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0069
摘要:目的:分析剂量差异下异甘草酸镁对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大剂量组(200mg)与小剂量组(100mg),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异甘草酸镁对肝衰竭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其中以大剂量的治疗效果相对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肝衰竭
异甘草酸镁适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具有保护肝脏的功能,其对肝硬化、肝衰竭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均得到验证。但对于异甘草酸镁的适应剂量,目前仍无法确定,临床经验表明,异甘草酸镁的使用范围通常在100mg-200mg之间。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异甘草酸镁不同使用剂量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02例,根据肝衰竭患者的住院编号,随机将其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57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2岁~60岁,平均年龄(47.13±5.28)岁。小剂量组45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2岁~60岁,平均年龄(47.21±7.2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符合肝衰竭诊断标准[1]。
1.2治疗方法
将102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给予异甘草酸镁200mg/d静脉注射,小剂量组给予异甘草酸镁100mg/d静脉注射,疗程4周。同时,所有肝衰竭患者,均按照肝衰竭治疗指南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病因治疗、并发症的治疗等。
1.3观察指标
经过四周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疗效判定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进行评价:①显效:治疗7d内,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胆红素未再进行性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未再进行性降低;②有效:治疗14d内,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控制,胆红素未再进行性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未再进行性降低;③无效:治疗超过28d,患者的临床症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仍未得到改善,甚至加剧。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血压升高、腹水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大剂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显著高于小剂量组的71.77%,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病毒感染、酒精、药物等原因是造成肝衰竭的常见病因[2]。可使肝组织、肝细胞结构发生严重损伤,影响肝脏正常的工作机能,进而产生严重的肝性脑病、出凝血功能障碍、腹水增加、黄疸升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原则为一般治疗、病因治疗、保肝护肝、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3]。异甘草酸镁是第4代甘草酸制剂,为天然甘草酸的立体异构体镁盐,较一般甘草酸制剂更易与受体蛋白和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受体结合而发挥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4]。
动物试验显示,异甘草酸镁可以改善由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慢性肝损伤、Gal/FCA诱发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其机制与异甘草酸镁降低NO水平,升高组织中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相关[5-7]。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大剂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显著高于小剂量组的71.77%(P<0.05),与众多临床试验[8-11]结果一直,表明异甘草酸镁可以保护肝细胞膜、减轻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显著改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衰竭等疾病的肝脏功能。
本实验结果中异甘草酸镁大剂量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56%,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增大剂量并不会增加异甘草酸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证实药物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大剂量异甘草酸镁对于肝衰竭有更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肝功能,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大,治疗效果越明显,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2版肝衰竭诊疗指南。
[2]周虹,王华光,于晓佳,等.236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04:235-239.
[3]李志强,夏春辉,王雅婧,等.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比4种常用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5,33:4678-4681.
[4]欧明洪.异甘草酸镁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15):83-84.
[5]董丽萍,于锋,柳静,等.异甘草酸镁对D一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6,17(12):902-904. [6]鲍启德,杨兰兰,王利,等.异甘草酸镁对CCI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9):l004-l007. [7]王佩,刘晓昱.异甘草酸镁对D-Gal/FCA诱发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8):l595—1597. [8]宋春霞,张宝,阎志欣,等.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02:184-185.
[9]李晓芳,王海雄,裴毅.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5,09:656-659.
[10] 张庆娟,黄维.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6):86.
[11] 沈效杰,刘宗良,薛育政.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7,ll(11):7l-72.
论文作者:康玮玮,马列清,王冬梅,赵曼,孙青海,马洪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甘草酸论文; 患者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大剂量论文; 剂量论文; 两组论文; 损伤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