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温州模式”新在哪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一个研究温州的新高潮正在掀起——
广东、福建、江苏、江西等省市的领导来过,一来都是好几十人的大团,温州的地方官员应接不暇,温州的企业也不得闲。在华峰集团,记者正赶上江苏淮安市委副书记带的20多人正在参观,集团工作人员说,明天还要接待两拨人。
温州的企业家也在忙着赶场,相关的研讨会一个接一个。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温州民营企业为何能成为世纪大赢家”报告会,680元一张的门票挡不住蜂拥而至的人们。
专家学者也时刻关注着这里,在温州瑞安举办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王洛林、董辅礽、吕政、周叔莲、张维迎、樊纲、钟朋荣等著名学者同赴一会,实不多见。
媒体更是趋之若鹜,在本报记者采访的一周时间里,就碰到五六拨同行,不仅有国内媒体,日本朝日新闻上海支局局长也来了,要做温州民营企业的专题。
吸引众多眼球的是什么?是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至2001年,民营经济在温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5%左右、在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均占98%左右。温州经济无疑就是温州民营企业创造的民营经济。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温州民营企业迅速铺开。仿佛一夜之间,温州发廊、温州裁缝、温州鞋……出现在全国的各个角落。专家学者开始用“温州模式”来特指这种发展路子,费孝通老先生将其形容成“小商品、大市场”,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条件的可变性决定了模式内涵的可变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温州民营企业尤其是在近年来实力猛增,外贸出口逆势强劲增长、拥有7个中国弛名商标以及“中国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等当之无愧的称号,引起了外界对“新温州模式”的强烈好奇。
记者在长期从事“温州模式”研究的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教授推荐下,相继走访了温州的一些典型企业,试图解开“新温州模式”之谜。
制度的突破
家族制要不要彻底打破
车进瑞安不久,一片现代化的大型厂房出现在记者眼前,白身蓝顶以及写有“屹立华峰聚合天地”的巨大标牌,显示出这家企业与众不同的大气派,这就是全国聚氨酯行业的龙头企业、温州第二纳税大户——华峰集团。由于集团董事长尤小平的低调,这个企业没有像正泰、德力西等温州明星企业频频现身在媒体,但在温州当地的评选中,尤小平位列2001年温州经济人物之首。董铺礽老先生在2001年10月参观完华峰后,欣然提笔,称之为“新温州模式的代表”。
很难想象今天的华峰,前身是1991年诞生的生产编织袋这种“小商品”的小作坊。从1991年的50万到2001年产值16.95亿,华峰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在于1995年果断地从传统的编织袋产品转移到生产高分子合成材料聚氨酯,开创了民营企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新路,还在于企业组织形式的两次变革,一次是1996年成立华峰工业集团公司,一次是1999年发起组建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尤小平认为,第一次只是将本家族的小企业“糅”在一起,组建集团后仍具有较明显的家族色彩;第二次确实是在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
尤小平的后一次改制是一招险棋,制度创新牵一发而动全身,危险主要来自内部,即家族成员的利益分配问题。于是,尤小平琢磨出比较理性、稳妥的制度创新思路,“从母体突破,在体外新生,促整体提升”,即由集团公司出资51%实行控股,其余49%由自然人出资,组成新的股份公司。实践证明,尤小平的这招又对了,2000年元月投产的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即创利税2738万元。目前该公司正积极开展上市前期工作,计划2003年在主板挂牌上市。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尤小平还有另外两个大的收获,一是说服教育一些素质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创业人员,让他们把岗位让出来。目前,集团公司经理层7人中非家族成员已经增加到4人,而氨纶股份公司9名董事会成员中有5名非家族成员,担任总经理的是来自江苏的杨从登。家族制逐渐走向开放和高效。二是吸引来了氨纶专家扬从登和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管理专家陈积勋等一批人才。在氨纶股份公司49%的自然人股份中,这些引进的核心员工都享有不少股份。
对于改制,在温州的企业集团中一直都有两个疑虑:一个是家族制要不要彻底打破?尤小平认为,企业要想走出温州,没有一种能符合现代发展趋势、能进行合理分配和切实提升企业经营层次的制度是走不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由之路。家族制在企业的初始创业阶段有着别的类型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强大的凝聚力、艰苦的创业精神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但在企业做大之后,判断家族制能否保持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家族的人才资源、家族成员的自我提高能力和观念更新程度,能否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家族里有能力的可以来担任职务,但家庭毕竟只是家庭、温州也毕竟只是温州,人才都很有限,如果能把企业的人才计划、制度计划面向整个社会,那就有可能取得丰富得多的资源。不过,尤小平坦陈,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具体牵涉到个人的利益,就会形成矛盾,操作起来很难。这正是温州企业大发展要过的“坎”。
另一个是民营企业要不要上市?尤小平认为,民营企业仅仅依靠自身滚动发展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强化民营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多层面的提升。很难想象,温州至今只有一家上市公司,而且还是国有控股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不敢轻言上市。尤小平分析,除了有企业规模实力、证券市场准入政策和温州的证券市场发育迟缓等因素,根本原因还在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对资本运营、资本市场和企业上市的认识不足和观念滞后。据记者了解,温州有一批规模型企业正在积极筹备上市,但都相当谨慎。
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企业制度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里,只有先进的企业制度才能凝聚人才,引进人才,稳定人才。率先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就是“早起的鸟儿”。
组织的突破
党团组织给民企带来什么
记者在温州采访注意到了两个有意思的细节:一次是在神力集团。这里的每个员工都别有一块胸牌,但颜色有别。经了解,佩带红色并印有红旗图案胸牌的是党员员工,佩带蓝色胸牌的为非党员员工。集团党委书记张绍明解释:这样党员员工会有荣誉感,没有入党的同志也会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另外,有人在生产等方面碰到问题就会主动来找党员,这也让党员有压力和动力并发挥其作用。
另一次是在浙霸集团。记者注意到厂院报栏上贴着对出次品员工的采访及追踪报道,对这位“同行”的认真,我感到很好奇。集团总裁王跃进解释道,这是团员活动——厂里的团员当记者,边采写边张贴报道,起到监督的作用。
熟悉温州企业的周德文院长介绍:注重党团组织建设不失为温州民营企业的又一大亮点,神力、天正等温州的大企业集团党团组织活动都开展得很有特色。为此,神力集团党委书记张绍明在2000年和2001年两次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党组织?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讲得很诚恳:和其他民营企业主一样,我的认识有一个过程。1984年春,我以3000元组建了一个印刷机械小厂,当时想,企业无非是搞生产、搞经营、赚钱,要不要党组织无关紧要。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和扩大,企业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矛盾。例如劳资关系的处理、部分员工的临时观念以及少数员工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等等,这些消极因素直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我感到企业内部如果有一个组织能够帮助我做这方面的工作,那真是太好了。这时我才萌发了要在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念头。1995年春,神力集团成立了党支部。
现今的神力集团注册资金已达到1.1亿元,郑胜涛认为企业能够生机勃勃、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支部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感触颇深地指出,党支部的建立一是树立了企业的正气;二是党员的表率作用增强了企业团队精神。他强调,党支部带来的最大财富是“稳住队伍”,增强了集团上下凝聚力,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企业党团组织在营造企业文化、凝聚人心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建立党团组织成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市场的突破
做加工如何创品牌
“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此话流传得越来越广。浙霸集团总裁王跃进给记者数了数:全国85%以上的皮鞋市场是温州人开的,光在新疆做边贸的温州人就有两万,在意大利、法国、巴拿马等十几个国家建有温州市场等。
“这些国内外市场的全面开拓无疑得益于温州产品的品牌效应和日益发达的营销手段。”王跃进能干能总结还善于表达,这种企业家在温州并不多见。
一个温州就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足见温州企业家对创品牌、推广品牌的重视。而这重视源自于1987年杭州的那把“烧鞋”的火。1984年以2700元创业开始做皮鞋的王跃进当时也受到了很大打击,那时全国很多商场以“本店没有温州货”作广告语,温州的企业很痛苦,怎么办?温州市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打造区域品牌,抓质量立市。各行业成立行业协会,在公路上设卡,三无产品一律不准出温州。同时,有组织地将温州企业建成团队,把“温州制造”的区域品牌推出去参加各种评优活动,多次金奖的累积效应,终于慢慢转变了人们对温州鞋的看法,“温州制造”开始打响。
王跃进在1999年第一个提出“创出温州区域品牌,打造‘中国鞋都’”。如今,“中国鞋都”已正式落户温州。当记者采访王跃进时,由浙霸集团生产的一只标有“中国鞋都—温州制造”字样的吉尼斯巨鞋,正行进在赴福建的途中。此项“吉尼斯巨鞋万里行”活动,一边为温州“中国鞋都”区域品牌进行形象宣传,一边发展浙霸的连锁专卖店。
周德文教授分析,温州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笔都”等近10个区域品牌,这是温州特有的行业优势,必将促进整个区域行业经济的发展。
温州的皮鞋、服装等大都是从做加工发展起来的。王跃进这样总结加工再创品牌的“秘密”:首先是可以达到盈利的目的,创汇是最重要的;第二是可以赢得管理经验;第三是培养质量意识,这是企业的基本素质,可为创名牌打好基础;四是可以了解加工委托商的营销网络等。将这些拿过来为己所用,再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从而最终达到企业创品牌的根本目的。
从2700元到注册资本已在7000万元以上,王跃进成功了。鞋业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不仅有来自温州本土的竞争,还有曾师从温州的竞争对手:成都3000多家制鞋企业和沈阳2000多家制鞋企业。他准备把开拓重点放到国外,经过了原始积累的温州企业具备到国外拼杀的经验,他在国外寻找的是战略合作伙伴,采用双赢机制,用利润分成打开市场。
王跃进的儿子是大学生,他最先在浙霸推行网上交易,那还是2000年的2月,超前又让浙霸占了先机。2001年浙霸网上出口了近40万双鞋子,网上销售成为浙霸的主要渠道之一。
有一份调查显示,现在温州60%以上的大中型制鞋企业每天都在网上查找信息,有近20%的鞋厂开始在网上做生意。电子商务使制鞋企业走出了一条低成本、规模化的市场拓展之路。
一个企业没有品牌,就没有了“精气神”。品牌就像纽带,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产品。民营企业要跳出小作坊,就在于做出品牌。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手段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百万购销员及遍布全国各地的温州专业市场曾是温州企业的骄傲。当网络时代来临,温州企业又再次走到了市场前列。
专家观点
“温州模式”发展具有新机遇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的发展具有新的机遇:第一,在十五大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温州模式”已经摆脱了限制和压制其发展的种种观念、政治的枷锁,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合法地位。第二,经过20多年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已经初步建立,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天然的血缘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温州模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进一步放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这也给“温州模式”的发展以更广阔的空间。第四,由于“温州模式”中的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它们的产品质优价廉,大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国外市场对我国产品的更加开放,这类企业及其产品将会有更大的国际市场。
——全国政协财经委副主任 董铺礽
温州家族制企业仍然有生命力
民营企业今后到底要走什么样的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选择,没有必要过早或不合时宜强调现代企业制度,温州家族制企业仍然有它的生命力。其一,在企业和市场之间界限是由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根据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很多行业、很多产品很可能小规模的生产方式是最有效率的;其二,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的情况下,打个电话可以解决问题,电子邮件可以订货。很多行业将来就是由大批小企业构成的,信息技术可以把生产规模变得更小,而不是一定变得更大;其三,从来不会有所有企业都变成大企业;其四,温州的一个特点,许多小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大企业的细胞,也是将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如一个采购员出去拿了一个订单,回来整个村子都参与加工,这实际是一个联合体,只不过作坊在不同的地方。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
给“新温州模式”下“定义”
“新温州模式”不是摒弃传统“温州模式”,而是传统温州模式的继承和提高。温州作为成功的发展模式,迄今尚有积极意义,特别是温州人在困难环境下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渴求致富、敢冒风险,永不言败、永不满足的精神更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如果一定要给新温州模式下个“定义”的话,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么来表述:所谓新温州模式是温州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以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以规模化、集团化、社会化的现代企业为支柱,以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现代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方式相结合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综合发展为依据,以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企业家为骨干,以区域品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为战略的发展经济的一种新的发展道路。
——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 周德文