件、数据库或存储装置记忆搜索,查找和选取用户需要的有用信息和数据,而综合分析的功能,又能全面保证系统评价、管理和决策能力的正确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3.1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地籍管理

(1)先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来提高地籍管理效率,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2)在地籍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时一定要将其作为管理的核心实体,然后逐渐开发出地籍信息输入功能、存储功能、检索功能和综合分析功能等,为后面地籍管理决策的提出提供依据;(3)要以实现对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为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原则,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土地按照土壤肥沃程度、所处地段便利程度等标准分为不同的权属和等级,然后根据土地实际使用情况、居民分布情况、土地覆盖率情况等信息,实现对地籍的管理。

3.2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定级估价

(1)用来建立健全图件数据库,以完善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实现估价信息的定级处理;(2)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扫描及时对比例地图进行了解,以及时发现比例数据等参数的问题,并地理信息系统中较为先进的图片处理技术实现对不正确参数的修正,以保证和提高地形图的准确性;(3)还可以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及图片操作功能,建立起相应的土地定级估价坐标,以实现对土地的准确性定级估价,并确定出精准的地理位置,然后对影响地质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土地的准确定价。

4加快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4.1完善地籍管理的信息化体系

地籍管理工作由于地籍管理工作的不断落实而需要更加精细,这就对工作人员操作的合理性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地籍管理工作缺少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就急需要出台完整的法律法规,以此确保地籍管理工作可以更加高效、合法的得到落实。这就需要地籍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每个部门之间都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充实土地的数据库,也可以加强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平台网络化的建设工作,使土地资源信息共享的程度得到提升,提高信息管理的利用率。对于制度建设方面,要对信息化地籍管理的人员作出工作及权责上更严格的要求,这样地籍管理工作才可以向着更加规范和高速的方向前进。除此之外,需加强资金的整体投入以及产出结构的调整,从而有效的防止盲目投资的行为出现,最大限度的降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为土地信息管理体系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4.2实现业务主流程的信息化

土地整合以及重组的过程中,需将信息作为主体贯穿于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土地业务完成全方位的探讨,构成科学的业务模式,完成信息共享。同时,需安装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状况明确分工,完成主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主要包含网络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来开发计算机评价辅助系统根据数据流这个主线来完善土地资源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的通过网络完成土地信息的发布,更好的实现土地管理业务信息化。

4.3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与应用

为了更好的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建,需搭建以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基础管理平台,从而为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建立数据处理以及业务分析模拟,构成具备PB级存储能力的万兆存储网络以及并行运算功能的海量空间数据高性能的处理环节,从而有效的实现时空大数据基础管理。同时,与以往的大规模数据分析想融合,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当中进一步全面的应用,并对土地空间开发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生态用地完成探讨,从而真正的发挥其自身价值,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大数据支持。

结束语

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比较匮乏,因此实现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加强对于土地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将土地信息管理与现代化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因此我们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具体并且具有可行性的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地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土地资源管理中“智慧土地”建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2]汪志宏.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J].住宅与房地产,2017,(6):286.

[3]郭晓静.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8:232-233.

[4]李宗明.探析“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2:195.

论文作者:夏天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夏天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