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的调和能力,加强学生合作和创新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智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是小学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情感教学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符合新教学改革的需求。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上,为达到教学效果,老师们可科学、合理地运用情感教学,确立良好的情感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一、小学教学实施情感教学的实质
1.加强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集体、个人情感的形成。
首先,引导学生优良的社会情感。在课堂上选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祖国、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感,对民族的兴亡有一定的荣辱感,让学生自觉形成对祖国、对社会的服务意识。
其次,加强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使其树立良好的集体情感。通过对学生社会道德、文明礼仪的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对集体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内心深处把集体当做自己的家。
最后,培育学生的个人情感正向发展。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对学生传授亲情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感恩,提倡学生对正义行为、思想的传播,对于善恶美丑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情感,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情感。
以小学生健康成长为基础,教育学生对自己情感的把握。一方面,注重学生意志力的把握,学生做很多事情都是靠意志力完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志力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所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情感,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体验自我的感觉,自我认可,形成一种积极的正向情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消极情感的调节,,通过老师的教育,学生的深刻反省,从思想和认知上调节学生的消极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渗入情感教学的有效方案
1.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情感教学情境。
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情感教学情境,是开展情感教学的主要步骤,为情感教学的开展创造一个可行的环境。其主要做法是老师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符合课堂教学知识,富有人性化的课堂管理,给学生提供一个愉悦、融洽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使小学课堂变得有意义,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
我们所说的情境是保障任务有效完成的先决条件,对于情感教学来说,情境的设置充分提高了情感教学的高效性。这就需要老师在设置情感教学情境时,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标,达到学生在情感经历中,学习教材知识的目的。
2.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有效地实施情感教学模式。
在小学课堂上,老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教学的目的,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宗旨,把握好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有效地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仅使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拉近了,而且对于课堂情感教学的开展更有利。老师合理运用情感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老师开展情感教学的方式运用的好,就会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达成一致,同时也使老师和学生在交流中,彼此更好的熟悉,课堂环境得到很好的优化。
例如,对于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和性格老师都应该有很好的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情感沟通。对于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表达的学生,老师要鼓励他勇敢的说,不要害怕犯错,如果做出的答案不正确,老师应该对他们更加宽容,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要帮助他们竖起自信心,培养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于有些父母离异,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学生来说,老师更应该注重与其思想情感的沟通,耐心、主动地和他们谈心,让他们把老师作为知心朋友,能够真正地走出生活的阴影,可以积极健康地成长和学习。学生能够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转变,老师情感教学的开展才会有意义。
3.注重老师、学生及父母之间情感沟通,使情感教学更有效果。
人们总说,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的父母,父母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发展,在小学教学的管理中,老师不仅要运用情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与学生父母间的沟通,以及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通过老师和学生父母之间的交流,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有利于情感教学,而父母也可以从老师这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样使得情感教学得到持续性发展。
例如,老师可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和父母共同完成,例如风筝的制作,这样在制作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地交流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帮父母干一些自己可以完成的家务,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父母也体会到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另外,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和父母观看一些,有关亲情的影视,例如《跑出一片天》,《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影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影视资料的播放,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父爱的伟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心底深处的善良、温情被唤醒。同时,父母也能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关爱的方式方法。使得情感教学的空间得到扩展,更有利于学生正向思想情感的培养。
论文作者:王群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父母论文; 自己的论文; 思想论文; 小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